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座部佛教与孟缅掸柬寮泰滇 (三)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6-03-30 12:10:46 共2628人阅读
文章导读 原创:上座部佛教与孟缅掸柬寮泰滇 (三)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由德高望重的长老高僧们坚持释迦牟尼早期的精华教导,因而在非大乘佛教中一支独秀,茁壮成长,至今欣欣向荣——尤其在东南亚。释迦牟尼传教时期的僧伽修行戒律、佛学哲理、心理分析等,通过上座部得以原装保留、实践、发扬光大至今。

    上座部偏重个人修行:

    *由禅定内观,充分认识、分析、研究身与心。

    *明白“身”由五蕴巧合而成,因无常故终会解散。

    *排除贪嗔痴,放弃执着,可让污染了的“心”恢复清净。

    *以清净心追求罗汉(Arahan)果位,离别轮回(Samsara),到达大解脱彼岸。

    公元前275-232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Asoka Maharaza)带头信奉上座部佛教,并全力在国内外推广。

    公元前274年,阿育王派其子摩恒陀(Mahinda)去狮子国(缅语斯里兰卡,泰语勐兰卡,即锡兰)传授上座部佛教,狮子国王奉献御苑专供摩恒陀传教用。摩恒陀(Mahinda)接受国王、男性王亲国戚与官员们的皈依。御苑后被改建为大名鼎鼎的大寺(Mahavihara)。

    后来摩恒陀之妹僧伽蜜多(Sangha Mitta)携带大菩提树枝(佛陀在该菩提树下得道),也莅临大寺(Mahavihara)助教,由她接受王后、宫女、官太太等女性信徒的皈依。

    佛法传遍斯里兰卡全国,大寺因而远近闻名——至今世界各地佛教徒无不争相前去朝拜。

    当时上座部佛教是用狮子国语言文字(Singhala僧伽罗文)传教的。公元前250年,释迦牟尼学说,就已系统地结集为三大部集——即三藏(Tri-pitaka):

    1。经藏(Sutra-pitaka):佛陀之讲述以及佛陀与弟子座谈之记录。

    2。律藏(Viyana-pitaka):僧伽的修行戒律。

    3。论藏(Abhidharma-pitaka):佛法哲理、心理分析。

    上座部佛教水路南传孟-高棉(Mon-Khmer)

    世纪初,三藏经典及其注释就以僧伽罗(Singhala)文写在贝叶上,由狮子国初步南传至东南亚孟-高棉(Mon-Khmer)黄金地(Suwannabumi)——即今泰国堕罗钵底(Dvaravadi)与今缅甸孟国达通(Thaton)地区。

    公元403-432年狮子国摩哈那摩(Mahanama)时代,婆罗门高人瞿沙(Ghosa)让佛教脱胎换骨并发扬光大。瞿沙出身婆罗门家庭,改信佛教后取名佛陀瞿沙(Buddha Ghosa 佛音,觉音)。他跟随僧伽波罗(Sanghapala) 与佛陀密多(Buddha Mita)两高僧,在大寺(Mahavihara)攻读三藏与其注释。

    公元430年,佛陀瞿沙把大寺(Mahavihara)所传的三藏与其注释,由僧伽罗(Singhala)文翻译为巴利文。该巴利文三藏佛经,不久被写在贝叶上,经水路南传到缅甸孟国达通(Mon Thaton)——遂使孟国达通(Thaton)成为大寺的正统上座部佛教圣地。孟-高棉(Mon-Khmer)国力强盛时期,地跨缅甸、泰国、高棉(今柬蒲寨),人才辈出。当时上缅甸与东南亚各国僧人与佛教徒都来孟国达通上座部佛教中心取经。当代高棉高僧Sanghapala,还到中国南朝齐梁(公元506-518年)帮译佛经共11部48卷,被梁武帝礼待为家僧。

    由古印度梵文与巴利文,创造出了孟-高棉文——公元600年就出现孟文碑铭,公元609年出现古高棉文(古柬蒲寨文)碑铭。

    上座部佛教陆路北传蒲甘王朝

    公元1044年,缅甸蒲甘王朝阿努律陀(Anawrahtar)即位,当时蒲甘一带阿利(Aria)教盛行。阿利教是上缅甸(Upper Burma)民间信仰+大乘佛教+婆罗门教+西藏密宗(Tantrism)的融合体,与南诏的阿槎梨教渊源极深。

    为了压制势力强大、分庭抗礼、根深蒂固的阿利教,并取而代之,英明有远见的阿努律陀王,首先大张旗鼓礼聘孟国高僧阿罗汉(Arahan)为国师,让他大驾光临蒲甘京城,轰轰烈烈宣扬“正宗佛教”;接着以“孟王马奴哈(Manuhar)拒借巴利文的三藏经典”大逆不道为由,1057年派兵灭了孟国,动用象队马队驮着劫持到的巴利文三藏佛经,以及众多俘虏——孟王马奴哈、工匠、建筑师、艺术家等,浩浩荡荡班师回蒲甘京城。同时让各地敬畏的37名民间传统神灵,招安跪拜于释迦牟尼佛前——全皈依上座部佛教。

    1057-59年,阿努律陀王率军浩浩荡荡远赴云南(南诏大理国)求取佛牙。在浩浩荡荡归途中,欣然接受了缅北各掸族土司的诚惶诚恐归顺,并大张旗鼓地娶了孟拱(Mokaung)土司之女素孟拉(Saw Munhla)为王后——通过成亲拉近了和掸族土司与掸族民众的关系。

    阿努律陀王在他所到之处,总是强力推广上座部佛教,让各族人民跪拜佛陀时就想到他的丰功伟绩而感恩戴德——增强上座部佛教与蒲甘王朝的影响力。

    1071年,阿努律陀王又直接由狮子国引进了完备的巴利文三藏经典,力促上座部佛教中心由孟国移至蒲甘王城——让蒲甘京城一跃而成上座部佛教圣地。

    当时,不只广大傣族区(缅甸掸族、泰国泰族、老挝寮族、云南傣族等),连远在印度的佛教徒(当时佛教在印度几近消亡)也纷纷前来蒲甘王都上座部佛教圣地——学习最正宗的上座部佛教。

    阿努律陀对上座部佛教(前宗)的功劳

    除了早期由孟国达通直接引来上座部佛教外,阿奴律陀王再由斯里兰卡直接引进了最正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前宗),在其统治区与势力范围内大力推行、发扬光大——阿奴律陀王俨然成为上座部佛教(前宗)的最重要核心推广者。

    上座部佛教后宗

    1192年,蒲甘王朝国王那罗波帝悉都(Narapatisithu),又由狮子国引进已改革了的狮子国上座部佛教(后宗)(Singhalasanghanikaya)。他成为上座部佛教后宗引入者与推广者——他没想到从此与老祖宗阿努律陀引进并发扬光大的上座部前宗,产生了前宗-后宗历久纷争。

    掸族与阿利教/上座部佛教

    13世纪下半叶,蒙古大军侵缅,蒲甘王朝衰微,掸族乘势兴起,建立了邦牙(彬牙 Bin-ya 1312-1364年)与阿瓦(Ava 1364-1555年)等掸族王朝。

    掸族至今最津津乐道的是勐卯掸国(Mao Shans)与其创建者Sao Hso At Hkam Hpa和Sao Hsam Long Hpa两兄弟的丰功伟绩。勐卯掸国(Mao Shans)当年地跨马尼布尔与阿萨姆(Manipur & Assam 现属印度)与缅甸南部,国强民富。不过,这些掸族地区当时还很兴盛阿利教。后经小阿罗汉与天眼两位高僧大力推广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才在掸族地区逐渐占领了统治地位。

    另一支掸族在缅甸南部孟族地区建立了勃固伐丽流(Wareru天降之王)王朝。伐丽流王朝的佛经、佛塔建筑、伐丽流法典、巴利文法书等造诣高超非凡——备受当时锡兰高僧的高度赞赏。伐丽流王朝达摩悉帝(Damazedi)1472年即位,1475年派遣高僧到狮子国求取上座部佛教正法,回来后大力整顿了僧伽,净化了上座部佛教。

    缅甸佛国两大民族仿孟文与巴利文创造了本族文字——缅族(Burmans)创造了缅文,掸族(Shans)创造了掸文。

    缅华网:Maung Chan 报导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