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缅甸陆上贸易概述
图片来自网络
【摘要】 缅甸作为唯一一个与印度接壤的东盟国家,被印度称为通往东南亚的“门户”,与缅甸的贸易被印度视为其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这种地理上的接近为印度发展与缅甸边贸提供了条件。本文对两国的陆上贸易往来进行介绍,并对影响两国陆上贸易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Abstract】As the only ASEAN country bordering India, Myanmar is regarded as the "gateway" to Southeast Asia by India. In addition, trade with Myanmar is regarded by India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ts northeast region. This geographical proximity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India's development and Myanmar's border trad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关键词】 缅甸、印度、陆上贸易
【keywords】 Myanmar;India:Land trade
一、印度—缅甸陆上贸易的背景介绍
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内原有的经济体制面临困难,急需面向世界发展经济。在这一背景下,1991年起,印度开始实施面向东南亚地区的“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希望与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增强政治经济联系。2002年,印度和东盟之间首次举办领导人级别会议,双方建立了印度和东盟的“1+10”机制。2002年7月,印度和缅甸的双边经贸委员会在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双方都明确表达了要加强经贸往来的意愿。2014年,在新任总理莫迪的推动下,“东向政策”正式升级为“东向法案”(Act East Policy),强调实施更多以行动为倒向的政策,加强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在莫迪新政的背景下,作为唯一与印度接壤的东南亚国家,缅甸受到了印度的格外重视,加强与缅甸的贸易关系也被印度政府视为减少东北部地区贫困人口、降低无业者参与分离主义武装的一剂良方。
二、印度—缅甸陆上贸易的不同阶段
对印缅两国陆上贸易的阶段划分主要依据是两国之间实行的陆上贸易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2个阶段:
(一)边境贸易阶段(1995年至2015年)
1994年1月21日印度和缅甸之间签署了边境贸易协议,并于1995年4月12日正式生效。协议规定居住在边界40公里范围内的边民可以免税交易最高价值1000美元的货物,超过20000美元的大额贸易要通过曼尼普尔邦的Moreh口岸和米佐拉姆邦的Zowkhathar口岸进行,报关货物可以享受5%的优惠关税,不过该优惠只能用于交易被收录入协议清单的货物。根据1994年双方签订的协议,只有22种商品被批准交易。2008年11月,获批的商品种类增加至40种,2012年进一步增加至62种。印缅两国签署的边境贸易制度要求进出口必须保持平衡,即出口一定价值的货物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口相应价值的货物,对于20000美元以下的交易,需要在2天内完成贸易平衡,20000美元以上的则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贸易平衡。
(二)正常贸易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4月,印度政府公布了2015-2020年对外贸易政策(FTP),其中强调了对外贸易在印度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作用,旨在使印度的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增加一倍。为此,印度批准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TFA),并于2016年4月公布了《2017-2020年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NTFA),希望通过降低贸易限制来减少贸易成本和时间。作为印度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2015年12月1日,印度储备银行正式将主导印缅两国陆上贸易的边境贸易制度正式转变为正常贸易制度 。印度储备银行表示,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制度最初意在促进本地自产商品的交易,但是随着两国贸易的拓展,现有商品目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陆上贸易的进行。此外,国际社会结束对缅甸制裁后,两国银行业已经有足够的支付方式为跨国贸易提供支撑,因此印度储备银行决定废除两国之间大额商品的边境贸易制度,完全转型为正常贸易。在边境贸易制度下,被收入两国边贸清单的货物均可按5%的缴纳关税。在印缅边境贸易“正常化”之后,双方的贸易关税采用2009年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协议达成的优惠政策。根据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印度对产自东盟国家的农业、纺织、汽车、化工、原油和成品棕榈油、咖啡、茶、辣椒等590类产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目前,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中80%的商品关税已经降至5%。
三、印度—缅甸陆上贸易现状
尽管印度与缅甸之间有着1643公里的漫长边界,同时两国在2015年实现了两国陆上贸易正常化,但是两国的陆上贸易额长期处于低位,陆上贸易占两国贸易总量的比重长期不到1%。根据印度商务部商业统计局的数据,2012-2013年两国陆上贸易额为900万美元,2014-2015年提升至2400万美元,随后一直保持在每年2000万美元附近,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快速提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后的印缅陆上贸易额依然远远落后于中缅和泰缅陆上贸易额。以2017-2018年的数据为例,中缅的边境贸易总额高达67.54亿美元。为什么在贸易制度优化后双方的陆上贸易额没有取得大幅提升?下文将试着从3个方面进行解释。
四、印度—缅甸陆上贸易存在的障碍
1.陆上交通状况不佳。陆上交通状况不佳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尽管两国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但是边界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通行状况不佳。印度–缅甸友谊路是目前两国陆上交通的唯一主干道,该路主要途径Tamu–Kyigone–Kalewa/Moreh,由印度协助建造,于2001年启用,2009年由印度重新铺设后移交给缅甸。这条公路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两国陆上交通的首选,但是单一的陆上交通线导致货物运输存在挤压、拥堵等问题。目前,由印度出资修建的两国陆上贸易新通道—卡拉丹多模式联运项目即将竣工,但是该项目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两国陆上交通的压力尚有待检验。
另一方面则是人为因素。印度东北部地区长期受民族分离主义武装困扰,各武装组织都将收取商旅保护费视为自身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尽管印度政府一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从短期来看,分离主义武装袭扰印缅两国陆上交通线的行为仍将是制约两国加强陆上交通的难题。
2.进出口货物的种类限制了运输方式。两国贸易的货物种类也是导致两国陆路贸易额长期得不到快速增长的原因。长期以来,印缅之间的货物贸易种类将相对单一,印度主要从缅甸进口农产品和木材制品,而缅甸主要从印度进口药品和钢铁。根据2017年-2018年的贸易数据,农产品和木材制品这两项商品的进口额占印度从缅甸进口商品总额的99.9%。农产品和木材制品由于其产品特点,使得海运相对陆运来说是更为便捷的运输方式。此外,两国陆路边境口岸均缺乏足够的仓储和检疫设施,这对于农产品和木材制品的交易来说极为不便。
3.贸易融资问题。2016年,经印度储备银行的批准,印度和缅甸之间的贸易正式通过亚洲清算联盟(ACU)进行,但是由于两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通胀问题,导致本币汇率长期处于波动,因此双方并没有就贸易中的汇率问题达成一致,这导致双方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通过新加坡作为中介。此外,印度的银行不愿意接受来自缅甸的信贷,而大部分需要预付款的进口商又必须以银行信贷的方式开展业务,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贸易成本。
两国贸易融资问题的另一个表现是双方普遍使用的非正式付款方式,其中的原因相对复杂,既有逃避关税的考虑,又有正规检查过于繁琐的顾虑。
参考文献 略
撰稿人:缅甸舆情助理任希达
封面图片来源:The Irrawaddy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