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敬业不忘初心(张新民)
爱国敬业不忘初心
—为纪念建国70周年而作
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副会长 张新民
1952年,我怀着一片爱党爱国之心,从缅甸回到祖国,从中学到大学,受到党和祖国的教育和培养,让我茁壮成长。1965年,我被征调参加解放军,从此在军队从事国防教育33年。我不忘党和祖国的恩情,一辈子热爱祖国,一辈子热爱共产党,在事业上敬业爱岗,奋斗不息。
海外赤子之心,幼年向往新中国
1937年9月,我出生在缅甸北部山区抹谷的一个华侨革命家庭。上世纪20年代,父亲张培道和叔父在家乡江门新会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他们都是共产党员。1927年江会地区党组织响应广州起义失败后,叔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在广州红花岗(在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壮烈牺牲,父亲被迫经香港逃亡到缅甸抹谷。在那里,他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继续搞革命活动,从事缅甸华侨爱国民主进步教育,40年代积极参与组织爱国华侨的抗日团体和出版进步爱国报纸。
我哥哥在解放战争期间从缅甸抹谷回昆明读书后参加革命运动,参加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为解放云南而战斗。母亲虽然是婢女出身,丁字不识,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但一辈子跟随和支持父亲从事正义的革命事业。
我出生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要我继承叔父的革命遗志,教我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小小的心灵里热爱共产党,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向往新中国。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缅甸时,和广大爱国侨胞一样,我也感到兴奋。在父亲创办的抹谷复兴学校,我以“百万雄师下江南”为题参加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兴学校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我也跟广大华侨和缅甸友人一样,感到十分高兴。第二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年仅13岁的我,就出力帮忙,骑着自行车到抹谷各处的华侨家庭售卖由长辈们制作的五星红旗。10月1日那天,宝石山城抹谷到处五星红旗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海外华侨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
抹谷虽然是世界闻名的宝石城,我家在那里却十分贫困,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没有社会地位,受人歧视,受人欺负。我热爱共产党,心向解放了的社会主义的祖国。我在仰光进步华侨学府缅甸南洋中学只读了半年,就于1952年5月乘船离开仰光,在大洋中航行13个昼夜,经香港回到可爱的祖国。在深圳罗湖桥头,当我第一次见到持枪站岗的解放军、见到五星红旗在海关高高飘扬、听到大喇叭播放着“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牢记初心 为建设祖国而勤奋学习
我回祖国升学,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我在仰光的同学送我照片留念,都会在照片背面写上“为祖国而学习”、“我建设祖国而学习吧”的题词来激励我。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是我的初心,从中学到大学,一点不动摇,不为名,不为利,没有私心。1952年9月,我考入广东华侨中学,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经常教育学生,要为建设祖国而学习,使我学习目的跟明确,思想更坚定。
为了将来能更好为祖国服务,我一直勤奋学习,尊敬老师,遵守校规,做到各学科平均发展,成绩优秀,品学兼优。我思想积极向上,参加了共青团,乐于参加许多社会工作。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读报,当学校报刊发行站站長,当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出版墙报。
我的表现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和培养。1957年毛主席发表解放台湾宣言,广东省侨联举行座谈会,学校派我代表归侨学生出席,我发言表示坚决拥护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解放台湾。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路经广州去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学校老师让我一人带领我校学生去广九火车站迎接印尼青年代表团。老师那样信任我,锻炼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使我很感激。
我最初的志向是将来当桥梁工程师,为祖国建设桥梁。后来受到父亲的一位老战友的启发,说中缅友好关系日益发展,国家一定需要缅语翻译人才,说我应该利用懂缅语的长处,从事缅语翻译工作。于是,我把志向转到外语方面来。我认识到,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用外语为祖国服务,我必须学好几门外语。我利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自学缅语,无师自通。当时初中学的是英语,我的英语成绩很好。我又利用寒暑假,到校外的私人俄语补习班去学俄语。因此,到了高中阶段学校转教俄语时,我因先走了一步,俄语学习得很轻松,俄语成绩全校拔尖,1958年高考时,我也就能用俄语考入名牌大学中山大学外语系学习。
我在广东华侨中学读书六年,是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六年,是接受各年级各学科的老师耐心教导、培养和关怀的六年。这六年,我不用交学费,还一度领过助学金。在学校寄宿,吃住无忧,生活得很安宁,很愉快。这六年,实际上是我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教育,让我逐渐成长的六年,使我终生难忘。我感恩老师,感恩党和国家,让我更热爱党,更热爱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
在中山大学外语系,我不忘为祖国而学习的初心,完成五年的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又选修法语两年。大学三年级时,研究东南亚历史的权威、中大副校长陈序经指示我,要我准备大学毕业后从事缅甸历史研究工作,要我既要学好英语,也要抓时间学好缅甸语。我本来对历史没有兴趣,但我认识到,这是祖国的需要,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缅文书报刊,上至天文地理
和时事政论,下至文学历史和歌曲,凡能买到订到的,我都阅读。我还自己订阅英语版《北京周报》、《莫斯科新闻》,课余阅读,掌握了大量政治时事词汇。积极收听国内外的英语、缅语电台广播,主动训练英缅口语,为大学毕业后在解放军从事国防教育33年和在地方搞缅语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大学毕业后,我服从分配,到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室研究缅甸历史。但连续两年,我又服从学校派指派,参加省委工作队,分别到高州县和花县参加“四清运动”。因此,尽管通过我的关系,请缅甸爱国侨胞购赠中山大学很多缅甸历史书刊,我却没时间开展缅甸历史的研究工作,不能不感到遗憾。
投笔从戎的军旅生涯 爱国敬业为国防
为祖国而学习,学业有成后就要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工作。坚决服从,不讲价钱,毫无怨言。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要干得优秀。这就是我一生报效祖国的理想、诺言和行动。
1965年5月,我突然接到命令,要立刻离开“四清运动”前线,到广西桂林步兵学校集训两月,8月征调参加解放军,先到广州军区司令部情报部报到,然后到樟木头宝山脚下的广字407部队,负责培训 军事英语侦听员。从这里,开始了我长达33年的军旅生涯。
中山大学是华南最高学府,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风光如画,生活舒适。毕业后能在这样优美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我本来是很高兴、很满意的。但是,现在祖国召唤我参军,为国防建设服务,我毅然服从祖国需要,舍得离开优美舒适的中大校园,毫不迟疑,毫无怨言,而是感觉到,当上解放军是十分光荣的,特别是作为一位归国华侨,能参加解放军更是机会罕见,所以我很珍惜,满怀热情去报到。
我是调干,以前没当过兵。按照部队规定,必须先到连队当兵锻炼。我就和我教的学员一起,到邻近的415部队(敌后侦查大队)当兵锻炼。射击投弹、摸爬滚打、捕俘格斗、行军拉练、武装泅渡东江,等等,每一项训练都很辛苦。
我的学员和415部队的战士,年龄不过20岁,而我已经28岁,同他们一起参加各种训练,比他们更困难,特别是全付武装泅渡,要能游上3000米才能参加考核,更为艰苦。但我不怕困难,不怕艰苦,坚持到底,顺利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在樟木头宝山沟,我们完全避开“文革”的影响和干扰,天天抓紧培训。教员和学员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环境和生活虽艰苦,但师生打成一片,战友关系密切,以致四、五十年后每逢八一建军节聚会,战友情深难忘。
在本职工作方面,我向来积极、认真、负责,敬业爱岗。我参与编写军事英语教材5册,教材从ABCD基础开始,科学按照英语语法规律,循序渐进,内容涵盖海、陆、空、潜艇、导弹等各领域的军事词汇和术语,为培养军事英语侦听员作出了重大贡献。经北京总参谋指示,此套教材铅印出版,供全军有关单位使用。我还为情报部翻译不少美苏军事论文,为培训外国军事代表团当课堂现场口译,为军区首长作宴会翻译,我的口译水平受到好评。
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之前,情报部派我一人到中越边境凭祥、友谊关一带活动两月,搜集有关资料。我目睹越军侵占我国边境领土的过程,目睹越军迫害越南归国难侨的情景。我每天从边防团用加密军事电话向广州军区情报部汇报,然后由情报部报告总参,总参有什么紧急指示,就立即执行。我不怕辛苦,不怕危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调入第一军医大学,人生旅途又一转折
1980年12月,我被调入第一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工作。因为我毕业于名牌大学,英语水平高,教研室领导对我很器重,头两年,让担任英语高级班的教学工作,任教学组长,这个班的学员都是学校各教研室的骨干。1982年9月起,我在第一军医大学独自一人开创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也是第一个开展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第一个掌握和使用语音实验室的人。第一批只有硕士生10人,博士生1人,到后来每年有硕士生150人,教员3人,我始终任教学组长。我教过的学生,后来的当了大学校长、副校长,有的当了医院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著名的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宿双宁。
我热爱共产党,从1965年开始,我就申请入党,但是,在我培养侦听员的部队,却不能入党。原因是“文革”期间上级部门首长受极左思想的影响,规定归国华侨不能入党,即使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优秀也不行。等我到了第一军医大学,那里肃清了极左思想影响,我才于1982年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不忘党的教导,不忘党、军队和国家的恩情,报效祖国,敬业爱岗,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最好,这是我一向对自己的要求。在军医大学,由于表现突出,我很快被评上副教授、教授,先后荣获教学优秀一等奖、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奖励,荣获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给我的“从事国防教育三十年”八一奖章。这是我一生军旅生涯的最高荣誉。
在校外,我担任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刊物《大学英语教学》主编,参与协助指导全省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统考工作,每年审阅大量学术论文,挑选优秀的在刊物和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发表。因此,在广东省大学英语界,我有一定的声望,工作能力得到肯定。
退而不休 促进中缅民间友谊
我1998年退休,至今已21年,但我退而不休,以爱中华的情怀,坚持联系缅华侨友;弘扬中华文化,坚持缅华华文文学创作;促进中缅胞波友谊,坚持与缅甸友人的友好交往。
张新民先生与缅甸歌星Htun Eaindra Bo 合照
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明年,中缅两国建交也70周年了。国家和领导人关注发展源远流长的中缅传统胞波友谊。作为缅甸归侨,我与缅甸有难以割舍的情结,重视开展民间友谊,跟各界缅甸友人保持联系,有同学、歌星、影星、作家、翻译家、画家、教师、军医、媒体人士和总领事等,我把中国名著《三国演义》带去仰光送给一作家,由他翻译成缅文。为促进中缅 文化交流,我记谱、翻译60多首缅甸歌曲,出版《缅甸歌曲精选》两集。为了在缅华社会传承中华文化,我主编《缅华诗韵》和《缅华人物志》,编审《缅华散文集》,副主编《缅华社会研究》第三辑,常在缅华网、缅甸华文文学网、《南粤胞波》和东南亚一些报刊等发表文章。我把我的部分藏书赠送给缅甸各地华校和华侨图书馆,先后运去各种图书十几箱。我出席了第13、14、16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提交文学论文,荣获第16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文学奖。我出席了十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加深了与世界各地缅华侨友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缅甸华文文学,我积极推动成立缅华笔友协会、缅华作家协会,任笔会的创会副会长,作家协会顾问。有侨友著文,说“张教授为人真诚坦率,热心缅华文艺工作,致力提携后进,他是我们缅华文艺界、同侨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这有点过奖,但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尽力做得更好。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了,我在祖国学习、工作、生活了67年,我经历了共和国的整个发展、崛起、繁荣昌盛的过程。我为社会主义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非凡成就、成为世界强国而欢欣鼓舞,为我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为自己年幼时就回到祖国怀抱而庆幸,永不后悔。如今我已82岁高龄,但胸怀祖国,紧跟共产党,退而不休,老有作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明天会更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