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时不盖马桶盖,细菌会到处跑?
冲水时不盖马桶盖,细菌会到处跑?
冷月如霜
果壳网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如厕、洗漱、淋浴都在卫生间里进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与马桶共处一室。有说法称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牙刷、漱口杯、毛巾上。 真是这样吗,马桶盖是需要盖上的吗?
太长不看版
1、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有些微生物确实更容易在马桶周边积聚。
2、马桶冲水时的气旋的确能够造成微生物的传播。但没有传言说的那么夸张。
3、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是一个好习惯。
4、定期用消毒水清理马桶和水箱,确实能够帮我们减少潜在的健康危险。
抽水产生的气旋与微生物的传播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冲水时盖上马桶盖这个习惯也值得提倡。这些还真有具体的研究。(啥研究?戳阅读原文来看吧)
不过,这些研究在社交平台上传播时,研究中很多关键的信息——哪些微生物可能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这些微生物传播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传播扩散后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多少潜在的危害?——被忽略,只压缩成一个简单结论,而且增加了“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这些研究中没有提及的细节。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条件扶摇而上
只有那些天赋异禀的微生物才能借马桶气旋的东风。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马桶中培养的沙门氏菌能够聚集成一种叫“生物膜”的结构,牢牢地植根于下水道中。
由于有这么一个细菌的“储备”,在实验结束的12天后,人们依旧能在马桶中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也增大了它们借抽水气旋传播的可能。而另一些微生物无力往深处发展,就将目光投向了相反的方向。
早在1980年,科学家们就发现那些细胞内含有较多脂质的细菌更容易富集在水体的表面。倘若有气旋能将水中的微生物带起,它们将是微生物中的急先锋。
不过,这些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并不足以让它们从马桶中传播到空气里,气旋威力的大小也决定了传播范围的大小。有意思的是,至今为止人们对这种气旋的物理特性还是一知半解,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种气旋会随着马桶类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警惕但无需恐慌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通过马桶气旋传播的微生物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结核杆菌的脂质较多,容易在马桶残水的上层积聚。当人的肠胃道感染结核杆菌后会引起腹泻,造成其再次传播。不过据估计,这只占总体感染病例的5%不到。
另一种可能通过马桶气旋传播的微生物则家喻户晓——SARS 病毒。一项关于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SARS爆发的报告推测可能是最初发病的SARS病人的排泄物通过楼层里的下水道和排气扇迅速扩散,造成了整栋楼内SARS的爆发。
不过这些或是极端情况,或是尚未证实的研究猜测,日常生活中由马桶气旋带来的潜在危害可能没有那么大。
另外,无论哪一种微生物想要致病都需要有一定的“致病剂量”。在上文提到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都将微生物与粪便或培养液均匀混合成悬浮液而进行测试,这种情况自然有助于微生物的传播。
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腹泻或呕吐接近实验中的条件。换言之,正常情况下的便溺只会更限制微生物的传播,空气中的浓度也会越低。不过空气中通过气旋悬浮起来的微生物浓度能依据种类的不同而有上百倍的差距,因此马桶气旋带出的具体微生物的是否能够致病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马桶“进化”的利与弊
图1。3种不同的马桶类型。左上为最初的冲水马桶,右上为无马桶盖的“无框式”马桶。下为最常见的“虹吸式”马桶以及其工作原理 (图片来自网络)。
最早的冲水马桶 (图1左上)依靠水流下冲的重力顶开底部的阀门进行冲洗,由于其下部的管道结构较为简单,产生的气流也比较大,现多已淘汰。
在美国,“虹吸式”马桶(图1下)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替代第一类冲水马桶成为家庭马桶,目前国内家庭马桶也多使用“虹吸式”。当设计师们将排水口改成了“虹吸式”后 ,同样用于冲洗的水流带起的微生物大约只有前者的1/14 。
最新的“无框式”马桶(图1右上)在公共场所(比如学校、医院)中更为多见。这种马桶取消了顶盖的设计,抬高了坐圈的高度,以期让脏垢无处藏身,殊不知藏匿的微生物是少了,气旋溅起的液体却变多了 。与“无框式”马桶相比,“虹吸式”马桶冲水时产生的气旋更小。
图2。“虹吸式”马桶(A)与“无框式”马桶(B)溅水程度的比较 。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措施可以减少通过气旋传播的微生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在冲水时盖上马桶盖了。这项简单的方法能够将飞溅的微生物含量减少到不盖盖子时的1/12 。此外,定期用消毒水清洗马桶和水箱也能够限制马桶内微生物的残留。
一个AI你先好好做卫生。马桶作为一个常年流动水冲洗、时不时还有人刷一刷的池子,真不一定比你的衣篓子更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