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支教随记(22)缅甸的衣食住行(李强 深圳)
缅甸支教随记(22)缅甸的衣食住行
李强 深圳 2003.12.3
一:衣
来曼德勒一年时间了,基本上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
首先说穿的吧。
这边男人穿“笼基”,女人穿“纱笼”。在我看来,男人穿的“笼基”就好象女人穿的统裙一样,一块布,稍微折一下,就可以了,缝制起来极其简单,也可以省皮带。刚开始的时候,看惯了穿裤子的人们,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穿的像裙子的男人,觉得很滑稽。现在看习惯了,即使是男孩子这么穿,也显得很苗条,特别是瘦一点的,穿起来显得身材特别好,只是从背后比较难以分辨男女了。我一次都没有穿过“笼基”,不会折,虽然曾经试穿过一次,但是中途松了,差点掉下来春光外泄,之后我再也不敢穿了。
女孩子穿的相对来说颜色就比较鲜艳一些了。男女服装虽然有些类似,但是折法不一样。女人是对折,男人是打结;女人穿的一般都是带花的,男人则是方格的多一点。
在正式场合,男人穿的衣服一般是一件白色的衬衣,外面是白色的外套。外套看起来有些特别,短粗短粗的,样式也和我们平时穿的外套不一样。但凡在正式的场合或者活动,他们就统一穿这种外套,即使是大热天也不例外。衬衣的领子很短,不用折起来的,就如我们常说的无领衬衣。女人在正式场合穿的也是非常鲜艳,搭上长长的披肩,走路的时候,随风飘荡,煞是好看。
一年四季,他们都是穿“笼基”,即使冬天上身穿的厚厚的,下半身也是“笼基”,他们没有穿裤子的习惯,只是很潮的年轻人有时候穿一下裤子。有时候我在想,一般说暖从脚起,但是他们只穿“笼基”的话,到了冬天吹风的时候,拖鞋配裙子,不是更冷吗?
不过在曼德勒,即便是冬天,天气也是非常的热,虽然早上和晚上天气要凉一点,但是只要太阳出来,温度就很高。所以,一年四季,人们大多数只要穿短袖就可以了。来这边一年时间了,一件短袖,就解决了我的衣着问题。
不过我也发现了“笼基”的其他几大功能:除了当衣服,还可以搽汗,用来包东西,当小孩子睡觉时的被单。要是最后实在是不能用了,就可以用来做抹布,或者用来遮挡灰尘,以一当百,功能挺齐全的。
二:食
这边吃的和国内不一样,正好和我们吃的相反。
我们一般去饭店吃饭,饭吃的少,菜吃的多。他们这边是饭吃的多,菜相比很少。一般和朋友到餐馆吃饭,如果是我们点菜的话,至少一人一个菜,但是这边即使五六个人一起吃饭,也只是三四菜一汤,刚开始出去吃饭真的还挺不适应的,老是担心吃不饱。
这边炒菜放的盐多,油多,味精多,这是我们很少放的东西。在我们的眼中,少油少盐才能少怒,油盐味精等这些越少越好,吃多的话对身体不好。我们一般很少吃油炸的东西,但是这边油炸的非常普遍,大街上到处都是卖“油炸绲”,“夫妻饼”的。饭菜的口味也相差较大,这里有些菜的味道,酸的,甜的,辣的混在一起,和云南的傣族菜或者贵州菜味道差不多,很难说清它是哪种味道占主流。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边可以生吃的菜。比如说生菜、树叶、胡萝卜等,蘸点虾酱就可以吃了。第一次吃不知名的树叶的时候,我还不敢下手,因为在中国我还没有吃树叶的概念。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我都叫不出名字,看着别人吃,我也跟着吃。至于味道,很难评判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反正当地人非常喜欢。
这边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手当碗筷”,吃饭的时候不用筷子或刀叉,直接上手就可以了。去小店吃饭的时候,看见店老板用手把饭团揉来揉去的,还有的用手直接凉拌菜,第一次见这种做饭菜的方法,心里觉得怪怪的。不过在档次稍高一些的饭店,厨师都是带着手套这样做的,但是在路边的摊位上,一般的消毒措施就免掉了,不过吃了也没见肠胃有啥反应。
住在我周围的邻居吃饭极其简单。带上一点菜,有时候只是一点鱼虾酱,外加一盘白米饭(缅甸的大米比泰国的香米还要出名),就可以解决午餐。系里面的老师们平时带到系里吃的菜也是很少,我胃口比较好,看他们几个人的菜合起来才够我一个人吃。
有一种鱼干我反应比较大,腥味很重,尤其是煮汤的时候飘出来的味道非常难闻,我没有喝过,不知道味道怎么样。这边的汤一般都是酸辣汤,以姜,辣椒为主,然后加上一点点油和薄荷,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汤的味道。
老师们吃饭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时间,有时间了就抽空就吃。午饭是早上做好了之后带到办公室的,即使凉了也照吃不误,办公室用来做饭的炊具比较有限,大部分是用电炉热一下就可以吃了,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们携带不锈钢的饭盒的原因。
补充一个插曲。
一次我从外面回来,看到一棵树下有一个卖鸡蛋烤饼的,闻起来味道很香,于是买了一个尝一下,鸡蛋的清香混着微辣,味道还不错,于是帮珊珊和汪汪也捎了两个。第二天早上,出状况了。我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问汪汪和珊珊的情况,也很是不妙。姗姗已经被鸡蛋饼直接放倒了。她不仅肚子痛,而且发烧,恶心想呕吐。真是恐怖,我再也不敢在路摊上随便买东西吃了。
但是我又觉得奇怪,平时看那些学生吃的东西,和我们吃的没有什么两样啊,他们吃的津津有味,为什么我们吃了肚子就地覆翻天呢?
三:住
这边住的和我们相比,就简单一些。
有一次我到我一个朋友家住,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他家原来没有床的,即使有的话也没有弹簧床垫,就一个席子。问起原因,原来他们不喜欢这种厚厚的床垫,觉得睡的不舒服。但是我第一次睡光床板的时候,硬硬的睡得腰痛。按照我们的眼光来看,床是越软越好,但是在他们看来,正好相反。
碰上庙会等节日,那些从乡下来做赶集的农民,晚上也是就地扑上一张凉席,扯上蚊帐,简单的床就铺好了。有时候我看见有些流浪者,即使睡在马路上的树阴下,也是睡的特别香甜。无论在佛塔,还是在菜场,只要是困了,人们都可以就地打盹,根本不需要什么其他的物质条件。在火车站,那些等候火车的人们,或者是那些卖东西的小贩,晚上也是一家人铺一张凉席,盖一张毯子,就这样睡觉,根本不在乎车站的嘈杂声和晚上的凉意。
这边房子结构也不大一样。楼房一般两层,一楼用来做生意,二楼才是住房。要是在条件差一点的农村,住房就相对来说差多了。用竹子编的篱笆,里面的空间很小很小,放一间床后就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到了雨季,搭建在低洼处的住房经常被水淹,因此他们只能频繁搬家,所以有很多人没有固定的住所,搬家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没有太多的行李,一个箱子就完成了一次搬迁。
这次雨季来临的时候,我在一个稍微高处的公路旁边看见许多这样临时的住户,有条件的就用油布做房顶,要是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就用草做屋顶。不过这些从农村来大城市谋生的普通人,他们对生活也是随遇而安,要求比较简单。
四:行
谈到行,缅甸的飞机、长途汽车、火车、人力的士“塞嘎”我都坐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密支那坐火车的经历。
有一次我们坐火车去密支那。上车以后,因为路途比较遥远,同路的小胖就开始抢占有利地形,他随身还带了一张凉席,我们当初都不明白他为什么带凉席,现在才明白,原来他是准备在车上睡觉用的。
一上车,他就把凉席铺到了两排座位的空地,这算就是他的地盘了。一旦有人占用了,别人是不能抢占这块地盘的。火车速度奇慢,咣当咣当的,车速还不到三十公里每小时。不仅车速慢,路上车也是颠簸的厉害。首先是左右摆动,然后是上下震动,一路上每次想睡觉刚刚睡着的时候都被颠醒了,根本不能好好的睡觉,整个人感觉都像是在跳舞。整个行程下来,你的肚子都会痛,真的簸的非常厉害。这边的铁路还是英国统治时期修建的铁路,单木轨。听别人说,有的路段火车经常出轨,火车误点是经常的事。
晚上在火车上休息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座位之间的空隙很小,腿不能自由的伸展,只能端正的放在你的前面,再往前就踢到别人身上了。一个晚上,不知道把腿放在哪儿合适,身子转过来,转过去,浑身都不舒服。过道里也是睡满了人,一张凉席和毯子就解决了驱寒的问题。我是没有这样睡过,不过我想以这种方式来对待漫长的旅途时光,倒也不错。
然后说到公共汽车。
之前在仰光亲身体验了公共汽车之行,在曼德勒坐公共汽车,也是一绝。汽车里面挤的要命不说,车顶上,也是坐满了人,货物堆的高高的,我在旁边看的都为他们捏一把汗,老是担心他们会掉下来。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有谁从车顶上掉下来过,他们的平衡技术掌握的还是非常的好。再说,这边的路也非常平稳,基本很少有弯弯曲曲的山路。这种现象在中国早就算是超载了,更不用说在车顶上坐人。公共汽车载人又载物,负荷太重,有时候看着公共汽车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一样,整个身子都偏斜了,但是还是照开不误。公交车费也较便宜,从起点做到终点缅币二十块,相当于人民币两毛钱的样子,非常合算。想一想在深圳坐一次公共汽车,就得花上这边一次几十倍的价钱,哎,价钱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啊。
曼德勒摩托车奇多,特别是晚上,那些年轻人在路上飙车,就像赛车一样。有的路上没有路灯,走在路上非常的害怕,时常担心会发生车祸。不过他们的车技比较好,可以带好几个人,我见的做多的是一个摩托车坐了五个年轻人,真是佩服。在仰光的话,摩托车和自行车就少一点。
曼德勒私家车比较多,家庭出去旅游大多是自己开车出去,除非很远的地方才坐车。再说这边的人们也非常喜欢旅行,节假日邀上好朋友或者是一家人一起旅行是常见的事情,很懂得享受。
五:教育
这边的教育和国内差不多。从小学开始直到十年纪考试上大学。小学六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大学现在一般是三年,除了医科和工程大学以外。
在曼德勒教了一年的课,我发现大学里的学生学的知识,将来毕业以后用到的比较少,就如国内一样,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和实践脱离比较严重。举一个例子:好多补习班的教师,他们以前在大学学的是物理,化学或者是历史专业,但是他们现在根本没有用到这些,相反他们平时上补习班学到的知识现在反倒派上了用场。
我也访谈了好多的学生,问起他们毕业后的计划,他们大部分家里都有家族产业,毕业后也大都回家帮忙,因为这边能上大学的大都也是家庭情况要好一点的,要是家庭情况不好的话,也不能培养一个学生上完上大学。学生家里一般都是有自己的生意,学生毕业之后与其出去找工作,还不如自己在家里做老板,所以学生大学学到的很多东西,就不能派上用场。在我看来,就觉得这是对知识和教育的一种浪费。
不过这边学生上学不像我们大学那样。学校没有提供住房等条件,吃住都自己解决。学生上课也是很辛苦,每天从外面自己租的房子里面赶过来,有交通工具的还好,要是没有交通工具就只能走路,遇上刮风下雨就更惨了,所以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有时候整个班级一个学生都不来,也不请假或者通知老师。刚开始我就不理解,是老师课上的不好呢还是别的原因?因为缅甸是非常尊重老师的,后来才逐渐了解了其中原因。有的学生更夸张,他们一学期只是考试的时候来一下,平时在学校根本不见他们的踪影,也不知道这些学生平时在忙什么,但是有好多的学生老板。
一到考试,外面的复印店生意就异常火暴,复印的学生排了一长龙,缩印的笔记各种都有,考试完了就只见学校的路上到处丢的是这些白纸黑字的缩印条。有的年轻人非常猖狂,他们把这些缩印条拖在摩托车后面,不知是庆祝还是炫耀,长长的一串,身为教师的我看了非常的不舒服,这简直就是对考试的藐视!虽然这边学校考试制度非常严格,发现作弊或代考的处罚严惩不贷,但是还是刹不住这作弊风。
这边的学生一边在大学上学,一边在外面上补习。我的好几个学生除了在大学学中文以外,还在外面的中文补习班上课,白天他们是学校里面的学生,到了晚上摇身一变,是补习班的老师了。因为在学校里面,老师教的内容有限,和实际也脱离太远,学生要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需到外面再学习,所以这边的补习班异常多,生意也是异常火爆,补习的内容也是顺应市场需要,各方面都有。这种补习班收费较高,所以有人说虽然老师的工资不高,但是在外面的补习灰色收入谁都不知道了。
李强老师,缅甸的小学是四年,中学是四年哦。我在曼德勒读过缅文学校。呵呵。福庆学校也是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