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國文老師《楊洪笙老師》(作者朱素山)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2-12-05 16:15:02 共2564人阅读
文章导读

怀念国文老师《杨洪笙老师》

(作者朱素山)

(感谢许锦常同学,尹安信同学,汪丽芬同学,白从仁同学提供杨老师的资料)

55年后,2018年11月28日,育成中学,1963年小学毕业的飞虎班和先锋班举办育成中学全体校友敬师和同学聚会。


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中的路标,指引着我们走向了成功之路。老师奉献了自己,来给我们开启智慧大门。如果把老师比作明灯,那我们就是黑夜中的行人;如果把老师比作工程师,那我们就是那最优秀的设计图。

每个学生心中都装着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而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老师,是小学六年级的杨洪笙国文老师。(1963年,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市,育成中学,国文老师,兼六年级,飞虎班(乙班),班主任)

杨老师出生于民国初时期,那时代的中国年幼妇女还会缠脚,后来,人民醒觉,妇女就不缠脚了,所以,杨老师是缠脚后,又放开的,(解放脚),虽然她的脚比较小,她走路还是非常平稳。

二战时期,一般中国妇女都没有机会念书,但是杨老师的父母却比较开明的想法,男女平等的观念,送杨老师去师塾学堂念书,杨老师自幼就好学,所以她的父母亲支持她去昆明接受高等教育。二战后她在昆明师范学院毕业,她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成语,名著特别感兴趣。所以在国文的讲解过程常常引用很多的成语,名著等。由其是解释文言文上,非常好,使学生对国文,越来越有兴趣。她也写一手好字。笔划工整,学生都喜欢上她的书法课。她对学生的毛笔字,缺点和优点都一目了然,几个小小的建议,就使学生的毛笔字体,工整美观。

杨老师每天上课都穿中国女装旗袍。白色,灰色或是黑蓝色。穿黑色的布鞋。保持中国妇女的传统衣着。庄严大方。她教书时,平常总是带着一副褐边黑耳的眼镜,严肃教学。但是对学生非常慈仁,和谐相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杨老师的课,因为她将国文溶入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我们。同学们都会集中精神听故事学国文。讲课不仅生动,有趣,她还加入古典文学的作品,让同学更了解中国文学的精华。

有四位同学(又名四大金刚)在班上比较喜欢辩论,常常提出不同观点的问题,使杨老师的课程暂时中断。杨老师还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继续教学。她还是完成每日的课程。我们很佩服她的耐心。

我们班活泼好动的学生比较多,常常在别的老师教书时捣蛋,经常被老师记过,每星期都有犯规报告送到教务主任的办公室,不守秩序名列第一,全校最调皮捣蛋的一班,杨老师是班主任, 承担责任,每日都苦口婆心劝导大家走向正确的道路。后来同学们遂渐改变,走入社会后,很多同学都在各行各业上成功创业,五十五年后,2018年,我们班成功举办全校敬师和同学聚会,成为育成中学最团结的的一班。相信杨老师在天堂里也感到兴慰。

杨老师的国文课, 使我最深刻的回忆是,她告诉我们,文字是让对方了解文章内容,所以在书信,或是述说一个事件,一定要简单明了,主要使对方了解信件内容。才是达到书写真正目的。不必用高深的辞句,或是文绉绉的文章,如果读者不全部了解内容,会挵巧成拙的。如果有的事情没办法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图片来表达。(所以很多字典都有图案来解释)。

故事之一:

杨老师就引用下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文盲将军用简易的文字和图片,在战场上得到救援。


清朝一文盲将军,被敌军包围时,画圈圈向曾国藩求援,结果得救。


湘军名将鲍超可谓晚清一传奇人物。鲍超本为重庆奉节人,幼年丧父,由母亲刘氏一手养大,早年在豆腐店当杂工。天平天国起义爆发,广西提督向荣在湖北宜昌募兵,组建「川勇营」,鲍超应招入伍。刚入伍时,鲍超不受重视,被安排当伙夫。后来终于有上战场的机会,鲍超奋勇当先,得到上司的赏识,被调入曾国藩水师任哨长。从此,鲍超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先后随湘军攻陷岳州、武昌、汉阳、田家镇,在军中的职位也越做越高,开启了他军事生涯的辉煌。


更传奇的是,鲍超尽管已成为清军高级将领,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盲。鲍超文盲到了何种程度呢?他一生只认识两个字,那就是他的姓名。然而,在一次与太平军的激战中,鲍超被敌人围困,只认识2个字的他,竟然给上司曾国藩写了一封求救信,最终请来精兵破敌。

当时鲍超正与太平军在九江激战,太平军攻势凌厉,鲍超身陷重围,眼看就要抵挡不住,只好让幕僚写信向曾国藩求援。救兵如救火,可是他等了很久,也没见幕僚将求救信写好交到他手中。鲍超急不可耐,亲自催促幕僚,只见幕僚正在提笔沉思,迟迟没有下笔。鲍超气不打一处来,朝幕僚嚷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那些文绉绉的东西干什么!」

说罢,他示意幕僚停笔,让亲兵拿来一块白抹布,他亲自提笔在麻布上写了一个「鲍」字,又在鲍字四周画了许多小圆圈。众人都面露惊愕之色,鲍超却说:「把这个交给曾大帅,他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鲍超的信很快被送到曾国藩的师爷手中,师爷想得抓耳挠腮,也不知道鲍超的信中有何寓意。他拿给曾国藩看,曾国藩扫了一眼,大笑道:「鲍将军肯定是被围困了。

曾国藩于是让亲信多隆阿率领一支精兵,火速奔赴九江,与鲍超里应外合,终于大败太平军。


故事之二(许锦常同学提供)


杨老师教导我们在对联上如何分辨,各人的气质和个性。

对联 : 风吹马尾千条线; 雨打羊毛一片毡; 日照龙鳞万点金

明朝朱元璋一次驾幸马苑,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这时候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出联道:“风吹马尾千条线。”然后着令其二人对出下联,朱允炆的对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而朱棣的对联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棣的对联美轮美奂,有帝王气象;而朱允炆的对联却凄风苦雨,景象衰败,令人沮丧,朱元璋十分扫兴,对朱允炆“视之默然”。这幅对联可以说反映了二人的性情,后来朱棣成了明成祖,而真正的皇帝朱允炆却生死不明。就有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传说。

杨老师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字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雄心庄志。同学们都了解到中文的重要和意义重大。

虽然,杨老师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是她的音容,教学的方式,她的故事,永远留在我们同学的心里。

1965年密支那育成中学,最后的毕业照,最前排左三,杨洪笙老师。

这也是育成中学的最后一张毕业相,因为同一年,四月一日就被缅甸政府收归国有。育成中学就走入历史

国文老师:杨洪笙(缅甸,密支那,育成中学,1963年

1963 年,育成中学,小学六年级飞虎班毕业生,和班主任杨洪笙老师 

清朝湘军名将鲍起的求救信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