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我的第三故乡(苏顺路/黄月琴)
香港我的第三故乡(苏顺路/黄月琴)
香港风景绘画
从1987年到1998年,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11年。如果说我的祖国是第一故乡,我生长的缅甸是第二故乡,那么我住了11年的香港,应该说是我的第三故乡了。我离开香港25年,回香港探亲访友5次,平均每5年回去一次。即使是生活在美国,我也会常常梦回香港,可见我对香港的情感深刻无比。
黄明礼邓惠贞合家留影(1948)
今年9月14号到30号,除了去海南岛旅游5天,我在香港住了十多天。主要是参加了23号黄绍槐大哥的95岁生日晚宴。黄大哥祖藉中国广东台山,生于1928年,7岁时随母亲到缅甸首都仰光与父亲团聚,年少时曾入读挽华中西学校几年,1942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其时,大哥已有六岁的大弟,四岁的大妹和不到周岁的二妹。日军侵入缅甸时,全家逃难陆路回国避难,到缅北时遭到日军阻挡,父亲两度被抓去,两次都成功逃脱,有一天大哥捡到一个大钱袋,内有大量国钞,却被日本兵挡住,大哥拿一张钞票给他看,日兵见钞票上有孙中山图片,没有伤害他,掉头扬长而去。
黄绍槐黄绍彬黄月梅黄月琴黄绍彰黄月嫦兄弟姐妹合影(1950)
全家终于摆脱日兵,进入中国云南省,到了昆明后,都换了新装,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全家继续东进,在广西柳州落脚,父亲以理发为生,十四岁的大哥每天在火车站叫卖面包,在旅店门口帮人擦鞋,以此补助父亲,维持家庭生活。
当时美国空军飞虎队,前来中国支援中国抗日,一支分队驻扎在柳州机场,有士兵到街市买糖果分赠儿童,因语言不通,买卖遇到困难,恰巧大哥在场,主动给美军当翻译,士兵们又惊又喜,他们万万没想到身边有少年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将他带到机场,动员他做电话接线员,大哥有了可观的月薪收入。
黄绍槐陈琼珍结婚照(1954)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美国空军撤离回国前动员大哥继续当兵,移民美国。由于父母实在舍不得大哥移民,大哥只好谢绝,于是美军介绍大哥到香港投靠英国驻港海军当通讯职员。此时大哥多了一个小弟弟,不久,父亲带着家人搬到广州,与大哥隔界相望,大哥又有了一𠆤小妹妹。
1948年,联合国派船到广州,免费运送逃难回国的东南亚华侨回返,父亲带着一家大小返回缅甸仰光,后来大哥也离开香港回到仰光。起初他在一家当铺担任书记,他利用空闲时间熟读古文,成为能随意书写古诗的中文通。大哥学一样精一样,他会讲流利的缅甸话。父亲开理发店,大哥去学木工,由于遇到好师父,学得一手好艺,成为一个木匠,父子两努力挣钱,维持家庭生活,给两个弟弟,三个妹妹读书,两个弟弟大学毕业,三个妹妹中文高中毕业。
大哥年轻的时候常去仰光台山同乡会所玩,在那里他学会拉小提琴,曾参加乐队上台演出。每逢农历春节,大哥参加台山同乡会拜年队到处登门拜年。"
黄绍槐合家广东英德华侨农场留影
大哥一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年轻时在仰光参加进步团体"缅华青年协进会"。他始终关爱家庭,勤俭持家,孝敬父母,爱护弟妹。大哥26岁时,与18岁陈琼珍女士结婚,育有二女二男。 1965年全缅华校被军政府关闭,华侨子弟失去了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学习中文,大哥毅然决定回国,1966年举家回到祖国,被分配到广东英德华侨农场。1979年申请出国,定居香港。经移民美国的二弟帮助申请,1993年获得移民美国,大哥一人先行,很快拿到绿卡,找到工作。后来由于太太身体欠佳,不得不放弃绿卡,返回香港。2022年,大哥有了曾孙,外孙女张翠英生下男婴锺昊玄,现在大哥四代同堂,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享受着天伦之乐。
左:大哥生日晚宴与两个妹妹合家留影 右:大哥95岁生日和四个儿女留影
我在香港期间,不少缅甸华侨也从各地移居港澳,在香港有些我在缅甸时的好友和学生,我们经常来往。吳传中周淑屏夫妇及他们的兄弟姐妹,林荣富卢丽丽夫妇,王立邓灿宇夫妇及邓灿芝,邓新华兄弟姐妹,李珊珊老师一家,李平治班友一家,洪秀琼同学一家,学生胡万流,尹丽珠,杨维菊等。1995年我们合家移民美国时,因不能确定是否适应,我们保留所居公寓,由邓新华一家暂居交租,长达三四年。此次我们去香港,大家约我们在屯门餐厅吃午饭,在王立家叙旧,兴奋不已。
吴贞周淑屏黄月琴苏顺路吴传中苏超群 苏顺路黄月琴张霭霞李如彩
大哥四代同堂享受天伦之乐
我在香港11年,我们夫妇在港岛中环苏浙同乡会餐厅打工9年,得到苏老板,杨老板,梁老板的厚爱,广经理,彭副经理,账房刘爱珍小姐,李小姐的多方关心和帮助,洗碗组黎秀珍,吴杏芳,传菜组王秀丽等的团结互助。迎宾曹月英,各位男女侍应生们的关心,一直工作愉快,收入日增,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此次到香港,刘爱珍小姐特地招集大家在旺角餐厅吃午饭,黎秀珍夫妇,吴杏芳,王秀丽,侍应生阿敏,我们夫妇和大儿子苏超群到场,大家边吃边叙旧,黎秀珍和黄月琴还就兴合唱三十多年前经常一起吟唱的老歌曲,嗓音不减当年。
我们和香港好友聚会留影(屯门)
1969年大堂哥苏顺盛大堂嫂陈金珍带着苏怡昆苏惠玲苏江富三个儿女回国,被分配到福建宁化农场,后来被调到福州。1985年,女儿苏惠玲嫁给香港缅甸华侨叶孙国,1987年带着儿子叶伟杰申请批准移居香港鲗鱼涌。1986年,退伍后在华侨塑料厂当干部的大儿子苏怡昆与印尼归侨李美凤结缘,改革开放后,他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收入增多,在东莞购置了一套新房,让父母亲入住享乐,可惜2012年双亲因病先后离世。更可悲的是2015年李美凤突发疾病逝世,2023年初苏怡昆暴病离世,留下苏惠玲苏江富两姐弟。
我们和原苏浙餐厅职员工友留影(旺角)
此次到港,我几次去堂姪女苏惠玲家过夜叙旧。28号,身在福州的小堂侄儿苏江富和侄媳程翠芬夫妇特地乘坐高铁到香港相会,还带来了不少福州特产,堂姪女侄儿们的在缅甸的二叔和三叔也先后去世了,所以他们见到我时得到了安慰,我们愉快地在餐馆吃饭互赠礼物,以表心意。
我在香港的时候,有空就会到海滩游水,到尖沙咀慢步,到深水埗逛街购物,也到中环古董街选购小商品,也有几次到澳门拜访老师和看望同学。由于时间有限,这次许多地方都无暇前往。今后还希望重游香港。
再见了,香港我的第三故乡。
我们和堂姪女堂侄儿合家留影(鲗鱼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