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上,希望之光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废墟之上,希望之光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曼德勒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八(2)班 蒋昌莉
指导老师:韦汉琳
观看《唐山大地震》时,许多画面都深深触动了我,尤其让我回想起亲身经历的缅甸3.28大地震。电影中房屋剧烈摇晃、轰然倒塌,人们惊慌失措地奔逃,这场景与我记忆中的画面惊人地相似。那一刻,我在家中强烈地感觉到地板如海浪般起伏,窗户玻璃噼里啪啦地碎裂,根本来不及反应,满脑子只剩下“快跑”两个字。
电影中最揪心的片段,是母亲元妮在废墟上撕心裂肺地哭喊求救。我完全理解她的绝望,就像我在地震发生时,不顾一切只想立刻找到家人一样。然而,更让我心如刀绞的是她被迫在两个至亲骨肉间做出“只能救一个”的生死抉择。这如同剜心般的痛苦,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而女儿方登却在昏迷中听到元妮最终选择了救弟弟,从此认定妈妈抛弃了自己。这份沉重的误会所带来的委屈和怨恨,隔着屏幕都让我感到窒息般的难受。
但电影不仅仅描绘了苦难的深渊。当看到战士没日没夜地奋力救人,邻里乡亲不顾自身安危互相扶持、彼此照料的画面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让我想起地震后,邻居阿姨们是如何无私地照顾我们,虽然条件艰苦,但那份守望相助的情谊,让我们心里特别温暖。元妮带着儿子坚强地活下去,方登长大成人后也去帮助他人,这些情节更深深打动了我。它们让我想起灾后那段漫长的时光,大家是如何齐心协力,一砖一瓦重建家园的。是的,只要不放弃,生活总能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慢慢恢复生机。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灾难固然可怕,但它摧毁不了人间的大爱与生命的韧性。它让我无比珍惜当下看似平凡的每一天——那平静的街道,热闹的夜市,都是劫后余生的馈赠。虽然那次地震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它也让我明白,活着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要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因为在最黑暗的时刻,正是亲情、友情和人性的光辉,照亮了通往黎明的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