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凯:中国关心果敢什么?
中国关心果敢什么?
缅华网特约评论员 亨凯
不久前,笔者受邀参加由中缅共同举办的第三届缅中智库高端论坛。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中缅经济走廊”为主题,并下设“经济合作与边境贸易”、“民心相通”、“社会发展”与“跨境民族”等四个议题进行讨论。笔者就“跨境民族”议题,以“中国关心果敢什么”为题进行了报告。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原因在于果敢是中缅跨境民族,由于果敢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的渊源,因此中国在果敢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受到缅方的疑虑。有鉴于此,笔者以中国的果敢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报告,希望有助于帮助缅方理解中方的立场,增进彼此互信。以下是报告原文:
当我们讨论缅中经济走廊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回避缅中两国间的跨境民族问题。而当我们讨论缅中两国的跨境民族问题的时候,我们无法忽视果敢问题。众所周知,果敢自2009年以来发生一些重大变化,直至今日。10年来,果敢问题不仅一直困扰着缅甸同时也让中国担忧。那么,中国是如何看待果敢问题呢?当中国学者讨论果敢问题时,都在讨论什么议题呢?他们是从什么角度来讨论的呢?他们的立场是什么?他们的讨论结果是什么?了解中国专家的讨论,或许在某方面也能帮助缅甸理解果敢问题。
为了获得中国学者对果敢问题研究的综合情况,我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果敢为关键词搜索了2009至2019年,10年间有关果敢的公开研究成果。知网(National Knowledge Infranstructure),是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的概念。中国知网(CNKI)由中国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于1999年6月建立,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知识成果分享网站。我在中国知网上一共搜索到56篇与果敢相关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学术论文,包括9篇硕士论文和1篇博士论文,此外还有少数的专家撰写的时事评论。下面我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文章种类、关注议题和研究结论。
首先我们发现共有12个省市的学者对果敢进行了研究。从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到北部的陕西和辽宁都能见到有学者讨论果敢话题。云南作为与缅甸接壤的中国省份是相关成果最多的省份,其他省份虽然也有部分人关注果敢议题,但数量都很少,无法与云南做比较。从这个数据来看,北京虽然是中国首都,但北京专家们对缅甸的果敢问题并未给予很高的关注。而上海仅有的两篇文章,实际上是笔者(缅甸)的拙作,这从侧面表明了上海与缅甸的关联也是较少。
我根据文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分为7类主题,分别是冲突、身份认同、语言教育、毒品与艾滋病、洗钱、边民往来和媒体使用情况。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学术界对果敢议题的讨论还是比较丰富的。毫无疑问,关于果敢冲突的讨论是最为丰富的,这个我等下会进行详细的讨论,其次是身份认同和语言教育的讨论。
先来看有关果敢身份认同的研究。这12篇文章主要从历史和民族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专家们的一个共识是,果敢族与中国有文化上的联系,果敢族是缅甸的法定原住民,但是果敢人在融入缅甸主流社会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我的论文“空间属性与身份认同建构”是目前唯一一篇同时讨论果敢和勐稳人的文章。我在文章中提出,历史、文化和制度并不是决定果敢和勐稳人身份认同的主要原因,两者的居住空间属性不同才是造成两者不同身份的根本原因。这个话题是我在第一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时已经分享过了,所以就不深入了。至于有关教育的文章,主要是讨论果敢在汉语言教育上的特点和困难。这里也就不细说了。
果敢冲突问题是果敢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们有28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根据文章的侧重点,我将28篇文章分为三个类别:缅甸角度和中国角度。缅甸角度,指探讨果敢冲突对缅甸政治发展的影响,这样的文章共有12篇。中国角度是指从中国的立场来讨论果敢问题对中国的影响,这个角度又分为国际关系角度和边境安全角度,国际关系角度指以国际关系的视角来讨论果敢问题,共有10篇,而边境安全角度,主要从中国的边境安全角度来讨论,共有6篇文章。
我们先来讨论缅甸角度的文章。综合这12篇文章的内容,我总结出了中国学者们的以下几个观点:
1,和平与和解是缅甸百姓的期望,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期望。或许在缅甸有一些人担忧中国是否希望缅甸保持这样的动荡局势从而对缅甸施加影响。但我在这些文章中没有发现任何一句话支持这样的观点。
2,果敢冲突确实造成了局部的动荡,但不会影响缅甸整体局势。我想大家对此应该没有异议。
3,有中国学者发现了此次果敢冲突与以前不同的地方:果敢冲突的特点在于,有四家武装组织组成“缅北联合阵线”合作行动,这是3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4,有学者担心,缅北冲突可能出现“多输”的局面:四家民地武诉求可能难实现,民盟的民族和解道路将更加艰难,中缅合作可能陷入停滞。
5,也有学者讨论了果敢同盟军崩溃的原因,她提出:果敢同盟军的失败是因为其缺少一个明确的政治认同。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不过,我建议我们应该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即,政治认同缺失是造成果敢冲突的原因还是造成果敢失败的原因?
再来看中国视角的16篇文章,这16篇又可分为国际关系视角和边境安全视角两种。国际关系视角下共有10篇,一些共同的观点和特殊的结论如下:
1,许多中国学者认为,缅甸成为中美在亚洲的战略竞争的核心,果敢冲突的背后是大国博弈,中国应该加大中缅政府间的合作,通过“创造性介入”,防止美国过多介入。持这样观点的都是比较早期的文章,大多发表在2009-2010年,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讨论了。
2,由于地理上的相连,果敢族与中国又有文化的联系,因此果敢冲突对中国的公民、海外利益和国际形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担忧的一个方面。其实从这些文章看来,中国也不愿在果敢问题上牵连太多。
3,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敏感但值得分享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周边国家都担心生活在其国土上的华人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因此这位学者就提出,中国要避免牵扯到华人的国家认同问题。还有就是边境领土问题,这位学者强调,中国应该并且也会遵守国际法和自己签署下的条约。
4,我们都知道,果敢冲突时有一些事件,造成了中缅之间的不愉快,但双方最后都能互相忍让理解。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中国理解果敢问题对缅甸具有重要的利益价值度。
而在边境安全视角下共有6篇文章。果敢冲突对中国边境安全产生影响是这些文章的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几个很实在的应对建议。
1,在毗邻果敢南部的中国边境一线,主要安全问题是缅甸军机的越境以及缅方炸弹落入中国境内的安全威胁;在毗邻果敢北部的中国边境一线,主要安全问题是大量缅甸果敢籍边民为躲避战乱进入中国后引发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安全隐患问题。
2,难民的涌入使得边境地区的双方贸易往来受损,治安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但也为边境地区带来了新的劳动力和经济收入来源。
3,果敢冲突对中国侧的民众产生了严重心理安全影响。因此有学者建议中国边境地方政府应该:提升民众危机应对教育,加强心理援助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发布机制建设,加强系统安全保障。
4,也有人建议,中国需要,加强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建立周边安全风险数据库,培养涉边危机人才储备库,完善应对机制流程。
根据以上简单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目前中国学界对果敢问题研究的立场和成果。中国学者对果敢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虽然有些结论依然值得商榷,但可看出中国从民族和文化角度对果敢的关心和在国际关系层面对缅甸国家主权的尊重。中国在果敢的“边境安全”讨论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都是结合实际,具可操作性的建议,不过许多政策建议,无法单靠中方单独完成,所以我建议中缅两国可以考虑在促进边境安全上进行合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