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缅甸大使:美缅关系渠道一直畅通

编辑:中国青年报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4-10-14 06:18:41 共170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美国前驻缅甸大使:美缅关系渠道一直畅通

 

美国前驻缅甸大使:美缅关系渠道一直畅通

http://www.workercn.cn 2014-10-14来源: 中国青年报

     10月13日,缅甸首次主办东亚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时隔两年再度访缅。奥巴马成行之前,美国前驻缅甸大使普里希拉·克拉普女士在华盛顿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解读了美国与缅甸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一个缅甸为何有两种叫法

  在中文里,缅甸就是缅甸,没有第二种叫法。但在美国,缅甸有两种不同的称呼,一个是“Myanmar”,一个是“Burma”。美国克里国务卿等高官在最近与缅甸高官的会晤中,都开始使用缅甸官方所采用的英语名称“Myanmar”,但美国政府的官方文件明确表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政策是使用‘Burma’来指代缅甸”。

  普里希拉把这种现象称为“一国两制”,表示这与政治有关。一方面,在英语中的“Burma”一词读起来要方便些,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缅甸政治现状的一种迎合。在美国,提到缅甸时用“Burma”,当美国官员访问缅甸时则使用“Myanmar”。在缅甸,美国官员与缅甸官方代表接触时使用“Myanmar”,与反对派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称民盟)及其领导人昂山素季会谈时则使用“Burma”,因为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民盟成员倾向于使用“Burma”。他们认为缅甸当局更改国家名称的过程不合法,是由军政府在1989年一手操办的,没有通过宪法程序。在缅甸国内,虽然这一问题已经没有过去那么严重,但依然存在。如果民盟及昂山素季将来上台,或掌握足够的政治权力,缅甸可能会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没有“大使”但不影响两国关系

  1988年,缅甸军方通过流血事件执掌政权,在1990年大选后拒绝交权给获胜的民盟。这两件事,在美国看来,是缅甸军方对人权和民主的严重侵犯。自此,除制裁外,美国在外交上也对缅甸进行孤立和打压。1990年,美国将美缅关系降为代办级,并一直持续到2012年。

  普里希拉表示,她不认同美国与缅甸22年之间没有保持全面外交关系的说法。事实上,包括她在1999年至2002年担任美国驻缅大使馆馆长的那段时间在内,美国与缅甸一直保持着全面外交关系。美国一直在缅甸派驻有武官,而因为对缅进行军事制裁,一些欧洲国家虽然与缅保持外交关系,但没有在缅派驻武官。

  因为美国国会不允许美国外交官向缅甸军政府提交国书,美国驻缅使馆的馆长就不能使用“大使”头衔。如果不提交国书,一国驻他国大使馆的馆长就不能使用“驻某国大使”头衔,这是外交惯例,但这并不影响美国与缅甸之间的外交关系。从1990年至2012年,美国在缅甸一直派驻大使,只是没有携带并向缅方提交国书而已。2012年8月,现任美国驻缅甸大使米德伟向缅甸总统登盛提交了国书,这才打破了尴尬局面。

    奥巴马政府加强对缅关系

  2011年3月,缅甸新政府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登盛总统表示,缅甸正在同时进行三种转型,从军事专制转向民主,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内战走向和平。

  普里希拉认为,缅甸当前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3年多来在推进民主改革、国内和解、新闻自由和人权等方面进展也很快。但缅甸仍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改革任务。

  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内,美国与缅甸之间的关系在继续发展,而不是如部分人士所说的陷入停滞。美国与缅甸之间已拥有大量的沟通渠道,高级官员访问、官方顾问之间的讨论及非政府层面的交流也很密切。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预算、美国在缅甸的项目等都在增加。

  普里希拉透露,美国正在积极地向缅甸各个政党提供培训,国际事务全国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等非政府组织,都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为2015年的大选提供帮助。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美国与缅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这类显著改变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现在需要的是巩固这种变化,这种巩固不表明停滞,而是说明美国推进与缅甸关系的努力进入了新的方向,正力图使把这些政治、经济上的变化机制化。

  当前,缅甸正在为大选做准备,大选对缅甸政治非常重要,美国也正与缅甸进行十分紧密的合作。克里国务卿刚刚访问过缅甸,奥巴马总统也将赴缅甸出席东亚峰会。

  当前,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正在力推《2014年缅甸人权和民主法案》,限制美国进一步加强与缅甸之间关系。普里希拉认为,美国国会针对缅甸的一些议案,很多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而不是确实关注缅甸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议员之所以致信克里国务卿或提出限制发展与缅甸关系的议案,只是因为他们反对奥巴马,想使奥巴马难堪,使奥巴马政府显得很糟糕,证明奥巴马政府的缅甸政策是一种错误。这一法案仍没有被通过,即便国会通过该法案,总统也有权对其进行否决。并且该议案中关于禁止对缅军售、向缅甸政府提供援助等条款,美国已经有了法律规定,议案没有新内容。

  11月,美国将进行中期选举,2016年还将举行大选。这段时间内美国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可能都与这些政治事件有关。如果在2016年,一个共和党人成为美国总统,这届共和党政府将继续当前的对缅政策,扩大与缅甸之间的交流,因为商业界和投资家是共和党人的选民基础,政府会听从他们的声音。当然,美国与缅甸的关系还得依缅甸的情况而定。美国“校准接触战略”的内涵就是这样。如果缅甸的民主改革进程出现变故,2015年的大选不自由、不公正,政府操纵选举,国内和平进程出现倒退,美国与缅甸之间关系就会趋冷。

  美在考虑缩小对缅制裁范围

  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第13037号行政令,宣布美国处于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其认定的缅甸军政府对民主反对派的大规模镇压。随后,美国财政部出台制裁对象名单,即“特别选定对象”,冻结该清单上的人的在美资产,并禁止美国公民和企业与名单内的个人及实体进行业务往来。如果违反,将被处以最高25万美元或相当涉案金额两倍的行政罚款;如涉及刑事问题,可能处以最高100万美元罚款和(或)20年监禁。

  根据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控办公室公布的资料,美国对全球的“特定选定对象”清单中包括两万多个组织和实体。该办公室基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安全目标,负责实施经济与贸易制裁,其所针对的是特定的国家与政权、恐怖主义、国际麻醉品非法交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其他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及美国经济的实体和行为。

  普里希拉表示,虽然对缅甸的“特别选定对象”约有200个实体,但其中自然人可能小于20个,其他的大多数为与缅甸军方有关联的一些企业。调整和减少制裁对象是一个复杂的法律过程,但美国当前已经将登盛总统、人民院议长吴瑞曼等移出名单,解除了对其制裁。将另外一些人士从名单中剔除的决定也已基本就绪。

  本报华盛顿10月13日电 刘平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