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四)丘伟文
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四)
丘伟文
缅甸开放 重整华教
“华侨”是当地政府对侨居在地的中国人的称呼,是祖国对她移民海外,侨居他国的国民的称谓,文革时期称回国学习,参加建设的华侨,出于保护和照顾,定成份为“归国华侨”,其实“华侨”在海外是中国藉,持“侨民居留证”,归国定居应恢复他们的国民身份。“华人”据有识之士云;新加坡国独立后,为甄别巫族,印族,而有华族,华族是新加坡多数民族,他们到海外自称“新加坡华人”,后凡归化他国国籍有中华民族血统者都称为华人。缅南地区经过几次社会,政治的冲击,跟着世界新秩序的分化重组,缅南华侨社会也起了结构性的变化,周总理邓小平总理两位领导访缅时,提出“热爱祖国,热爱缅甸,落地生根”,中缅两国都反对双重国籍之后,华侨入籍归化加速,“华侨”这个族群分化成,华侨,华人,华人中又有;华缅血统的华裔,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瓦族中的华族。三,四十年华文教育断层,华侨,华人的笫三代,笫四代大多数已不懂华文,说华语,他们的母语已非华语,谈华文教育不能忽视这极其重要的新的因素。
先祖们移民缅甸,从四书五经,书塾到洋学,创立新型学校,建立了系统的华文教育建制,用的是祖籍国教材,请的是祖籍的老师,祖籍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汉语,以防子孙后代异化。这显然是祖籍国民教育的海外延续,当东南亚狭隘的民族主义肆虐,政治风暴多次冲击,这个先祖们几代人构建的教育系统,被撤底摧毁。然而,当华侨族群格局产生蜕变之后,延续祖籍国民教育模式,是否还合时宜,值得探讨,研究。有人会问,廾世纪四,五十年代又何以能造就华教一片辉煌?华文在那时有社会价值,市场价值,说明白了就是学会华文有就业机会。缅属各地的华侨商业点,华校,华文报社,批发外贸商,都需要懂华文的人才。东南亚华商书信电报来往,都用华文。家庭用语,社交沟通都说华语,祖辈们最大的愿望;孩子学会华文送回祖国深造,学成在祖籍工作或回缅继承衣钵,讨个“唐山媳妇”是他们最大的冀求。是时有这么大好的环境,是国民教育延续而能成就辉煌的主要社会条件。
六十年代缅甸华教陷入三十多年艰苦历程,那时期出现的华语,华文补班,读经班,只是一种无奈的挣扎,虽然不是全盘国民教育的延续,出发点还是“保族保根”,在华教史上,在华教最艰困时期他们保住了华教薪火,功绩不可沫减。
廾世纪九十年代到廾一世纪以后,华文,华语随祖籍经济腾飞,掀起的国际学习华文的热潮,开始对海外华教这一区块,加强扶持力度,投注更多关心,给海外华教事业输入新的希望和蓬勃景象。国侨办,汉办,海外交流协会的教学交流,教师培训,教育座谈会等一系列工作,拉抬了海外华教信心,成了海外华教的动力。尤其外派老师的不断更换,更是及时地把祖籍国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带到海外。祖籍大学为海外华文教育编写教材,解决了海外教材缺乏的困难,少为细心的会发现,这些教材已对国民教育和国情,侨情,社情不同的海外华教进行区别和探讨。开始注意华教的施教者,施教对象,施教目的提出切合实际的“笫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九十年代末建立的几间以“中心”为名的华文教育机构就稳约含有笫二语言教学的影子。九龙堂天后华文学校,福建同乡总会福星孔子课堂,是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施教对象应该是母语非华语的青少年,遗憾的是华侨,华人的笫三代,第四代已在所说的施教对象之内。
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和缅华妇女协会教育中心,都是由幼儿教育到学前,小学,初中的建制,他们的课置有;基础拼音,汉语,说话,三常。幼儿园;科学,语言,健康,艺术,计算,另英缅初级拼读。有人说:人生始自幼儿园。恐怕不会有反对的人!二岁半到五岁上正规小学之间有四年时间,是人生最可宝贵的黄金时段,是接受教育最佳年龄,让我们的孩子们自小就生活在有浓郁华族气氛的环境中,在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是弘扬,发展华文教育的重要环节,。
但是,以上两种教育机构模式不可能是我们想象中的将要建立的“华校”模式,因为孩子们还得上正规的缅校。而全华文教学也无法建立全日制学校,有人提出五十年代“华中”“南中”外文班模式,记得外文班开班伊始,学生均由中文班转去的,不久私校就收归国有了。
缅甸现任政府开放私人办学,前提条件是要教当局文化部宣布的课程,对缅南华文教育是契机,重整华教此其时也。综合以上所述:
(一)华侨,华人族群格局已产生变化,笫三,笫四代后裔母语已非华语。
(二)祖辈建立的祖籍国民教育模式已被催残,也已不适时宜,跟着将是缅甸华民族教育时代。
(三)几种补班,中心的单元华文机构,不可能转型为想象中的华文全日制学校。因为孩子们得上正规缅校。
(四)孔子课堂,“华中”,“南中”外文班,只能是对青少年单元海外华文教育。那么,新的缅甸华人族群所要兴办的学校应该是怎样模式呢?
华文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如果能把“妇协”“东方”的课置和缅甸政府学校的课程搭配成全日制华校的课程,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在求学的整个阶段既不疏离华文学习,又可完成缅校的学业,岂不是好!问题在于如何在不造成学生学习的压力,过重的负苛,去合理搭配华文课节。又能达到我们兴学目的。这是想象中“华校”的理想课置,写着写着有点力不从心了。议题越探讨越深入越专业,已非我辈之所能,还是留给学者,专家们去费心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