神州动态 中国经济「过大关」的五大硬仗
白雪冰
事实上,中国化解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不应主要靠政策刺激,而是需要制度革新和改革创新,在政策中嵌入改革意志尤为重要。
2017年,中国经济将再度遭遇大面积逆风。由于国内外黑天鹅事件频发及各类风险累积,2017年中国经济压力将前所未有。防经济增速滑出底线、防楼市降温碾压经济、防人民币汇率失守、防国际贸易战伤及中国出口、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等五场硬仗,都是站上新方位的中国经济的待解难题。
只有打赢此五场硬仗,中国经济才能真正驶离危险地带,并成功对接中高速增长平台。内外逆风下,改革更不容蹉跎。唯有摆脱刺激政策的惯性依赖,通过改革形成新的制度供给,中国经济才能筑牢长期发展地基,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的动能切换。
硬仗一:经济增长「托底战」
2017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均不乐观。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步调缓慢,国际贸易增长乏力。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甚至负利率政策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信贷增长加快,「脱实向虚」趋势更为明显。目前,全球利率水平处于40多年来的历史最低,全球债市泡沫显现,全球房价指数也超过150,接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历史高点。
此外,2017年国际市场的黑天鹅事件也不容小觑。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以及概率加大的意大利脱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骤增。2017年,作为欧盟的核心和发动机的德国,大选是否会再次出现「黑天鹅事件」,牵动国际市场神经。
中国经济也面临数大挑战,包括:
其一,资金「脱实向虚」抽血实体经济。由于国内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加之楼市泡沫高歌猛进,导致资金追捧虚拟经济,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管道中空转。
其二、高杠杆仍是定时炸弹。当前,中国政府、企业、居民和金融部门合计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60%左右,其中企业部门占比高达160%,企业部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升。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一份经济报告指,2017年衰退式泡沫出现的概率仍然很大,债务风险、外汇风险和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等主要金融风险持续加剧。
其三、企业竞争力下降。近年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接连上涨,但死亡税率、融资难等问题仍未解决,企业竞争力有所下降,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尤甚。
其四、滞胀风险忽隐忽现。在外需与内需持续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中国国内却出现了罕见的物价上涨现象。近几个月以来,PPI迅速转正,并在3个月内反超CPI,上升到3.3%的超高增速。由于目前原油出产国开始限产,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工业品价格的上行对CPI的传导必然会出现。迭加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始成为中央政策重点,通胀压力值得关注。
伴随「特朗普通胀」输入,以及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价格上涨等,预计2017年通胀会高于今年,全年或将达到2.5%,而通胀反弹或将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2016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守住增长底线,大手笔刺激政策可谓居功至伟,但2017年,在政府投资拉动情况下,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不会有太大起色,甚至或会继续下行。「投资冷」拖累「生产稳」,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凸显,需要中国经济「过大关」。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已经下降,2016年依靠较大力度稳增长政策得以维持在6.7%的增速,2017年经济仍将惯性下滑。虽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新增长动能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尚不足20%,难以替代房地产、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作用,经济增长会因此惯性下滑至6.5%左右,可能会挑战底线,并将给政策制定和政策协调带来挑战。
硬仗二:楼市去库存「拉锯战」
2016年,中国楼市年销售额超过韩国、俄罗斯GDP,创历史新高,当年房价增速也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涨幅之快,令世界触目惊心。
本轮楼市烈火烹油不仅透支了未来需求,更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创业十年不抵买房一套和上市公司一年盈利买不了京沪深一套房的故事不断在坊间流传。
扭转宏观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和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格局已势在必行。2016年底落幕的中央经济会议特别强调了房地产的住房属性,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提出了「管住货币」、「增加土地供应」等多种应对举措,并提出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楼市历来是中国拉动经济增长利器,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否稳定在6.5%以上,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发酵程度。
从贡献率来看,房地产对于经济新增的贡献率达到了11.1%。有分析认为,2017年如果去掉房地产过热的因素,经济增速可能要比2016年下降0.3-0.4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17年经济增速会从今年的6.7%下滑至6.4%、2018年进一步放缓至6%。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本轮楼市调控导致的房价涨幅拐点已经出现,未来市场走势将看政策执行力度。他预计本次调控周期起码持续6-9个月,20个热点城市房价将出现10%以上的下调空间。
有分析指,对于价格涨幅过大市场透支较为严重的深圳,在政策重压之下有可能会是一线城市当中率先进行调整的城市,预计调整时间在2017年二季度。深圳楼市调整之后,可能会引起北京、上海、广州的跟进,市场据此进入新一轮市场调整期。针对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预计政策还有深化、加码的可能,并且这种「紧」的格局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不会发生改变。
虽然不少观点认为2017年中国楼市将进入调整期,但由于中国决策层将进行换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刺激政策可能较预期更长且更强烈,这可能促使楼市陷入「博弈期」或「拉锯战」。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不确定的时间应该就是2017年。
硬仗三:人民币汇率「保卫战」
2017年,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仍是美联储加息的次数和频率,同时可能频发的「黑天鹅」事件也令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如果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复苏,预计美元指数会进一步走强,美元利率上升,境外资金会进一步回流美国,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短期大规模资金流动,将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出现本币贬值。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承压在2016年已经凸显。自2016年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加速贬值。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幅度达到6.5%。
贬值压力的背后,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锐减。去年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16亿美元,较10月末下降691亿美元,刷新1月以来最大降幅。据高盛估计,自2015年8月以来,中国资金外流规模或已达到1.1万亿美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鉴于未来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持续分化、资本外流压力持续,预计未来两年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贬值,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仍将面临较大下滑压力。加之2017年1月新一年居民换汇周期开启,短期购汇压力增加仍将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拖累,预计外汇储备仍存在较大波动。
人民币继续处于贬值通道成为2017年的大概率事件。根据46家国内外机构最新预测中值显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会在2017年第一季度贬至7.00元,年末进一步跌至7.12。也有机构预测,2017年底人民币汇率将达7.2,2018年底将达7.5。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要严防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幅超过5%,7.35是个临界点,一定不能突破。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2017年的硬仗。一旦超过5%,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加码,若形成惯性预期更会触发资本大幅外流,对经济长期稳定将形成负面冲击效应。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金外流压力和汇率贬值压力,中国央行会力控资本外流,预计2017年人民币汇率贬值上限将为5%。
硬仗四:中美「贸易战」
数据显示,受全球贸易萎缩、中国国内综合成本上升的影响,继2011年出口增速换挡以来,2014-2016年中国出口再度下探,2016年1-10月增速仅为-7.7%。
展望2017年,外需环境依然不容乐观:除了美国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特别是日、欧、美、法等国均为经济需求不稳,新兴经济体出现滞胀,全球经济低迷和分化导致反全球化逆风飞扬,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
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和中国会否爆发「贸易战」牵动全球市场神经。
分析指,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即便不再坚持从中国进口产品一律征收45%的关税,也会加大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任命对华大鹰派的经济学家为全国贸易委员会主席。此外,被特朗普提名为特别顾问的卡尔•伊坎也于近日对华放出狠话,「如果要跟中国打贸易战,我们迟早要解决这个问题。类似事件曾发生过,对市场造成了严重震荡。但如果真要这么做,就赶快做完。」
因此,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争虽不笃定,但小型战争或局部战争恐已难免,2017年中美贸易前景极富挑战性。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秋季报告的预测,2017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1.8%-3.1%之间,世界贸易形势虽略有改善,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低迷的态势。
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高于今年,可能使顺差有减少,对经济红利消失,需要高度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稳中偏差,中国外贸发展仍难言春天,持续筑底仍是大概率事件,预测2017年出口年增1%。
硬仗五:过剩产能「歼灭战」
为2017年经济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为2017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去产能又位列五大任务之首。
中央高度重视去产能,显然有其特殊意涵。淘汰落后产能有助于市场实现加速出清,建立符合需求侧需要的产能供应体系,并利好经济在中高速水平上的稳定增长。去产能的外溢效应也可为其他四大任务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11月底,中国去钢铁产能4500万吨、煤炭产能2.5亿吨,已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但1-11月中国粗钢和煤炭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1%、10%,却证明去产能并未影响粗钢产量,究竟去产能成效如何,仍需仔细评估。
从数据来看,2016年以来,煤炭、钢铁等行业虽然提前完成去产能目标,然而,多数传统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出现根本性扭转。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去产能再度入列2017年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其实正昭示产能过剩形势之严峻。产能过剩所带来企业的恶性竞争和盈利能力减弱,最后伤及企业信心,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值得各方警惕。
制造过剩产能的僵尸企业犹如「黑洞」,吞噬大量的经济资源,是去产能大棋盘的重中之重。但有些地方注重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僵尸企业」就往往会卷土重来。
因此,去产能应倚重市场和法制手段推动,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而非「一刀切」。政府应该以市场为主体,通过提高技术、安全、环境等门坎,淘汰落后产能。
经济新方位改革「过大关」
中国官媒用「新方位」形容当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北京观察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弱企稳」,更多的是周期性见底而非结构性见底,是中国经济凭借30多年改革开放建立的市场机制自身周期性力量出清的自然结果,而非结构调整到位的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虽然站上新方位,但再出发的动能不足,经济复苏在短期仍难以实现,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改革将成为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线,各类经济政策的实施都会围绕这条主线展开。
目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毕,下一步改革将从方案准备期步入深化攻坚期。
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重点领域的放宽准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的供给效率,由传统农业走到现代农业,这些都是2017年要推进的重点改革。2017年是十九大召开之年,供给侧改革攻坚步调不会放缓。
扛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旗,将为中国中长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激发经济增长的动能提供支持,为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迈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事实上,中国化解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不应主要靠政策刺激,而是需要制度革新和改革创新,在政策中嵌入改革意志尤为重要。
宏观调控政策不仅应聚焦于短期的稳增长,更要瞻顾到长期的结构改革,弱化短期增长的总量平衡,强化长期增长的结构均衡和升级,才能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增长。短期的刺激政策逐渐让位于中长期的改革政策,才能为中国经济持续提供新动能。
2017年要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目标,改革仍要「过大关」。改革可谓是提振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惟真枪实弹改革才有出路。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释放经济原动力,中国经济才会走出凛冽寒冬,真正迎来明丽春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