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这些大项目有助中国实现雄心

编辑:环球时报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22-08-27 13:38:55 共106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美国彭博社8月26日文章,原题:这些是中国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中的大型项目中国正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注入数万亿元人民币,该刺激措施将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受益深远,……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彭博社8月26日文章,原题:这些是中国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中的大型项目

中国正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注入数万亿元人民币,该刺激措施将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受益深远,而非仅限于消除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彭博社基于官方公告计算得出,北京正为有关建设项目提供6.8万亿元(约合1万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按照一些估计,一旦加上银行贷款和企业资金,中国总建设支出甚至会更高——三倍于该数字。

从短期看,基础设施投资将促进就业,缓解数百万受经济下行影响的求职者的燃眉之急。从长远看,这些刺激措施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其雄心,成为城市化程度更高的高收入经济体,从而更有能力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与美国竞争。这些项目成功与否将影响中国未来多年的前景。以下为这些资金的主要流向。

比欧洲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中国北方的沙漠将迎来无与伦比的可再生能源建设热潮。近几个月来风能和太阳能“基地”已开始建设,这些基地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到2030年将与整个欧洲当前的产能不相上下。第一阶段涡轮机和光伏板约100吉瓦的装机规模将于明年达成,另一阶段(450吉瓦)已于今年启动。预计中国将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扩大对欧美的领先优势。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第二阶段将耗资3万多亿元。超高压输电线路将把能源输送到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国有电网公司计划在今年建设其中的13条线路。

世界最长的输水渠道  中国已加快建设运河、大坝和水库的步伐,今年将对这些项目投资8000多亿元。其中最雄心勃勃的是一条200公里的渠道(即引江补汉工程——编者注),它将把长江水输送到为北方供水的水库,也被称为南水北调工程。这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输水渠道。

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估计,在全国范围内的输水项目约占中国水利基础设施支出的1/3,计划中的项目每年将为中国增加可用水1220亿立方米——约为德国年用水量的5倍。作为高度劳动密集型项目,政府对这些项目青睐有加。中国水利部表示,正在进行的约3万个水保项目提供约100万个就业岗位。

从混凝土“摊大饼”到更绿色的城市  地方政府最喜欢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区道路、供气供水管道网络和公园等,这些项目占中国基础设施支出的一大部分。经过几十年的混凝土无序蔓延,重点正转向建设更绿色的城市。今年开工建设的华中(长沙县)“松雅湖生态新城”耗资约2000亿元,其中70%的面积将专门用于绿化和水源。这和北京附近正在建设的雄安新城的建筑与自然空间比例大致相同,如今全国各地规划机构都将此当作建设范本。

另一项备受地方政府青睐的投资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设施的工业园。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地方政府将通过发售债券筹集的约1/3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园。

长达世界其他地方两倍多的高铁通车里程  中国拥有4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地球其他地方高铁里程总长的两倍,且仍在开展数十个高铁项目。最具雄心的一条线路长1629公里,从四川省直通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该项目有望在2030年完工。整个项目总造价约3200亿元。中国今年表示计划到2035年拥有7万公里高铁,并建设改造5.8万公里高速公路。同时,中国城市仍在迅速新建地铁线路。

每年耗资4000亿元的数据中心项目  作为扩大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努力,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涉及在相对贫困的西部省份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以保存总部位于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公司产生的数据。建设8个数据中心集群(应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编者注)每年将耗资约4000亿元。

德国智库分析师格罗奈维根-劳表示:“中央政府将数据中心建设视为一种途径,旨在将数字经济带来的好处传播到沿海发达城市以外的地区,还能使中国国内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免受外部冲击。”

《环球时报》8月27日6版内容截图

作者汤姆·汉考克,王会聪译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