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媒体考察中国后的一些思考

编辑:缅甸中文网 文章类型:缅甸新闻 发布于2014-12-25 11:40:03 共2524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媒体考察中国后的一些思考

 

缅甸媒体考察中国后的一些思考

2014-12-24 缅甸中文网

    缅甸媒体《今日民主》资深记者貌丹奈访华归来撰文向公众介绍中国农业、基础教育、工业和旅游业

    作者:貌丹奈 翻译:吴嘉欣 校对:祝湘辉

    记者在访华归来的同时也带来回了很多灵感。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国的发展让人羡慕不已,我们应该多多向邻国学习。

    中国政府一直将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并愿意和民众合作,因此中国在短时间内就跻身于世界大国排行榜上。

    反贫困计划与农业

    为了经济发展,中国实施了大规模反贫困计划,而这一计划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许多城市和自治区都在实施农业项目。记者团访问的地区主要是玉米种植区。据了解,这些项目都应用了高科技,政府为农民提供相关选种、大棚等技术协助,农民可向政府及农业项目公司申请农业贷款。

    记者在行程中参观了云南省德宏州后谷咖啡有限公司,了解到农民可向公司贷款种植咖啡。据了解,咖啡种植期为三年,农民可在三年内分期付款。这样,农民就不会因贷款感到压力,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因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业发展,反贫困计划也取得了成功。

    缅甸政府也正向中国学习,实施反贫困计划,但目前还没到得理想的成绩。缅甸农民还在面临着贷款、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困难。70%的缅甸人都从事农业,只有政府努力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反贫困计划才会得到成功。

    基础教育

    访问期间记者团参观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两所学校,收获良多。中国小学占地很宽,大部分有四层楼,有操场、球场和绿树。上课前,学生们在学校操场集体唱国歌、做早操。

    中国规定小学和中学为免费教育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相关费用。除此之外,学校也为在中国工作的缅甸劳工的子女提供免费教育,有些学校16%的学生来自缅甸。中国正在计划在这些学校开设缅语课。

    记者团发现有些缅甸学生缅语说得不太通顺,中文却说得很流利,看来他们对中国的依赖超过了缅甸。这对缅甸的未来是一件值得担忧的事件。

    如今缅甸也在积极扫盲,很多非政府组织以开设移动图书馆、组织教学团队来帮助缅甸教育。但是效率不高,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曙光,有了好的教育制度,国家才会有好的未来。



记者团有机会参观湖南大学,校园很大,感觉非常舒适。学校离市内不远,只需坐15分钟的车程。记者团深深感受到了高校现代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还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学校和教育制度。

    记者认为,一所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读环境。目前在缅甸,大多数大学建设在郊外,学生大概花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由于学校偏远和设备不足,很多学生不去上课,荒废了学业。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过去几个月里大学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工业区

    中国开发了很多工业区,有些甚至建在城区。中国经济的发展始于工业区,可以说因为有了工业区,中国的经济和发展计划才取得成功。现在,中国把这些工业区搬迁到郊外,但不能根除其对空气的污染。因此,北京虽然是个发达城市,但市民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

    记者团游览北京著名景点长城时看见了周围地区以煤炭为能源的工厂,从工厂排放的废气使周围的树木枯萎,烟雾弥漫,遮住了阳光。

    如今缅甸也正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注重工业区的建设。但建设以煤炭为能源的工厂时,应该慎重考虑其对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利弊。

    旅游业

    中国省份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旅游业兴旺。记者团主要参观了中缅边境瑞丽的“一村两国”景区,发现中国政府很重视保护传统和艺术文化。旅游景区主要销售当地产品,也非常清楚游客的需求。

    缅甸转型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游客日益增多,但整个国家旅游业有很多需改善的地方。

    反腐行动

    中国的反腐行动是动了真格的。中国历届领导人推动反腐行动,中纪委大力打击贪污行为,涉及贪污者不管地位有多高,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消灭腐败,政府才会赢得人民的信任。

    缅甸也正打击贪腐行为,组建了反腐败委员会,但它的行动力太弱,成效有限,远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11月26日,缅甸记者团访华行程圆满结束。从北京机场乘坐中国国航返回仰光,一路上记者仿佛在耳边聆听到了缅甸著名诗人佐基的一首鼓励缅甸民众的名诗——

    苏醒吧——缅甸

    振作起来

    你我携手共创未来。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