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
作者:戴光耀
导语:时间的意义在于它随时都可以重新结构世界,也就是说世界在时间的新一次重新结构之后,都将出现新的姿态。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做出新的决定的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新的目标的机会。所以只要我们珍惜时间,用好时间,就能够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梵教的有关最小时间计算单位,刹那(ksana)就被记载在天竺(zhú)佛经里,佛经里的几个时间量词代表了时间长短。
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里,一弹指、一瞬和一刹那,都代表着十分极快极快的短暂时间。而佛教经典中指出:每一弹指有60个刹那,每刹那就是一念之差的“一念”,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灭;每20个刹那为一瞬,每120个刹那是1怛(dá)刹那,每60怛刹那是1腊缚(fù),每30腊缚是1须臾(yú),每30须臾是一昼夜,也就是约略等于24小时的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据“一弹指六十刹那”大约为0.8秒,如按公制换算1刹那=1/75秒=13.33毫秒。
今日,我们所共知的时间,都是从分秒算起。秒、分、辰、时、日、月、年、运、世、会、元,这些是源自周易的时间单位,现在的计时其中只有分秒与《皇极经世元会运世》的记载有点变化,它们的关系如下:一时是六十分、有三百六十秒;一辰是二时、有一百二十分;一日是十二辰、有二十四时;一月有三十日、是三百六十辰;一年有十二月、是三百六十日;一世是三十年、有三百六十月;一运是十二世、有三百六十年;一会有三十运、是三百六十世、一万八百年;一元有十二会、是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现在按世人的计时是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六十分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昼夜,七天为一星期,阴历分大月小月,每年的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都是三十一天,称着大月;每年二月为二十八日,其它四、六、九、十一月都是三十天,皆称为小月,十二个月为一年。阴历每年余下来的时间积了四年的零数,併成一日,加在二月称着闰日。阴历每年余下来的时间积了三年多的零数,併成一个月叫闰月。所以,每三年有一个闰月。如有闰日,闰月同时的那一年就叫做闰年。昨天、今天、明天、月、年、年代、世纪、千禧年都是时间,乃至最微小的过去一刹那,现在一刹那,未来一刹那,都是所谓的“三世”。百年、千年、万年、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万万年、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这个数字已经大得不得了。在世间除用万兆、亿兆,兆兆的字样之外已经没有数字再往上推了。基于此缘故,科学家们就引用出光年来推算时间。然而在佛经里早就有一个“劫”字,“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译,它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名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可以算作长时间,也可以算作短时间,长可长到无尽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不过,通常所称的劫,是指我们这个娑婆(suō pó)世界的长时代而言。“劫”字它把更长更长的时间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在谓之现在劫,过去久远谓之过去劫,未来久远谓之未来劫,通常年月日时不能计算的远大时节为“劫”故称为“大时”。劫有二种:第一是器世间的,就我们这宇宙世界中存在的成、住、坏、空而设的数量名,解释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第二是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名,劫又分为“小劫”、“中劫”、“大劫”、乃至“三大阿僧祇劫”。
那么,“劫”是怎么计算呢?据佛经《大毗婆沙论》、《法华经》、《瑜伽师地论》《立世阿毗昙论》及《维摩经疏》等都分别有对劫难的详细记载说明。
第一、小劫:依我们地球人的寿数计算,地球成了(指地球形成后开始将要适应人类生存而言的环境),初人自八万四千岁的长寿往下减,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至人类的寿命仅有十岁时,称为减劫(如今地球尚在四十五岁阶段,住劫共有二十小劫,目前在第九小劫的减劫时期,南北传佛教经中都有如此的记载。);再自十岁起往上增,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的时间过程,总称为一小劫。(按照古印度人的说法:一劫代表一梵天,就是四十二亿三千万年,叫做一劫;二十小劫才成一中劫;四中劫才成一大劫。《维摩经疏》的记载是:“劫有三种,始从八万岁下至十岁,再从十岁增还至八万岁,此一上一下名为小劫;四十小劫名中劫;八十中劫名为大劫。”如果以这种算法,一小劫就是一千六百万年,一中劫就是六亿四千万年,一大劫就是五百一十二亿万年。)
第二、中劫:须经过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因为据经典中说,我们所处的地球,共分‘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时间过程均为二十个小劫,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生存。地球的初‘成’的阶段和‘坏’的阶段,都不堪人类生活与生存;据说会在经过四十九次大火灾,七次大水灾,一次大风灾之后,地球便归消失。
坏劫终,空劫始,在空无一生物中再经过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渐而初成,进入另一期的‘成'的阶段。佛教把这‘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称为四个中劫,分别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第三、大劫: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换句话说,地球世界的一生一灭,便是大劫。地球世界所遭受的大劫,都来自于从无间地狱爆发往上一直烧淹到色界的三禅天。也就是说,每一次大劫范围,除了色界的第四禅天及无色界的四空天,所有三界之内的动植飞潜,一切万类万物都是在劫难逃。
只有心悟觉醒行善积德,弃私欲弃恶邪之此界的众生,才可提前转生他界,或者已直升第四禅天者,不会有一个众生没有安身之处。
在三界的众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寿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长的寿命是修四空定的无色界众生,最长的有想无想寿命长到八万四千大劫,他们的生命,相当于地球八万四千次生灭的过程。其实,这八万四千大劫终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来,八万四千大劫也仅刹那之间的时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脱道,空去了‘我’,才入涅槃——不生不死境界。再唯有进一步空去了‘法’,才能称为菩萨,自己解脱生死仍不住于涅槃,随类应化众,走向成佛之道。至于说“三大阿僧祇者劫”,指的是菩萨修行之年数。菩萨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更于百劫,修感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之福业,才能成佛。
阿僧祇者,为无央数,就是无量数的长劫了。按阿僧祇的数之报,以万万亿万亿为兆计算,一阿僧祇者一千万万 万万 万万兆年长。菩萨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说要以上之数,再以三乘,这当可算是最长的时间了吧!其寿命又超过三大阿僧祇劫,而至无量的长寿。比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两个名字:称为无量光佛,梵文amitābha,和无量寿佛梵文amitāyus,而阿弥陀佛不是由梵语而来,是阿弥陀婆耶或阿弥陀庾斯的简化。由此可知,这才算得真正最长的时间了。
还记得我们开头时就有谈到所谓的“三世”吗?到了这里我们就应该进一步明了“三世”指的是什么?
“三世”并非单纯指时间,也包括着空间。因为在古印度哲学中,时间与空间是混沌不分的。而在佛门中就有了以空间为计量的“横三世佛”,以时间为计量的“纵三世佛”,也称“竖三世佛”。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横纵三世佛共同构成了佛教的信仰体系。如北传佛教(大乘佛教),主要崇敬对象就是横三世佛;南传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崇敬对象就是纵三世佛。
我们先看横三世佛的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主管我们的娑婆(suō pó)世界;右边的是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左边的是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世界。表面看是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好像空间概念,但实际上还是时间概念。
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佛教信仰中的神灵,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教义和救度方式。释迦牟尼佛强调内在觉悟和修行力量,教导通过自身的努力超越苦难。而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代表了信仰和修行的救度方式,强调了信仰和修行,可以引领众生解脱苦海超越劫难进入西方净土。
让我们再来看纵三世佛,就是竖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据《瑞应本起经》记载,释尊为菩萨时,名叫儒童,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
释迦牟尼佛又称三身佛,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如来佛祖,释尊代表现在的佛;左边是燃灯佛,燃灯佛是梵文Dipmkara音译,依据佛劫世的理论他为过去庄严劫佛,虽然距今至少有2900亿年,但燃灯佛在佛界中的地位却比释迦牟尼佛更高一筹,他是释迦牟尼在没修成正果之前的授记老师,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号名字也是燃灯佛给取的。在《金刚经》、《瑞应本起经》、《贤愚经》等佛经都有详细记载着,燃灯佛代表过去的佛;左边是弥勒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示寂。弥勒下生地球成佛,是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八万岁时,大约距离现在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佛代表未来的佛。
以上就是佛教时间的概念,佛教时间体系是指佛教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属于佛教术语的性质。
总之,当今人类把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时、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于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
世界是指所发生的一切,这所发生的一切的框架便是时间(Time)。时间有三个维度: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事件,现在是正在发生的事件,未来是将要发生的事件。这三个维度定义了时间的流动,时间的变化也是在这三个维度中发生的。因此,我们将得出时间代表了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完整世界。当然了,这里的时间已经不再是现实意义的时间,它应该是纷繁复杂的过去、现在、未来世界的随意性很强的规律。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时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测量生命的工具,至今没有任何物理定律能直接证明时间的存在。从哲学角度来看,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具体事物的存在总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也可说是衡量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尺度。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1)标明物质运动的时间,是只需要一个数值;(2)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方向延续,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再以人类生命角度来看,时间见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经历,记录下人类史上的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的一切的成就和失败。总之,反过来说时间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也是人类认知自己生存于地球世界的重要概念。
事实上我们人类真实拥有的只是现在的一刹那。过去和将来只是现在的两种表现形式,现有的所有事物都在无常的作为下以要过去的一刹那姿态出现后便消失,而我的叙述进程也恰恰只能在现有的层面上进行。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的面临、一切的回忆、一切的期盼或一切的预测都是现在的内容,因此现在的实际意义应该远比常识的理解要来得复杂。由于过去时间的经验和未来时间的事物同时存在于现在之中,所以我们的现在往往是无法确定和变幻莫测的。
最后,希望当我们把这个过去世界的一些事实,通过重新排列,如果能够同时排列出几种新的顺序关系,那么就必定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新意义。这样的排列显然是由记忆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将这种排列称之为记忆的逻辑。于是我们就可以说,时间的意义在于它随时都可以重新结构世界,也就是说世界在时间的新一次重新结构之后,都将出现新的姿态。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做出新的决定的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新的目标的机会。所以只要我们珍惜时间,用好时间,就能够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