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多国救援队协力奋战缅甸震区 成功营救400余名幸存者
缅华网2025年4月1日讯
自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以来,中国、俄罗斯、印度、泰国等多国救援队与缅甸本地力量争分夺秒,在曼德勒等重灾区展开联合行动。截至4月1日,各方已成功救出400余名被困人员,其中中国救援队贡献突出,在“黄金72小时”内救出至少6名幸存者,包括一名5岁女童和一名孕妇。
中国救援队:技术装备与速度的典范
中国是首批抵达灾区的国际救援力量之一。据新华社报道,中方共派出约400名专家、医护人员及救援人员,携带6只搜救犬、两辆救援车及大量物资,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万个急救包。在曼德勒市,中国救援队利用先进生命探测仪和破拆工具,从废墟中救出多名幸存者。一名被埋超过48小时的孕妇获救后,经现场医疗队紧急处理,已脱离生命危险。
多国协作:国际社会共筑生命防线
联合国协调的20余国救援队伍中,俄罗斯派出了无人机操作员和空中机动医院,印度提供医疗物资和搜救专家,泰国则协助修复交通线路以打通救援通道。缅甸军方与民间组织也全力投入,利用本地地理知识协助定位受困者。联合国已紧急拨款1500万美元,并呼吁冲突各方停火以确保救援安全进行。
挑战与呼吁:高温与资源短缺下的救援困境
灾区气温高达44℃,加剧了幸存者伤口感染和脱水的风险。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部分伤员因无法及时手术面临截肢甚至死亡威胁。此外,地雷因地震位移形成新隐患,进一步威胁救援人员安全。联合国驻缅甸协调员科尔西强调,当前援助能力仍远低于需求,呼吁国际社会追加资金支持。
人道之光:超越地缘政治的协作
此次救援中,中美应对方式对比引发关注。美国因预算削减导致援助延迟,而中国迅速响应的行动被国际媒体视为“软实力”的体现。然而,多国救援队均表示,灾难面前“生命优先”,地缘竞争不应凌驾于人道使命之上。
目前,搜救工作仍在持续,但“黄金72小时”已过,发现幸存者的概率逐渐降低。各方正转向灾民安置与防疫,防止登革热等疫情暴发。这场跨国救援不仅挽救了数百生命,更展现了全球团结应对灾难的力量。
(综合自联合国新闻网、新华社、路透社等报道)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