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想让中国单方对美示好求和是一厢情愿
中评社
中美握手言和,需要双方一起伸手。
近期美国外交学界流行一种论调:面对即将执政的拜登政府,中国应当主动做出友好姿态,率先提出一些示好举措,以缓和两国紧张关系,为两国关系好转奠定基础。
提出这种论调的美国专家学者的理由是,对华强硬在美国已经成为跨党派共识,拜登政府面临强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不太可能主动改善对华关系。只有在两国关系恶化过程中也负有责任的中方,主动做出姿态,才有可能缓解拜登所面临的不让他改善对华关系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这种论调的往往是一些被认为是“知华派”,主张对华接触的专家学者。对于那些强硬“鹰派”来说,他们的语境里压根就没有改善对华关系之说。
日前在华盛顿一个“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前景”研讨会上,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引用民调显示美国人对华好感度创新低,问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中方是否做好准备重开成都领馆、邀请美国记者回去、不封美国一些媒体网站,以改善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崔天凯回应:不是中方先关闭领馆,不是中方先让美国记者离开,中方所做是对美方行为的反应。如果美方能扭转路线,中方准备好考虑也这么做。两国关系要回归正轨,获得真正的改善,需要双方带着善意和诚意一起努力。
崔天凯强调:“我不觉得中国应当只是为了取悦这里一些人而做某些事情。因为我们一直支持稳定良好的对美关系。我们从来没有发起这些挑衅性的行动。我们不得不捍卫我们的利益,我们不得不做出反应。这是善意对善意,诚意对诚意。”
看得出来,崔天凯对于欧伦斯提出这种问题有些不悦,他的回应也直言不讳。或许没有人比身处美中对抗第一线的崔天凯更能感受到,过去两年,特朗普政府是如何咄咄逼人地对华连出重手的。而他的回应,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官方立场:要改善中美关系,需要双方互释善意、共展诚意。
美方专家称拜登难以重置美中关系是因为他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但他们忽视了中国领导人同样要讲政治,同样要考虑中国的民意。在特朗普政府过去两年对华肆无忌惮的打压之下,中国国内的反美情绪高涨。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能要求中方单方面做出示好求和的姿态呢?
与美方专家认为中方应主动示好相关的是,近期西方外交学界和媒体频频以“战狼外交”,来形容中国外交对外表态的强硬。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也做出了“霸气”回应。
华春莹质问: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同个别国家之间是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当中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衅引起的?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干涉别国内政?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威胁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华春莹反问:难道有人能拥有随便诽谤、攻击、抹黑、伤害中国的权利,而中方却不能拥有说明事实真相的权利吗?难道一个公民都有依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而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却不能拥有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国家荣誉尊严的权利吗?难道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进行口诛笔伐时可以如狼似虎,而中方却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吗?
华春莹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外交传统,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国人的气节。面对霸权霸凌,毛泽东早就讲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不会被胁迫讹诈。
华春莹说:如果有些人因为中国面对毫无底线的恶意的攻击抹黑和谩骂作出回击,说明事实真相,就把中国外交称作“战狼外交”的话,那么为了维护中国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与尊严,为了维护国际的公平与正义,就做“战狼”又何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如此直白尖锐、酣畅淋漓回击的时候并不多。也许西方习惯了以往明显处于弱势的中国人的温和委婉,甚至委曲求全,对中国人大声说不,甚至奋起反击,感到惊讶。西方某些人总是站在道德高地,对别人指手划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驰名双标”久矣。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壮大和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西方或许会慢慢习惯于中方的强力反击,学会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诚然,美中关系过去两年急剧下跌的负面螺旋,是双方行动与反制不断升级的结果,但基本上都是美方挑衅在先,直至现在蓬佩奥的“末日疯狂”仍在进行中。因而,指望中国单方面对美国示好求和,纯属一厢情愿。握手言和,需要双方一起向对方伸出手去。正确的选择是,双方抓住美国政府更替之机,相向而行,哪怕从小事做起,尽可能相互展现善意,并及时回报对方的善意。
事实上,中方对于特朗普政府最后阶段的打压行动,反制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克制,这就是在给未来的拜登政府展示善意姿态。而拜登政府上任之初,也应当拨乱反正,纠正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的恶劣举措,尤其应当从恢复正常的人文交往做起,降低意识形态冲突的论调。拜登还应当在台湾等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做出再保证,并重申不谋求改变中国政权。相信有这些再保证,中方也会给予相应的善意回应。
无论如何,是时候尽快恢复中美之间的高层对话了。没有交流沟通,隔空喊话,麦克风外交,不可能释放善意与诚意,只会传播疑虑与敌意。
评论员:冬日
责编:若若
来源:中评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