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凯:民盟如何赢得大选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0-11-19 13:47:16 共1797人阅读
文章导读 亨凯:民盟如何赢得大选

作者:亨凯

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参考图 

缅甸2020大选已成功落幕。根据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现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下简称民盟)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成功连任。民盟的胜选并不足为奇,但民盟在本次大选所胜选的议席竟然超过了2015大选的结果则是超乎了专家学者甚至民盟本身的预期。

大选之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民盟与昂山素季是缅甸全国最具号召力的政党与政治领袖,但过去5年民盟的执政表现特别是经济上差强人意,因此断定民盟虽然将会继续胜选,但其胜选结果获比2015大选相对较低。

而在大选前一天,笔者在接受某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民盟想在本次大选中再次获胜需要跨越三个挑战,即:社会分化、投票热情低下和部分选民的随意性。而如今民盟的胜选结果意味着民盟成功地克服了这三个挑战。如今已有一些学者对民盟胜选的结果都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未能触及真正的核心。

超凡魅力克服社会分化

在2015年大选结束,民盟顺利上台不久,缅甸精英阶层均在期待缅甸未来将出现有力的“第三方势力”来平衡民盟与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下简称巩发党)两大党之间的竞争。而随着大选的靠近,精英们发现,缅甸不是出现了一个“第三方势力”而是出现众多的“第三方势力”。

首先是最初就被寄予厚望的88世代学生领袖吴哥哥基。然而,吴哥哥基在成立政党之初就在取名问题上遭遇各种反对和挑战,在经过多次协调更改后才最终命名为“人民党”。还有就是原军政府三号人物、巩发党政府时期的人民院议长、原巩发党代主席吴瑞曼成立的“联邦改善党”。最后是由原民盟政治新秀之一、缅甸著名珠宝商人杜德德凯在脱离民盟后成立的“人民先驱党”。

众多强有力的新政党的出现意味着缅甸社会的进一步分化。这些分化在选举期间更被进一步激化。然而,民盟却依靠昂山素季的超凡魅力在选举中再次将分化的状态整合起来。三个所谓“强有力”的新政党,却没有获得任何一席的胜利。

以上三个“新党”中,吴瑞曼最具有“政治资本”,其政党所参选的议席也仅次于民盟和巩发党,是第三个有实力单独组阁的政党。然而,纵观吴瑞曼的表现,一直以来都表现得过于“中立”和“彬彬有礼”,对任何事件都从不表示出鲜明的立场,而在本次大选中吴瑞曼本身也决定不参选,使他和他的政党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吴哥哥基虽然是第一个“第三方势力”,但吴哥哥基做为学运领袖之一,更擅长“反对”而非“选举”与“统治”。从其原本也参加民盟但未获重用,在组织政党时也未受到其他重要学运领袖的支持,也未有完善的政治理念等可见其发展的空间。而在选举前一次记者访问中,关于外界对其放弃“反抗威权”的质疑,吴哥哥基亮出了“谁敢说带头反抗,我就敢破釜沉舟跟随”的决心,但这恰恰表明,他终究是一名“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

杜德德凯则是在这群“新势力”中最具有鲜明特征的政治人物。拥有高学历、成功商人、敢说敢为、女性等特征的她,在短时间就建立其良好的形象。然而,商人出身的她其政治格局却有局限,如在本次选举中,其政党所提出的口号是:人人的收入、人人的工作、人人的未来。即仅仅将其政治的目标局限在经济层面,而没有能力去探讨更深层的政治问题。而在缅甸,经济从来不是唯一的问题,也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即便如此,同样具有形象魅力的杜德德凯有可能将会是未来“后昂山素季时代”的民盟的最强有力对手。

但在目前,与三个新政党的领袖相比,昂山素季的超凡魅力却是无与伦比的。昂山素季的奉献、牺牲、勇敢、睿智、领袖、民主和母爱的形象经过30多年的建构早已深入人心。昂山素季完美的形象和超凡魅力,使选举前分化的社会再次统一整合在了民盟的孔雀旗之下。民盟的胜利一直是昂山素季的胜利,2015大选如此,2020大选亦然。

忆苦思甜激发选民热情

自2015大选后以及本次2020大选之间,缅甸也已另外举行了两次补选,而这两次补选中选民的投票热情都明显地下降了。同时,本次大选又是在新冠疫情在缅爆发第二波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各个政党、观察家们以及普罗大众都曾认为本次大选中选民投票的热情将会出现下降。而民盟过去5年的表现,未能满足当初选民的预期,因此认为民盟的得票率将会下滑已是共识。

然而,根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本次大选符合资格的选民共有3800万人,而实际投票人数达到2700多万,超过符合资格选民人数的70%,2015大选时投票比例为69%,因此选民投票热情并未下降。其次,民盟于2015大选获得联邦级与地方议席共886席,而本次大选则获得了920席,选民对民盟的支持度不降反升。

选民的投票热情再次被激发起来,与各政党不遗余力地将选举神圣化有关。包括民盟在内的所有91个参选政党都在向民众强调大选是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选民的投票权既是民主社会成员的权利也是公民的重要责任。当大选和选民的责任被赋以神圣的意义后,选民在投票时自然也以神圣的标准来决定。

而民盟则由昂山素季亲自诉说民盟的艰苦历史,昂山素季与民盟重要成员一起“忆苦思甜”,将民盟和民主、改革、开放结为一体。民盟和昂山素季被建构成为缅甸民主的象征。当大选和民盟以及昂山素季都被神圣化后,不仅投票成为选民重要的责任,给民盟投票也成为选民重要的责任。

认同宣传加强身份纽带

虽然,随着大选的到来,缅甸社会也被高度政治化,但这并不表示普通民众就因此拥有了足够的政治知识。实际上,绝大多数底层民众甚至不明白大选是选什么,当然也不知道还有人民院、民族院、省/邦议院的区别,更不会知晓今年参选的91个政党的名称。由于大选的神圣化,公民责任的观念也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不懂政治的民众依然愿意投票,但投票时的选择则会有很高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给所有政党都带来了不确定性。决定这些选民的最关键的因素,很可能就是对某政党的“印象”记忆。

由于新冠疫情的关系,本次大选的拉票宣传的主要战场转移到了社交媒体之上。这也是本次大选的“新意”之一。一些从事影视工作的民盟拥护者们自发地在社交媒体通过一系列的“认同活动”促进了底层民众和民盟之间的纽带。例如,一个新成立的社交媒体专页,在选前连续举办了精心策划的15场“认同摄影”比赛。这15场比赛,要求三轮车夫、计程车司机、老人、孩童、私家车、家装、内饰等各种群体、空间、交通工具等以“红色”和“民盟标识”为主题进行摄影比赛。通过这些极具辨识度和形象化的方式,使整个社交媒体上以及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片红”的现象。

底层民众或许除了昂山素季外不认识任何其他民盟参选人,也不了解民盟的历史,不懂民盟的政策,但通过这些比赛活动民盟的“红色”成为他们最认同的颜色。

情感与道德的选择

美国著名的文化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对于选举有过这样的洞见:选民不是计算器,而是结合了情感和道德的人类。他认为,绝大多数的选民的投票依据,不是经过理性的计算衡量,而是基于情感和道德上的认同来决定的。经济因素虽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当进入到一个重要的特殊时刻例如选举时,人们就会将关注点从日常的经济生活转向了更崇高的价值追求。亚历山大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缅甸大选的途径。虽然,民盟在过去的5年实际表现不佳,但民盟始终代表着缅甸的民主追求,而昂山素季则是这个追求的所有希望。而民盟通过昂山素季的超凡魅力、将大选和民盟神圣化并通过具体形象的认同宣传加深了民众在情感和道德上的认同,从而赢得了大选。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