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缅甸若开问题何处去

编辑: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9-08-14 15:44:00 共1443人阅读
文章导读 李晨阳:缅甸若开问题何处去

自2017年8月以来,进入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笔者使用这一名称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和倾向,只是为了行文方便)遣返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反愈演愈烈。目前的态势是,缅甸政府强调其在2018年1月就做好了接收逃孟罗兴亚人的回归工作,批评孟加拉国政府不配合;孟加拉国政府则批评缅甸政府不作为;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则不断给缅甸施加压力,给缅甸政府和军队扣上“侵犯人权”和“种族灭绝”的帽子。联合国和东盟对罗兴亚人的关注程度也不断上升,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深度介入了罗兴亚人问题,今年的东盟首脑会议和东盟外长会议都较长时间讨论了罗兴亚人问题,并写入了公报。

今年7月初,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访华,中孟发布的联合声明第十九条指出,“双方认为妥善解决若开邦问题,有助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双方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使自缅甸若开邦进入孟加拉国的避乱民众早日安全、有尊严地返回缅甸。中方支持孟缅双方通过协商早日实现避乱民众返缅。中方愿继续举行中缅孟三方会晤、提供对话平台以推动早日实现避乱民众遣返。中方愿协助为自缅入孟避乱民众返缅创造安全和有利条件。”联合声明的用词极为严谨,可见中方考虑到了缅孟两国的舒适度。但是这份声明发布后,缅孟两国的媒体、官员以及学者的解读各不一样。

今年7月28-29日,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和联合国难民署在达卡举行了题为“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危机:挑战与终极解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的两位同事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从会议的内容来看,31个小组议题大部分与罗兴亚人身份认定、历史文化的独特性等有关,大都试图证明罗兴亚人是世居缅甸若开邦的一个民族/族群。而从现场的气氛来看,会议试图向外界展示从缅甸若开邦来的罗兴亚人给孟加拉国带来了巨大负担与困难。孟加拉国借此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为罗兴亚人大规模遣返缅甸造势。美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出席了会议,他在致辞中回顾了美国对罗兴亚人的关切与援助,并声称美国将继续对此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追究缅甸军方的“屠杀”责任。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罗兴亚人的遣返之所以陷入僵局,主要是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避乱民众(罗兴亚人)的诉求有根本的分歧。孟加拉国要求70万避乱民众必须无条件全部遣返,孟加拉国总理政治顾问表示,罗兴亚人问题已经困扰了孟加拉国的发展40多年,要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而缅甸政府的立场也很清晰,避乱民众可以接收,但要进行身份甄别,剔除混在其中的非法移民。滞留在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则不仅要求遣返后安全有保障,而且要求获得公民身份和自由流动的权利,但缅甸政府不同意后两个条件。之所以出现三方诉求南辕北辙的局面,缅甸、孟加拉国固然有问题,但那些自以为占据了“道德高地”的某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缅甸应当承认并接受目前在孟加拉国境内的多数避乱民众在缅甸独立前就在缅境内居住生活的客观现实,这部分群体有权享受与其他缅甸国民相同的权利,包括入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人不可能都能提供长居缅甸的证明材料,所以身份核查时需要实事求是。其次,孟加拉国也不合适坚持无条件全部遣返,70万(还有学者称100万)避乱民众中,确有一部分的归属有疑问。第三,某些国际组织所作所为的负面作用不能低估。2017年8月罗兴亚人大量逃入孟加拉国后,一些西方国家和NGO组织为罗兴亚难民提供了巨额援助,这确实有利于改善罗兴亚人的处境。但是这些援助也加剧了90%以上缅甸人的疑虑和反感,因为这些西方国家和NGO只注重宣传罗兴亚人的悲惨遭遇,而忽视了若开族、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若开邦本地世居民族在这个问题中承受的痛苦和不安。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对“种族清洗”“反人道”等概念的滥用,也引起了缅甸国内大多数民众的反感,尤其是促使缅军方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应对若开邦危机。

2020年底缅甸将举行2010年以来的第三次大选,在大选前的一年半内,逃孟罗兴亚人遣返问题的敏感度将一直维持在高位,并可能成为各个政党乃至缅军和激进宗教力量在选战中操弄的一个重大议题。如果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在此问题上做手脚、拉偏架,只会激化矛盾,从而导致逃孟避乱民众的遣返遥遥无期,并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更大的危害。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康巳鋆

作者:李晨阳,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缅甸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19年16期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