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中美医生收入差距不大 ?
本文作者徐勇刚,中国医学界魔术师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如果一篇文章,既让医生骂,又让患者骂,那么它写的一定是非常真实,客观的东西,请您认真阅读完 。
上个月有个中国小孩在美国治疗胳膊脱臼耗时四小时且花费万元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尤其是中国医疗圈,如同久旱逢甘霖,压抑已久的憋屈得到了路人正义来伸张。笔者作为资深医生,同样是倍感欣慰。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这不科学吧!中美医疗体制差异太大,仅仅这样粗暴对比很客观吗?带着无数疑问,笔者连日以来一直联系美国的两位同学进行深层广泛沟通与交流。他们分别是Dr.kai gao.美国波士顿注册牙医师,美国牙医协会会员,Dr.Weibo.Zhang,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当我把那篇小孩治疗脱臼的文章发给他们时,二人均表示文章写得极其正常,而且不足为奇。
但为什么会造成那样的反响呢?因为文章的导向不太准确,如果换一种导向:在美国看病个人负担并不大,昂贵的医疗有保险买单,只是候诊时间太长是硬伤。换成这种相对客观一些的导向,估计医疗圈就传不火了。通过这几天与美国同学的反复沟通,查阅大量数据,将中美医疗全方位对照后,笔者站在非医生的中立角度,认真地将多方数据进行总结,得出一些结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种主观臆断,以点概面,人云亦云的说辞可以就此打住了,笔者开诚布公的结论或许会让中国的医生与患者都难以接受,但是,这就是现实。
结论1:中国医疗比美国贵
好了,这个结论一出,医疗圈都不给转发了。但笔者想说的是,贵不贵的评价方式,不应该是医疗收费纯数据,而应该是医疗个人最终支出占个人总收入的比重。首先,美国人均收入为中国十几倍(中国庞大的低收入人群将倍数拉大,大中城市区别不大),就按十倍计算,购买医疗保险支出占收入5%-7%左右(贫富差别大),除了牙科,美容,生殖,器官移植等特殊领域没有常规医疗保险以外,一般疾病医疗费用在保险公司支付80%以上甚至全部,余下个人支付的金额再除以10,跟中国医疗收费已经差距不大。
但是,对于大多数低收入人群来说,两国感觉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美国,这些人不会因为医疗费用昂贵而无法看病,他们可以选择漫长的等待排队在非盈利性公立医院看病,基本可以免费或极少费用,或者选择正常就医而拿到天价帐单后,申请政府福利以及多方福利机构买单,只要确认是无力支付的,政府一般都会认帐。
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人群并不是中国国内认为的穷人,这些人中很多有车有房,只是收入低于国家标准而已。而在中国,穷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而不能看病的以及刚刚脱贫又因一场大病而返贫的却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农合病人实际费用报销比例不到50%,大病动辄数万元的住院费超出了穷人的支付能力和借钱后的偿还能力,少数幸运的可以申请到社会福利救助,而中国穷人基数之庞大,福利永远只能解决少部分人,与美国的全民福利不可同比。当然,这和经济水平关系密切。在穷人眼里,中国看病,真的比美国贵,贵得看不了病。
结论2:美国看医生比中国贵
有没有搞错,说正也是你,说反也是你。对的,没有搞错,这是个非常具体的问题,看医生,就是干看,不开药,不治疗,给你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毛病,回答一下病人的问题,在中国就是一个几块钱的挂号费,甚至相当变态的病人连挂号费都要吵着退掉,因为没给他治疗(顶级的知名专科教授也有一两百的,稀少),而在美国,跟医生见个面就是几十美元上百美元,在这方面,美国相比起中国,拿掉十倍的收入比,也是贵一大截的,当然,这才是真正做到了体现医生价值所在。 中国人找医生看病,几块钱,觉得贵,找路边算命的瞎子看看,起步十块钱,感觉很正常。真的,这就是现实,这是病,得治!
结论3:中国医生收入比美国医生稍差,但差距并不显著
据Medscape公布,2015年美国专科医生平均收入为28.4万美元,丁香园调查统计中国医生2015年均收入为7.7万元人民币,啥?,这叫差距不大吗!是的,不大,我再次重申那个非常客观的评价标准,必须考虑中美两国的人均收入。2015年美国人均收入5.6万美元,而医生收入28.4万美元中有20%—30%要支付医疗事故险,算下来美国医生的收入约为美国人均收入的4倍。2015年中国人均收入为2.2万,那么算下来中国医生的收入约为中国人均收入的3.5倍,在这个意义上进行比较,中国医生比美国医生收入差并不明显,只是中国医生们把它放大了,并且对比的方式并不科学。 当然,客观来说,的确中国比美国医生寒碜!毕竟美国收入排行榜的前十位中,多半都是医生行业,外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全科医生占了前三强,而牙医,牙齿矫正医师,药剂师也紧跟其后。中国前十的不知道有没有医生,或许也有吧。
结论4:中美医生的忙碌程度相差不大。
在评价这个指标的时候,我只认一个数据,每千人医生数。有些人认为美国医生比中国少,所以医生的薪水高,也有人认为中国医生比美国少,所以各医院忙不过来。请不要臆测,用真实数据来说话:2015年中国每千人医生数2.05,美国约2.45,不是很多人想像的数倍差距,那么这个差距绝对不至于造成中国医生每天要看七八十甚至上百个病人,而美国医生只看几个,之所以有这现象,另有原因。但美国医生在给每个病人诊治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中国医生不能比的,美国的住院医师的繁忙程度和心累指数,绝对不逊于中国医生。
结论5:中国看病比美国方便, 可以把美国秒得不要不要的。
在美国,一般的疾病,非急症,非重症,要想跟医生预约上,一周算是飞快了,动不动就是两三周甚至一两个月,还有一两年的你信不信,那种等公立医院免费的就有。越来越多美国人选择国外看病,比如来中国,但更多的是去印度,他们更相信印度的医疗水平,很多是因为费用低而并非疾病等不及,而且印度语言沟通方便。美国由于国内看病预约太慢,象感冒咳嗽拉稀的小毛病等两周预约上了也都自己好了。慢慢的,美国人更多地了解到健康知识和自身抵抗力的重要,更多地注重了平时运动与健身,预防疾病发生,整个医疗模式也是预防性医疗为主导。
而中国,只要你愿意,小小感冒也可以挂个三甲医院的专家号亲诊,不用预约,想看就看,非常方便,然后拿回大几百元的药回家骂医生。笔者在此想说的是,在美国医生眼里,中国医生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的方式是不可思议的,两分钟看一个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美国医生虽然每天预约几个病人,但是,每个病人都非常仔细地检查,病史采集全面,考虑周到,沟通细致,态度和蔼,解释耐心,有时就是花时间聊天,那种“把病人当亲人”的口号是中国喊美国做,而且他们态度好是发自骨髓里的,并不是因为收费高必须把病人当菩萨供着。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一位平凡的美国医生的墓志铭已经得到全球医生的认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但中国医生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跟病人聊天,那么多候诊病人经常让他们忙一上午都没时间上厕所,中国每年都会有医生因为过劳死而倒在岗位上。
结论6,医生地位与医疗大环境,美国把中国秒得不要不要的
在美国,医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与大学教授、律师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群体。病人从不质疑医生的诊治,对医生的信任度极高,不会在医生甲那里看了又找医生乙确诊,因为美国医生没有三年专科,五年本科,八年本硕博的不同级别教育背景,他们是统一的“十年寒窗”励练出来的(十几年),30岁以前当不了医生,做美国的医生,足够的智商、情商、财力、体力,时间,再加上社会责任感,缺一不可,因此真正的社会精英才能成为医生,同样也能得到社会的最高尊重。
“医闹”在美国是不能存在的,但是“医告”是有的,毕竟医学永远和风险并存,在确定医疗事故出现后,“医告”往往得到数十万或数百万美元的赔偿,而基本上是医生参投的保险公司买单。对比中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已经惨不忍睹,白衣天使是百姓心中的过去时名词,而且全社会的诚信危机让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降至冰点。防范式的医患沟通,越来越多的回避风险治疗方案,住院医师大量时间用在病历的审核修改,力求不留官司死角,殊不知,当“医闹”来临,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各种伤医拭医事件愈演愈烈,让那些曾志愿当医生的学子改变了初衷,儿科医生已经告急,以后,所有专业的医生都会告急,如果体制与环境不变。
综上所述,中美医疗体制,各有特色与适应症,适应各自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文化形态甚至政治形态,不能进行任何一种简单的孰好孰坏的对比。两国的医疗改革都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奥巴马的医改提案初衷很好,但目前仍然由于各种阻力未能最终铺开。中国的2016新医保方案以及习大最近落实的医院分级诊疗方案,基本上会马上全民试行,但中国医改这么多年,医疗现状一直未能实质改观,这次医改,笔者仍持谨慎的悲观态度。
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魔咒,单靠分级诊疗恐怕效力过于单薄,如果再搭一个“大幅提高三甲医院门诊和急诊挂号费”的必杀技,估计才能达到去咒功效,因为这才是大浪淘沙的终极方式,用价值来合理地淘汰小病号,保留大病号,让相对优质的医疗资源用在急需的病种上,体现分级诊疗概念,医生也不用那么瞎忙。
说实在的,一天看上百个号真的是在瞎忙,一半的常见病,好些个不病,心病,疑病,极少数才是需要救治的复杂疾病。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大医院医生太忙的症结,而并非医生数量少。而关于2016新医保,同样不可乐观。笔者固执地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看病贵的现状而不降低医生收入,除了大幅增加政府投入和提高医疗保险征收费率标准,还真找不出第三个办法。
中国政府在医疗上的投入占GDP5.2%,而美国医疗投入占GDP16%,它不折不扣地显示出一个政府对国民生命与健康的关爱程度和诚意,中国如果不切实增加投入而是指望医疗内部机制变通,拆东补西,顾此失彼,永远无法缓解医疗现状和怪象,反而转嫁社会矛盾指向医生。在美国人眼里,中国的三甲医院,既要少投入,又要公益性,还要高质量,并且医生高收入,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葩的存在。
本文鸣谢:
1,Dr.kai gao,美国波士顿注册牙医师,美国牙医协会会员,微信:gkminidentalimplant
2,Dr.Weibo.Zhang,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