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华总商会“14天×24小时”昼夜驰援 架起中国救援队与灾区的“生命虹桥”
缅甸中华总商会
4月10日,仰光国际机场,缅甸中华总商会为最后一批中国救援队员举行了一场饱含深情的送别仪式。当队员们迈着疲惫却坚定的步伐走出候机大厅时,林文猛会长携商会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此。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商会会员的手传递着滚烫的温度,救援队员的手仍带着灾区风尘,这一刻,跨越国界的情谊在掌心交融。
紧握的双手,跨越山海的救援接力
“感谢你们跨越山海,为缅甸人民带来生的希望!”林会长激动地说,向队员们深深致意。一名救援队长眼眶泛红,用力回握对方的手:“是你们14天不眠不休的保障,让我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冲锋在前!”自3月28日特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缅甸中华总商会便吹响驰援号角。总商会连夜成立抗震救灾工作组,志愿者团队24小时驻守机场,提供24小时通关协调、交通接驳及后勤保障服务,为救援队开辟绿色通道,将救援队的入境通关时间压缩到了极限。救援队员通关后,保障车队和专机早已待命,确保救援力量“出舱即出发”。
在后续14天里,这套绿色通道、快速通关、航班协调、交通安排、食宿支援的高效机制持续运转。商会志愿者们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一批又一批救援队伍奔赴灾区做好各项协助工作。从4月3号,为曼德勒回到仰光的救援队协助在仰光的酒店住宿及顺利通关服务开始,至4月10日,随着最后一批救援队搭乘包机离境,商会机场与酒店保障组完成14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累计保障数十支救援队,数百人次的救援后勤保障。
赈灾物资点亮灾民希望之光
在保障救援队伍的同时,缅甸中华总商会同步组织赈灾行动,向重灾区曼德勒、实皆省及内比都运送赈灾物资。赈灾车队冲破晨雾,驶向震后满目疮痍的村庄。车内装载的不仅有衣物、毛巾、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还特别准备了太阳能灯、拖鞋等实用物资,以及向每位灾民发放的5万缅币现金。
在物资分发点,一幕场景令人动容——当志愿者打开标有"应急物资"的纸箱时,有灾民惊喜地发现一盏太阳能灯。"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房屋,但这盏灯让我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在电力供应因地震严重损毁的当下,太阳能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商会工作人员透露,此次赈灾特别注重物资实用性,如太阳能灯满足灾民夜间照明的基本需求;纱笼既便于穿着更便于清洗;饼干与方便面则解决的应急食品问题。分发过程中,物资箱的开启如同"开盲盒",灾民们在开启的瞬间流露出的惊喜与笑容,成为赈灾现场最温暖的画面。
目前,缅甸中华总商会仍在持续筹集物资,并计划根据灾区需求扩大援助范围。这场跨越国界的救援与赈灾行动,不仅展现了民间力量的高效协作,更用点滴善举传递着"同舟共济"的信念,为灾区人民带去重建家园的勇气与希望。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