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识到,它需要一定程度的中国参与”
来源:参考消息智库
尽管美国和欧洲对中国作为技术超级大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但“就连美国也意识到,它需要一定程度的中国参与”。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8日在题为《中国电动汽车供应商寻求与西方进行技术合作,促进行业发展》的文章中说,中国电动汽车供应商具有成本较低、技术领先的优势,“即便是当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也必须购买中国的解决方案,以节省时间并获得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认为,虽然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和安全方面的担忧,但较低的成本和领先的技术将有助于它们获得西方公司的采购合同。
这些公司生产从电动汽车底盘、自动驾驶软件,到电池用钴镍制品等一系列产品。它们希望找到海外合作伙伴,尽管美国和欧洲对中国作为技术超级大国的崛起感到焦虑。
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悠跑科技创始人李鹏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与中国公司合作意味着外国公司的汽车研发速度会比传统研发快好几年,成本降低一半。
他指出,大众汽车去年与中国的小鹏汽车合作就是例子。此外,斯泰兰蒂斯集团将投资15亿欧元,与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零跑汽车公司合作。斯泰兰蒂斯集团在美国拥有吉普车生产线,在欧洲拥有菲亚特和雪铁龙两个汽车品牌。
▲2023年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媒体预展上拍摄的零跑汽车展区。(新华社发)
李鹏说:“这些全球性企业已经证明,即便是当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也必须购买中国的解决方案,以节省时间并获得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
悠跑科技上个月签署了一项合同,向总部设在纽约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奥林匹亚汽车公司提供滑板底盘。该公司还与总部在新加坡的菲茨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向欧洲物流市场提供电动汽车。
另一个例子是为中国近一半的电影院提供激光投影设备的光峰科技公司,它将为德国宝马公司的一些最新车载显示器提供激光技术支持。而深圳的元戎启行公司已在美国设有办事处,现在正在欧洲设立办事处,它主要提供针对无人驾驶的相关技术。
这一趋势凸显了中国人的信心,他们相信,贸易紧张关系和脱钩举措都将由于欧洲和美国对电动汽车技术的需求而得到克服,因为欧美企业在向智能和清洁能源汽车转型方面落后于中国同行。
总部位于北京的特里维姆中国咨询公司的副经理科里·库姆斯说:“就连美国也意识到,它需要一定程度的中国参与——可以对参与程度严格控制,但必需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研究在国外市场立足的新途径,而不仅仅是对外出口产品。这包括在欧洲和北美设厂和研究中心,以及与欧洲和美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着眼于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售,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已经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厂,并考虑在墨西哥也建立生产厂。这些潜在的投资主要是为应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的贸易调查以及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
中国的一些电池原料生产商采取了更为迂回的途径,它们通过与韩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进入西方市场。
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美中技术合作与竞争问题专家马特·希恩认为,美国可以发展自己的清洁能源技术,但也需要认识到在低碳技术方面可以向中国学习。他去年曾撰文说,向中国学习应该包括,允许加利福尼亚州与中国和中国同行围绕气候问题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允许研究方面的合作和跨境风险资本流动。但他同时也指出:“这需要勇气和创造力。”
监制 | 李颖
审核 | 何娟 李琦
编辑 | 杜直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