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评论:经过暴力的周末,我们对香港局势有八个深刻印象
透过复杂性厘清香港局势的动向。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香港仍不平静,出现了很多暴力示威点。但另一方面,参与示威的人数明显减少了,激进示威者们用“快闪”的方式破坏秩序以及制造声势的策略变得更加明显。香港局势有一些变化的迹象,但依然高度复杂。
环球时报赴香港报道组有如下深刻印象。
首先,香港警察执法更加坚决,士气看上去也相当饱满。除了最近几天加强对煽动、组织和参与非法示威者的拘捕行动,他们对处置事件也显得更加果断。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气势能够压倒暴徒的气焰。暴徒还是很怕警察的,无论在哪里,警察的清场一旦开始,暴徒基本就作鸟兽散。
8月31日,警方出动水炮车驱散暴力示威者。图源:香港东网
第二,参与示威的或者说警察对面人群的成分很复杂。在没有大规模集会的情况下,一般的抗议人群实际人数并不多,至少本周末的情况是这样。
本报记者看到,除了示威者,面对着警察的还有大量记者、调解员、宗教人士、观察员、救援队等等。他们中有不少偏袒示威者,有时这些人加在一起比示威者还多。而且,他们在一些时候客观上起了烘托示威的作用。
第三,示威者年轻人居多,他们往往统一行动,显然是有组织的。星期天机场再次出现非法示威,路上车堵得很厉害,我们眼看着旁边一辆公交车上几乎全是年轻人,他们在接近示威点时纷纷套上黑衣服,我们拍他们,他们发现后立刻把脸转过去。感觉是他们对暴露自己的面孔充满警惕且很畏惧。
1日,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乘车前往机场,路上车堵得很厉害。环球时报-环球网特派香港记者 范凌志 摄
第四,这个周末香港的纵火点挺多的,其中有一部分纵火属于挑衅性质,不太敢造成严重危害,真的去烧公共建筑。那部分纵火有点像“政治篝火”,浇上助燃剂等,点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以此刷暴力分子的存在感,鼓舞他们的士气,向特区政府和公众施压。
暴力示威者31日在香港多地纵火。环球时报-环球网特派香港记者 杨升 摄
第五,在与我们交谈的媒体界人士里,包括比较激进的那些媒体人,基本都同意“暴力是不对的”这一看法。但他们的逻辑是政府不同意示威者“五大诉求”是导致暴力发生的原因,并且对暴徒向政府施压给予的支持高于对暴徒破坏法治的反对。这使得暴徒在香港受到的实际舆论压力仍然没有成为全社会性的。
第六,西方舆论对香港社会仍然有巨大影响,我们接触到的同情反对派和示威者的媒体人高度看重他们与西方媒体机构及政客价值观的相通,而普遍没有看懂香港社会与美英利益的不同,以及这种差异的影响远大于价值观的接近。他们没有或者不愿意去想美英可能会利用甚至害香港,而内地和香港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8月31日晚,有人在旺角站、太子站大肆破坏。来源:央视新闻
第七,香港并不是全面、彻底的失序,混乱发生在局部时段和局部地区,尽管它们的溢出效应也是明显的。特区政府和警队仍有更多止暴制乱的法律资源和手段可以使用,但这不意味着恢复秩序是容易的。9月2日香港学校全面开学,一些人鼓动罢课,这些新事态将对局势构成什么样的动向,是不确定的。
第八,香港持续两个多月的动荡已经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全面冲击了旅游业,使很多从业者陷入生活困难。暴力示威所造成的负面冲击越来越多,这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帮助香港广大市民都认识到它们是动乱本身导致的,而不是让人们对那些冲击形成错误的解读。由于香港舆论场与西方舆论场连为一体,形成这种认识上的拨乱反正将是重大挑战。
( 本文为环球时报社评,原标题为“透过复杂性厘清香港局势的动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