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生河边的回忆 (杨晓东)

编辑: 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4-07-30 15:45:01 共9624人阅读
文章导读

勃生河边的回忆

杨晓东

勃生是缅甸的鱼米之乡,是座水网编织的城市。勃生河横穿城市中心,瑞摩陀佛塔位于市中心的河边,是勃生的地标,勃生人的精神中心。勃生码头也是一个标志,有大金塔沙它由(SETT AYAW)。城中三大社区:中国城、印度社区、缅甸生活区。中国道教、缅甸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文化在这里汇聚,笙磬同音。

2023年11月初我坐在勃生河边的金国餐厅,看着英式风格的钟楼,在热茶与香火中倾听身傍的人讲古老的故事。街边时有和尚和尼姑撑着勃生特有的“阳伞”路过,像飘动的彩云,让人心旷神怡。勃生城比屋而封般的民风令人着迷。但我还得按旅行计划,手持一张船票,穿越回上世纪四十年代,聆听一位船客的讲述。我要去的地方叫直甲镇,问过店家说不知道,也许是中文读音译不到缅语里,只好作罢,闲游在马哈班杜拉路,幻想着我要找的那个船客生活的乡村小镇,还有那个勃生华侨中学。

船客叫陈尊法,1922年4月28日出生于勃生。他的父亲陈志道是厦门禾山坑园村人,后来到同乡陈天财在勃生开的源成商行苦作。他的父亲勤奋好学,不几年就学会缅语、印度语,书法绘画全开。在乡村开了间杂货店,后来还当上直甲镇新民小学的校长。扛扛的亚细亚孤儿的励志榜样。

陈尊法在直甲镇新民小学毕业后,升入勃生华侨中学读初中。那是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勃生的缅华社会动员起来,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班主任杨章熹介绍他参加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他在学校是学生中的活跃份子,组织学联,开展为祖国抗日募捐,上街卖花筹款,四处张贴标语,校长对这个死不改悔的左派学生十分反感,首先要开除他。想想他父亲也是个小学校长,面子上挂不住,带信给陈志道来领儿子回家。回家干什么呢?帮家里守杂货店,父母催婚,受不了啦,这个世界太荒谬,慨然而赴仰光找杨章熹老师,到仰华公学去当教师。

仰华公学,当时是缅华侨党的活动据点,杨章熹是校长,郑祥鹏是教务主任,知道他是“民先”成员,介绍他加入缅华侨共产党组织。

郑祥鹏同时给他介绍了两份社会工作,去励志社办的励志夜校教书,到公立书报社接黄君珊的图书管理员工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缅甸,他参加了战工队,转进到曼德勒。缅华侨党决定战工队撤退回国时,他匆匆赶回勃生家中跟父母道别。他离家赶赴曼德勒后,母亲哭得昏天黑地,倚门伫望。他父亲想着把儿子叫回来就反侧自安了。随后再次被父亲拉回勃生家中。他内心忐忑不安,耐心给父母讲:在仰华公学我是出了名的抗日份子,日军打到勃生,我只有死路一条。虽然暂时离开家,身遥心迩,一定会回来见到二老,这才说服家人回到战工队。撤退回国时他随王汉斌、王一芒、蔡飞敏一起,由吴学诚带队向八莫转移。

他到达八莫时,李国华找他谈过话,大意是:你撤退回国后去延安找王明,就说是我介绍你去的,他会给你安排学习 。

他是多么向往去到延安抗大学习,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怀揣着去延安的梦想,历尽艰辛,到达昆明。

在撤退回国的途中,他感染上了恶性疟疾,吴学诚叫人力车把他送往昆华医院治疗。一个月后康复出院,他已找不到组织的人。无奈在昆华医院门口街边守望过往的人群中有无认识的熟人。还好遇到原新民小学的老师李沧浪,一起回到福建安溪蓬莱乡,暂时在安溪的东溪小学教书。书信往来中认识了厦门高浦村的郑葆真,于1945年7月21日在《闽南日报》上登了结婚启事。婚后在雅化小学、江头中心小学当教导主任,后来又到曾厝垵中心小学任教。

1947年5月,他乘丰庆轮号复员返回缅甸。1948年,又把郑葆真母子俩接回缅甸。

战后,他在缅华侨党的领导下,从事缅华进步教育事业工作。他的每一步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1971年,他离别生活30年的第二故乡勃生,以侨干的身份调回国内,结束了隐蔽战线的特殊工作。


2022年,云南卫视拍摄《旅缅青春》访谈纪录片时,我们通过陈力群老师联系,想到厦门去采访陈尊法,他老人家当时住院,只好遗憾放弃。

勃生是缅华侨党活动的重要地点,总是想着要去探访一次。他们的往事不是风,不会一吹而尽,从此了无痕迹。很久,我将他们的往事慢慢沉淀,交给时间,让岁月帮助澄清历史。越是这样,越不容易放下。经常在某个夜里,在某个似曾相识的瞬间,在某本文献里,不经意间又浮现出来,整夜搞得我清醒白醒。

不行了,只有出发,才能治愈。

到达勃生的第二天晚上,又去了河边的金国餐厅,倒一杯老虎牌啤酒,静静品味。那个时代的缅华进步青年,想着他们奔向理想途中吃的苦,情不自禁地落泪,两滴眼泪掉进酒杯,啤酒苦到了极致。想到他北上找到延安圣地的喜悦,那就再放入两颗笑声,让啤酒甘甜。

微醺中的静想,感悟岁月,任时光在心间留下一份温暖,而我依旧深情不负,在人间烟火中,留下他们生命最美的姿态。

陈尊法这一生,照他的说法“此生无憾”。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每当天空吹起冷风,当不期而遇的一场暴风骤雨,即便被淋湿了心情,也要满身风雨,笑着走下去。

他们有鲜活的人生,也有眼泪,更是含着热泪依然奔跑的人。

这个群体的人,一生就这么淡淡相依,浅浅前行,有一程是一程的美好。知道自己要孤身去往他乡的时候,他们握手拜别,浅笑祝福,然后各自天涯。

缅华侨党的每一个人都是伊江夜空上一颗独特的星辰,在茫茫人海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陈尊法或许渺小,但他并不平凡。因为他有梦想,有追求,对缅华社会的进步事业有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这些,让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踏入勃生河,就是去看他们昨日的星晨大海,追逐他们的光明,如今已化为心中的星辰,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我要感谢遇见的这些缅华侨党的人,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成长;我要感谢他们回忆中经历的事,因为它们让我走向成熟。这一切的人和事,使我的勃生之旅在不断涌流的回忆潮水中热泪盈眶,仰止不断。

我收拾好心情回到昆明时,让朋友开车送我到昆华医院门口,去看看陈尊法当年蹲坐过的石阶,已没有了老照片上的模样。但是去了解传统的过去,可以澄清当下,启发未来。

假如,没有那场疾病,不在昆华医院躺一个月,听李国华的话去了陕北,找到那个人,在历史的颠簸中,他的后半生又会是种什么的境况呢?

陈尊法、勃生河、昆华医院,一幅幅历史画面的叠影,成为我记忆里的又一幅抹不去的风景画。

——摘录2024年7月第1版杨晓东著《伊江往事》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