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 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赢得缅甸大选,能否进入又一个执政“蜜月期”?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全
摘要:如何在疫情之下提振经济、推动民族和解,以及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将成为民盟的主要挑战。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过一周等待,缅甸老百姓盼来了大选结果——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领导的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民盟)获半数以上联邦议会席位(含军人非选举议席),将继续执政。
分析认为,大选结果不出意外。民盟执政近五年来社会发展稳健,周边关系处理得当,获得民众认可。而其政治对手——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受制于军方背景,并未赢回民心。不过,民盟在首个5年执政“蜜月期”之后,能否在第二个5年继续推动社会转型,考验其执政能力。如何在疫情之下提振经济、推动民族和解,以及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将成为主要挑战。
又一次机会
此次选举,是缅甸摆脱约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府统治以来的第二次大选。5年前,昂山素季带领民盟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但由于缅甸宪法限制有外国配偶或子女的候选人,昂山素季无法成为缅甸总统,使得她在2016年以出任国务资政(兼外长)的方式成为缅甸事实上的领导人。
而民选政府成立后,军方的光环并未褪色。根据2008年宪法,四分之一的议会席位是为军方保留的,也就是“军人非选举议席”。这让军方牢牢掌控着三个关键部门,即内政、国防和边境事务。“在此背景下,昂山素季不得不与仍然强大的军方分享权力。”法新社称。好在,民选政府与军方在过去5年基本维持着较为缓和的关系,民盟的施政得以有序推进。
对社会转型寄予厚望的民众对大选异常期待。尽管新冠疫情肆虐,今年的投票率依然高达88%,超过了2015年的80%。大批民众从上午6时就前往投票站排队,民盟的党旗一度售罄,制作单价飞涨到13000缅元(约66元人民币)。民盟选情的火爆,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此前分析人士的预判——民盟再度胜选几乎板上钉钉,79%的受访者把昂山素季视作缅甸最值得信赖的政治人物。
选举结果不出意外:在476个联邦议会席位中,民盟赢得396席,比上届大选多收获6席。第二大党巩发党获得33席,比上届大选少9席。此外,缅甸11个少数民族政党共获得47席,成为议会中一支重要力量。其中掸族民主联盟获得15席,成为最大的少数民族政党。
根据选举程序,新一届联邦议会将于2021年2月初举行首次会议,并于3月结束前推选新总统和副总统,由新总统负责组建新政府。
中国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瞿健文表示,缅甸大选反映了民意取向。缅甸本是东南亚富庶之国,然而约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统治,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更成为一块心病。因此,与军人集团关系密切的巩发党难免受到民众反感,它在2010年民盟未参选的情况下尚能维持统治,而一旦2015年民盟加入战团,民众就看到了更好的选择。2016年民盟上台后,表现也可圈可点——国内社会经济保持稳健发展,周边外交关系处理得当,整体国际环境也对它有利,因而被民众所认可。
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民盟执政期间致力推动的改革措施与和平进程,还不足以交出令民众信服的“亮丽成绩单”,只是老百姓仍愿意给它机会。“就像有人说的,民盟经历了第一个执政蜜月期,第二轮执政可能还会是蜜月期。民众对社会的转型发展抱以足够的耐心。”
日本《产经新闻》也认为,民盟五年前作出的多项承诺并未兑现,期待和平的民众失望情绪也在蔓延,但作为民盟“票仓”的基层民众,依然在大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受访者告诉《缅甸时报》,他们投票是为了支持昂山素季,虽然对民盟不是非常满意,但愿意再给一次机会。
能否移除“绊脚石”?
面对第二次机会,昂山素季能否抓牢?能否像民盟说的,移除“民主化转型的绊脚石”?分析人士认为,民盟至少面临三大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经济治理。
在仰光工作的历史学家吴丹敏(Thant Myint-U)预计,昂山素季将继续把重点放在一些优先事项上,比如推进与少数民族的和平进程以及与中国的关系。但首要任务当数经济。
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缅甸5300多万人口中有近25%生活在贫困线下。虽然2011年开放以来,缅甸经济增长率每年约为7%,但预测显示新冠疫情将使今年的增长率降至1.8%。
日经新闻网指出,疫情导致缅甸的主要产业——服装和旅游业受到重创,政府不得不做出平衡。10月中旬,政府解除了部分居家令,同样被废除的还有“对乘客进行二维码登记”的规定。政府很快将宣布一套名为“缅甸经济复苏和改革计划”的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增加就业。
吴丹敏说,缅甸的经济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自由化问题,而是需要根本的结构性改革——从过去25年形成的任人唯亲模式转变为绿色、可持续和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另一方面,政府军与民地武不时上演的冲突也使经济治理失色。这些都意味着缅甸实现全面转型需要更长时间。
民盟的第二项挑战,是推进和平进程。
瞿健文认为,民盟执政期间,民族和解的大趋势是好的,但存在一些棘手的顽疾。一方面,民族和解大会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没有参与,所签协议的覆盖面和合法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罗兴亚人问题尚未得到妥善处理。西方更是以此向昂山素季兴师问罪,撤回了之前授予她的“荣誉公民”“良心大使”等奖项。
许利平认为,没有和平进程,也就没有政治稳定。这是摆在昂山素季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与民地武达成妥协,实现停火,考验政府智慧。最新情况是,缅甸军方将成立和平协调委员会,促进与民地武之间的沟通。至于罗兴亚族群问题,管控起来也很有难度,它涉及与大缅族主义、军方利益等因素之间的协调,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最后,民盟还需要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开拓对自身有利的外交局面。
此前,由于罗兴亚人问题,缅甸与西方关系出现波折。外界注意到,就在缅甸大选结果公布后,美国、欧盟、英国一面称赞缅甸的“民主进程”,一面又对“缅甸取消部分地区民众选举权”指指点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直接暗示:华盛顿“担忧”罗兴亚人等团体被剥夺选举权。
瞿健文认为,西方在民族问题上对昂山素季施压,源于推崇“人权”和“价值观外交”,而缅甸则是出于民族和国家利益考虑,两者生出矛盾在所难免。但双方的根本利益并无太大冲突,预计双边关系还会继续发展。尤其当西方从疫情中缓过来后,对缅甸会有新的需求,因为当地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
在瞿健文看来,昂山素季赢得第二任期后,执政地位更稳固。缅甸的国际环境也会越来越宽松——它的立场在东盟内部受到大部分成员国肯定;与印度、日本等国(分别对缅开展防务、投资合作)的关系在过去5年发展较快;与中国的关系更是迈上新台阶,习主席在年初出访缅甸,共庆建交70周年,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可以说,中缅关系发展得比以往更加健康、迅速。
许利平认为,民盟会继续秉持大国平衡外交,由于缅甸实行“民选-军政府”混合体制,除非昂山素季对军政府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否则缅甸与西方因罗兴亚人问题而产生的对立不会轻易扭转。此外,以拜登为首的民主党人比较关注人权、民主议题,民盟政府与美方在这一层面可能产生更多互动。对于中国而言,仍然是继续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对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在缅甸和平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缅甸民众再次给予民盟执政机会,民盟在未来五年必须有所建树,特别在经济发展上。”许利平说,“这也需要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兑现承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