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不隔绝(杨友才)
时空不隔绝(杨友才)
青海湖
文成公主
高原上的青海湖传说许多,令人神往。这就勾起人们对青海湖梦寐以求。在公司的组织下终于成行了。当我们驱车奔向青海湖,沿途的美景令人难忘。一片油菜花黄浪滚滚,似金色的海洋。高山上的一座雪白的房屋上空盘旋着几十只鹰,导游说那是正在进行着天葬。一辆辆单车,犹如百呵争流,你追我赶,令人眼化撩乱。当车子来到青海湖畔,眼前的风景更加迷人,真是不来青海不知道青海湖的美。青海湖像是一面镜子,晶莹剔透,湖的颜色映衬天的颜色,虽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但也有水天一色的共情!
当你来到青海湖,仿佛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边浅滩的水中,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
当坐在游艇上飞驶在青海湖上,两边的海面在视觉中高于游艇,仿佛亲身经历了西游记中大海两边开,中间露出一条通天大道的幻觉。还记得西游记第六集中情断黑水河中描写道:河神分开河水变坦途,师徒四人在水中走起来。
青海湖的传说有很多:有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思念家乡,抛镜成山,洒泪成湖之说;也有龙王九子汇一百零八湖而成浩瀚西海的传说;……
文成公主洒泪成湖的传说固然令人赞叹,但文成公主进藏这个事件本身的历史意义太强了,以至于再优美的传说也无法替代人们对于文成公主这个人物本身的欣赏和赞美。这些动人的传说早已融入青海的山河湖泊,世代血脉。
当我入迷的看着文成公主的介绍,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有位持着福建口音的游客告诉他的旅友:西藏语“扎西德勒”与福建闽南方言“这是哪里(即这是德落?(jià si de lo))”同音,而且与文成公主入藏有关。当时听这位旅友的话只当闲谈,没有认真去了研究。
不日,同学聚会来到位于南安市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距南安市区16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游览。听到导游也讲起西藏语“扎西德勒”与福建闽南方言“这是哪里(即这是德落?(jià si de lo))”同音的故事。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出轿,用当时全国通用语问道:这是哪里(jià si de lo)?松赞干布等众人以为文成公主向他们问候,于是他们也应声高呼:扎西德勒(jià si de lo)!扎西德勒就成了藏语中的问候语:吉祥如意!
这位导游很认真的说,他已经将藏语系和闽南语系相融的发现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
导游所言不无道理,闽南语系流域很广,现主要分布地除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地区、海陆丰地区、粤西地区等。闽南语系,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使用者约7000多万人。70%的台湾人都来自于河南,90%的福建人都来自于河南。妈祖、郑成功、林则徐、林徽因等名人都来自于河南。河南为南宋以前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洛阳”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以此而言,藏语系与闽南语系就相似可信,藏族同胞与汉族同胞除了语系相融,世代血脉。
当然,西藏语“扎西德勒”与福建闽南语系“这是哪里(即这是德落?(jià si de lo))”同音,与文成公主有关,需待历史考证。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中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嫁妆丰富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除了释迦摩尼佛像外,像金银珠宝、玉器首饰多到眼花缭乱。
此外,还有丝绸锦缎、佛教经典、种子、农作物以及瓷器和厨房用具。
更值得一提的是,文成公主进藏时,还带去大量的医务人员、手工业制造者和农学的专家···其陪嫁规模大到让人叹为观止。
与其说这是整个陪嫁团队,不如说是入藏帮扶团队。而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够让文成公主将唐朝先进文明带去青藏高原,促进那里各行各业的开发。
不得不说,文成公主就像文明使者,她走到西藏,就将文明的种子传播到西藏。难怪当时的松赞干布十分看重文成公主,对她的建议也言听计从。文成公主进藏后,的确为当地文明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藏民眼中,文成公主就是活菩萨,她的到来给悲苦人民带来曙光。
文成公主入藏使得西藏语“扎西德勒”与福建闽南语系“这是哪里(即这是德落?(jià si de lo))”同一个发音。把藏语“扎西德勒”与闽南语“这是德落(jià si de lo)”多念几遍,会感觉到确是同音,也不得不佩服那位导游的发现。
文成公主进藏的美丽动人的史话千古流芳!汉族同胞与藏族同胞彼此之间语言文化相融,而且存在剪不断的亲戚关系,世代血脉。
九日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