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2-10-31 14:04:18 共6561人阅读
文章导读 作者:达成古今中外喜欢把管理规制他人的方法发挥至最高限度时,特别讲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这种作法很容易遭到非议与厌恶。因为人基本上是不喜欢被管理束缚的……

作者:戴光耀

古今中外

喜欢把管理规制他人的方法发挥至最高限度时,特别讲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这种作法很容易遭到非议与厌恶。

因为人基本上是不喜欢被管理束缚的。在某种客观下,人有时过于理智很容易得罪众人,可是坚持己见也会得罪别人,总之,要在人的世界里生存是很困难的。有史以来的先民们以及特别是现代人们,对这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对应方法。归纳这些方法的精华,便是“权谋术数”。

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智慧,但只是有些人做了智慧的傀儡,有些人则做了智慧的主人。

人在短暂的生命里,与其运用小聪明,不如运用大智慧。小聪明累积的结果往住是个大失败,大智慧却足以转败为胜。权谋术数是小聪明还是大智慧,完全在您是否以深邃(suì) 的眼光加以充分运用与发挥而已。

首先,从“權”字的来历看:远从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便一直深受人们推崇,如把其含义始终没有改变的“權”字,说成被推崇的对象或许是太夸张了;其实它只不过是欲望的标志,甚至可视为诸恶之根源。然而,“權”字的确含有正、负两种矛盾的意义。而且,不论古今中外,它超越个人或团体,甚至会发展成为一国上下的意志,甚而引诱支配者(今日美国仇视中国的复兴和崛起似乎是成了举国上下意志);它的功能丝毫没有衰微。

以现代的概念来说,一般所谓的“权”就是“权力”、“权威”的意思。它的构成主体就是指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国际上指西方老大的霸权)。可见“权”字是由上述两方面而来的。

“霸权、势力、利益、功能、能力”也代表“权”。此外,法权、吸引力、重要性等也与“权”有关。“权”支配事物轻重的砝码。“权”,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例如:主权、政权、自治权、军权、财权、夫权、妇权、支配权、司法权、行使权……等。以权为中心,相对的双方应该如何相处相适呢?这个“权”尤其受到形形式式野心勃勃的人重视喜爱。

由此看来,“权”又是全社会性,是属于国际性的喽。

有人说,“權”字本来是一种树木的名字。根据《说文》,“權”是以“木”为部首,旁边加了一个“雚”(huán或guàn),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把“權”的“木”去掉,只看“雚”字的象形字。(该字简化后为“又”)然而象形什么呢?汉字学者们普遍认为是象形猫头鹰等头部以及锐利的眼睛之模样。字典记载,猫头鹰古称鸱鹗(chī è)是一种残忍贪婪,机智的夜行鸟,昼伏夜出,以捕捉小动物为食,属于“恶鸟”(这里不评论)。


从“权”字可联想到“权谋术数”这四字。记得早年恩师长城对本人曾畅谈各式各样“政权”与“权力”等的性质对比时说过:“何谓权?权乃反于经,然后有善。”意思为在某种特殊复杂背景下:“即使手段是违反常道的,但结果却是公平正义合理的,则应认为这个手段是好的,那就应该是可行的。这此也可作为‘权’解释。若要更进一步地说其正确的话,则为了某种宏伟目的,想把民心引导到一个对民有利益的方向时,如果只停留在‘善’、‘仁’或‘平庸制度’里是没有用的,还是需要‘权’来配合,民众才会积极地采取行动。‘权’字乍看之下,似乎是违反常道的,但往往使用‘权’之后,历史证明对国民大众反而有利,所以我们应加以肯定。”

下面再谈一个有趣的例子:

淳于髡(chún yú kūn)是有名的轻视别人的论客。他总是利用自己的机智与幽默透视别人的本质。

“男女授受不亲,是一种礼节,对吧?”

孟子笑答:“ 当然。”

“那么,如果嫂嫂溺水,而小叔伸手将她拉起,这怎么说?”

“嫂嫂溺水不解救,简直不是人!男女虽然授受不亲,但是伸手解救溺水的嫂嫂,则是一种临机应变。”

孟子知道淳于髡不可能就此罢休,于是等待他的下文。

“目前的天下犹如溺水,夫子你却不想解救这是为什么?”

“解救天下要以‘道’,但解救溺水的嫂嫂,只需伸手即可,解救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而且因人而异。如果是你,你可能用手去解救天下吗?”

这两个人的谈话,究竟是谁占优势呢?

孟子所说的对事物要临机应变,采取弹性作法似乎是很功利的。因此,只要结果好,一切就是好的。“权”字,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欺骗的手段。因为“权”字强调如果有必要,则可不择手段;只要最后能回到正确的方向,那么,在过程中允许有非常理的作法。

然而,有一点要特别警惕的是“阴谋、诡计”得逞后,有时会变成“百年大计”,将之奉为圭臬(guīniè),而忘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合于正道。

“权”的魅力

与“权”有关的词有权威、权力、权柄、权势、权要、权贵、权限、权谋、权利 、权臣……等不一而足。

“权”字所组成的词相当多,足可见魅力之大。因为,古今中外,想获得“权”的人,不知凡几,甚至有人组成“派系”“山头”“集团”为它终身卖命和卖国求荣。

无论是古代帝王、诸侯、王爷、卿大夫、文武百官,至当今,上至国家高中层领导,中至所谓公知精英、教授学者、企业家、公务员,下到甚至一般庶民、囚犯都会追求“权”。君子、小人都是一样。

一般在正常气候下,而每代的当权者,总是很重视培养继承人。如果平时没有培养出认为是理想的接班人,则不敢托之以重任。古今中外的领导者,都有此种想法,这也不为奇。

权力的可怕处

“权力”的可怕处,亦可见于指鹿为马之例。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秦始皇创业艰难,但守成显然更为不易。由于上一代太强盛,而第二代、第三代无法守住基业,最后使整个国家摇摇欲坠的原因,总是由于没有理想的继承者所引起的。

秦始皇去世后的秦国,不仅有外患,也有内忧。宦官赵高就是一个极力想夺权的大阴谋家。

二十一岁的太子胡亥,继秦始皇之后,即位为二世皇帝。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以及胡亥发动政变后,实际掌握政权的是赵高。换言之,国家一切权利都落在叛臣手中,完全依照赵高的意思执行。本应为二世皇帝的公子扶苏以及名将蒙恬,也因假遗诏而被赐死;此外,赵高还杀了其余的六名公子,而另三名公子也被逼自刎(wěn)而死。

当时的秦将章邯(hán)正与楚国的项羽作战,所以无法顾及朝庭内部的纷争。对已经掌握政权的赵高而言,每天还绞尽脑汁想找罪名废掉丞相李斯后,再坐上皇帝的宝座。

赵高总是不时采取各种方式制造舆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某天,心里已有腹案的赵高带了一只鹿去觐(jìn)见皇上。说:“我得到了一匹好马。”

二世胡亥不知赵高企图,以为赵高在开玩笑,于是笑着说:“丞相,你有时候也会把事情弄错,这是鹿,不是马。”接着,胡亥问左右的人,到底这是鹿?还是马?最糟糕的是,被皇帝指名回答的人,有的不敢回答,有的则说是鹿,而阿谀(yú)赵高的,便说那是马。

二世胡亥的脸色变了……。书上并没有这么说,司马迁的笔在此打住。如果当时皇帝的脸色变了,而赵高依然故我,那么,这场面交由谁来收拾?所有这些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司马迁已做了回答。“赵高把说是鹿的人,一一暗中处死;因而群臣开始畏惧赵高……”。

情与法的孰重

比较损益、得失即是“权”。比较之后,研究一个对策,也是“权”。以上的过程几乎是人们在生活中有关“权”、“衡”以及道德哲学的一个准则。

“天平的两端,公平无私,因此具有使物体平衡的作用。”

“墨绳亦不偏不倚,可使物体归正。”

“国君运用法理时,不会私情与好恶,良心才能有所归向。”

“我们举天平为例,以支点为中心,在横杠的左右两端,正确地测出物体重量,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什么能正确地测出呢?分析的结果我们便可知道,天平本身毫无“私情”。因此,身为君主或国家领导者,必须不可含有私情地运用法令,这是一个原则。

在位执政者如果以个人的好恶来处理情的话,国家会混乱,民心离散,因而也不能符合人心。

注意“不要只顾法,而忽略人心。”

“如果真正要治,就不能有智,最好能远离智产生技巧。”

智可解释为“作为”。因此道家思想从此便可见其端倪。”

权力是“两刃的剑”

“权力并非用来炫耀的,最好不要显露出来。不要大肆宣传自己权威和权势,平时不要显露,在紧要关头再充分发挥,这才是真正的“权”。

权力犹如双刃的剑一般,使用过度,会给国家人民带来危险。”

“权力就像阿拉伯数字0,它置于数字的前后会产生极为不同的价值。”

权力犹如未施脂粉的美女,极易引起男人的欲望;如西施、微舒、段干、阖闾(hélǘ)等均是古代倾国倾城的美女代表,对君主或男人而言,其份量等于“权力”。

“以前夏桀(jié)王,商纣(zhòu)王均被认为是好色与奢糜(mí)的昏君,因为他们不自觉自己的过失,国家终于毁灭在他们手中。而殷商王以及周文王、周武王,也同样有过失,但他们都能反省,并且改过,而使国运昌隆。”历史教训,吾人应牢记。

关于权力的名言警句:

1. “权力是人民给的”。

2.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4. “权力是价值的体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官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5. “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背后权力,是平行地剝削劳动力,是资本首要人权”和“遏制分裂和瓦解中国”。

6.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民意、人权,才是民主,才是对的。要是把这样的民主带上法庭的话,司法就完了,国家就完了”。

7. “贵族权利,百姓重礼义;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8.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法则。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线的地方才休止”。

2022.10.30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