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翻译」的事(丘文)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4-02-09 01:50:01 共177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唠唠「翻译」的事(丘文)

 

唠唠「翻译」的事 

 

    “翻译”是一门传大精深的学问,“翻译”是一门内函广扩的学问,“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的交流,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交往,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互动,互信,友好相处的桥梁,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社会科学。“翻译”也是一门文学形式,是职场专业。细分则有;笔译,口译。各类工商业务专业翻译,医学药物专业翻译,文学艺术翻译,政治,法律翻译,……等各领域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翻译人才需要精通对译的两种文字,语言,民族习俗,生活习惯,才能达到精,准的要求。

    曾经在“缅甸华文文化网”看到一篇有关缅甸人名冠词的文章,在“缅华网”上也有触及缅中“翻译”的言论,只是触及没有后续,非常地可惜!缅甸实行开放政策,进行经济改革,国家建设,祖籍国肯定会全力支持,中缅经贸合作,中资,华资的进入,将是一个斩新的逢勃局面。这样的新局势,使社会对中缅,缅中双语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华文的社会效益也将大幅提高。缅甸政府承认的高级翻译师:曹润盛老师的义务中缅文翻译培训班,每个班次都有五,六十位学生听课,证明现实社会对中缅文翻译人才在职场上的实际渴求,。所以,现有的华文补校是否应该考虑增设这项职能的培训班级,以应时需,增加华人子弟,社会青年的就业机会。

    “缅华网友”杨先生认为中国诗要译成缅文,缅甸诗要译成中文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事实,记得”红楼梦*译成缅文叫”大红楼”,遇到吟诗作赋的段子就写「他们在写诗」,一笔带过,武侠电影盛行,字幕翻译者也作如此处理。究其原因这可能与译者的双语修养有关。其实我们的前辈曾教导我们,文学领域的翻译,有两种手法;随文直译,难直译就用意译。但不管你用何种方法,一定要忠于原创原意。”意译”是“二次创作”但也不能离开原意。缅甸古诗词和中国古诗词都有严谨的格律,表现形式,语言特点,译来实在不易。更棘手的是“音译”,缅甸国内多用广东,闽南音翻译,缅北也有用滇语音或少数民族语音的。国外媒体多用华语语音。“音译”用在地名,人名。目前非常不统一,我们就先说人名的翻译吧!缅甸华文文学网刊登了一篇有关缅名冠词的文章,无独有偶,缅华已故作家,诗人阿黄名名于他的”缅地丛谈笫十四篇”中指示,他说中国人对缅甸太不熟悉了,史记中附会缅人姓”莽”,”孟”。其实它的缅字义为“王”,“首领”。?近来中译缅名时喜欢给冠上汉族姓氏,毛,吴,高,马,梅…。黄先生在文中写道:『缅人是没有姓氏的,他们的名字必有一个冠词,男女称呼有别,长幼有序,或因其社会地位不同而示区别,现将缅人的「冠词」分述如下:

    「雅」e 为过去一般老百姓的称谓,现在农村尚保存,但罕用,意义与中国民间的「阿」相同。

    「貌」Mao  亦可译音“孟”,其义为弟,缅人幼时命名的冠词故亦自己谦称为「貌XX」。

    「哥」ge ,其义为兄,男子长成后,人们在其名字前面尊称为「哥XX」。

    「宇」y∪,国内今译作「吴」缅人有相当年纪,或有相当地位,即破称为「宇XX」,但乃自谦称为「貌XX」。

    「密」Mi,亦可音译“咪”,妇女低下的冠词,

    「玛」Ma,老华侨原译为「马(竖人傍)」从前报纸因无此铅字改排「妈」:粤侨,滇侨译作(孑孑),麻其义为姐妹:普通女性的冠词,古代称为“妹”mei。

    「杜」dUo,其意为姑姨妗婶。妇女的尊称。』

    『在缅甸民族运动过程中,自主党人自称为「德钦」二字已成为他们名字的冠词,近年左派人士互称“同志”,这两字也成他们名字的冠词了。

    军人以阶级分别称谓,他们的名字也冠有“波”,bo字,(华侨译作“帽”)』。

    其他少数民族亦有他们的冠词,黄绰乡前辈的“缅地丛谈”有好多篇章涉及地名,人名,历史人物,朝代名称的探讨,可称是今天中译缅的宝典。

    笔者浅见音译地名,人名还是以习惯用字翻译最好,以免对外地不知缅甸国情,没到过缅甸的人们造成混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