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难忘摩谷复兴校友会为我操办生日宴(张新民)
作者:张新民
2002年我第一次回到离开了50多年的出生地摩谷,亲戚、同学、朋友热情款待我,天天有宴请。但因时间紧,走得匆忙,我没来得及回请他们,总觉得遗憾。
相隔11年后,我于2013年9月第二次回到摩谷,同样处处受到热情款待。旧同学,新朋友,亲情,友情,我感慨不已,所以我决定要设宴回请他们,以表谢意。
我的生日,阳历是9月18日,阴历是8月14日,那么巧,这两个生日在2013年重在同一天,那是几十年才碰到一次。我就决定借过生日的机会,在饭店宴请诸位亲友。
但是,当我跟摩谷复兴校友会会长龚祺昆讲出要办生日宴的意愿时,他却说“我愿意帮忙办生日宴,但不要到摩谷的饭店办酒席,而是在我们的复兴校友会的聚仙楼办,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我问:“能在校友会办酒席?方便吗?
“能。我们新建的校友会有三层楼,地方很宽敞,可摆酒席50多席。大堂的后面有大厨房,烹调设备齐全,我们的校友,有很多烹调能手,蒸煮煎炒焖烧,样样菜式都会做。摩谷的华人要办喜事,常在这里办酒席。我带你去看一看就清楚了。”
复兴学校全名叫摩谷华侨复兴学校,是上世纪40年代我父亲创办并任校长的,它是我小时读书的母校。龚会长驱车带我到了复兴校友会所在的聚仙楼,一看果然不假。第一层大堂宽敞明亮,背后的大厨房里,各种烹调设备、盆碟碗筷、餐桌椅子等一应俱全:有煮饭和炒菜的大锅三四口,还有烤肉排和鸡鸭的大烤炉,等等。
参观完聚仙楼后,龚会长问,“怎么样?同意在这里办生日宴酒席吧?”
我回答说,“同意,同意,完全同意。”
“好。明天早上我就开车同你一起去市场买各种肉菜。”
我和龚会长一起商量后,决定要宴请的客人大约有70多人,每席10人,要设8席,每席 8菜一汤,另加酒水。
9月18日一早,龚祺昆会长亲自驾车带我到摩谷几个大肉菜市场采购宴席用的食品—鸡、鱼、虾、猪肉、蔬菜瓜果和食油、酱料等调味品。摩谷地处高山密林地带,气候湿润凉爽,出产的蔬菜品种多而新鲜味美。龚会长是当地名人之一,跟市场的商贩很熟,采购时既会挑选又会杀价,商贩都能按他给的价钱卖。我们先到摩谷东南面的旧市场,然后到东北面的大型新市场,很快就买到所需的食品。
经龚会长通知安排,六七位能煮会炒的校友,18日一早就来到聚仙楼里的厨房帮忙,有的切肉,有的劏鱼,有的炸肉丸,有的烧烤肉排,有的炖鸡肉;龚会长也亲自操刀和掌勺,我的两个堂弟张富林、张富盛,因父亲生前在摩谷开饭店,他们也学到一手好厨艺;当日还雇请两位缅甸妇女来帮忙洗菜洗碗碟;不会做菜的校友就在大堂剥蒜头、葱头。大家协力合作,有说有笑,干得很起劲。
下午五点多,被邀请的客人就陆续来到聚仙楼,有我的几位堂弟亲戚全家人,有我小时的同班同学和校友,有摩谷华校的校长和老师,还有新认识的缅甸朋友,等等。他们都是当地的熟人,一见面就热情握手,亲切交谈,好一派友好欢快的场面。他们个个都向我祝贺生日,有的还带来纱笼、衬衫、缅式拖鞋等生日礼物。
晚宴于六时开始,由好友吴顶温主持。复兴校友会特地为我定制了生日蛋糕。这样热烈的场面,使我深受感动。我在致辞中说,“今天,我回到我的出身地摩谷过生日,感到很高兴。特别是,我76岁了,以前在中国也从未办过这样隆重的生日宴,所以我非常感谢复兴校友会的校友和各位亲友,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次生日宴,座无虚席,校友们做出的9款菜肴,色香味俱全,比某些饭店做的还可口。应邀来的客人,除少量青年人外,大部分是已年过六十、七十多岁的老人,难得有此机会相聚在一起,所以大家席间交谈得很开心,有不少很晚才离开。对我来讲,这次生日宴非同寻常,不仅是新旧历生日重在同一天,更主要的是校友们亲力亲为帮我操办,比花钱到酒楼饭店办筵席还更有意义,而且环境和氛围也不一样。这是我一生中过得最有意义的生日,我特别感到心旷神怡,其乐无穷,难以忘怀。对第二故乡摩谷,我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和怀念。
作者简介:张新民,笔名丹青。祖籍广东新会,1937年9月出生于缅甸摩谷(抹谷)。
缅甸南洋中学校友,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1965年参军,1998年退休
前是第一军医大学英语教授。现任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副会长、缅华笔友协会副会长。
曾任《大学英语教学》主编、《南粤胞波》主编、《缅华诗韵》主编、《缅华人物志》主编、
《缅华散文集》编审、《缅华社会研究》第三辑副主编,记谱、翻译出版《缅甸歌曲精选》
两集。常在缅华报刊及网站发表文学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