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温州大叔闯荡缅甸18年,从异乡客变身亿万老板!

编辑:温州晚报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25-05-12 17:12:31 共283人阅读
文章导读 2007年,38岁的沈世安做了个大胆决定。他从温州苍南出发,带着一只编织袋,跨越2400公里的距离,毅然前往缅甸曼德勒……

温州晚报

2007年,38岁的沈世安做了个大胆决定。他从温州苍南出发,带着一只编织袋,跨越2400公里的距离,毅然前往缅甸曼德勒。陌生的土地,未知的前路,都没能阻挡他迈出闯荡的脚步。

此后18年,风雨兼程。沈世安从举目无亲的异乡客,一步步成长为扎根当地的创业者,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版图。如今身为缅甸温州总商会执行会长的他,回望往昔,那只编织袋是最特别的存在。它装着初来乍到的忐忑,更藏着温州人干事创业的拼劲,无声见证着这段不平凡的奋斗之路。

沈世安。受访者供图

01异国创业:

温州人在缅甸曼德勒

沈世安来自温州苍南。1989年,20岁的他就一头扎进了包装编织袋销售行业。时光流转到 2000 年,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沈世安毅然将工厂迁至陕西汉中,可即便如此,发展依旧艰难。

2006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一个在缅甸水泥厂当厂长的朋友邀请他去考察。“这里像80年代的苍南,遍地机会。”当沈世安踏上缅甸的土地,眼前的景象既陌生又熟悉。敏锐的他察觉到,这里的编织袋市场竞争远没有国内激烈,充满着无限的商机。

说干就干,沈世安拿出50万元,和当地华侨合作办起了小型加工厂。工厂起步艰难,只有 20来个工人,第一年仅生产200万条编织袋,主要供应水泥厂。缅甸的气候炎热,最高温度能达到四十多度,工厂供电也不稳定,一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电,没电的时候,只能靠发电机勉强维持生产,生活用电更是奢侈。

除了用电困难,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也成了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坎,但沈世安没有被困难吓倒。白天,他泡在工厂,手把手教当地工人掌握生产技术。夜幕降临后,他翻开笔记本,逐字逐句自学缅甸语。闷热的空气裹着蚊虫的叮咬,即便汗水浸透衣衫、皮肤上满是红疙瘩,他也从未放弃。靠着温州人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他咬牙扛过了在异国他乡最艰难的头三年。

沈世安的工厂。受访者供图

在他的努力下,工厂逐渐走上正轨。2010年,工人增加到100多个,产量达到2000万条;2015年,产量升至8000万条;到2019年,他又投资建设新工厂。如今,他在缅甸拥有两家工厂,投资已达7000多万人民币,近400名工人忙碌其中,每年生产近1亿条编织袋,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02商会担当:

危难时刻的中缅情谊纽带

沈世安在缅甸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他所在的缅甸温州总商会,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9月,曼德勒南部遭遇强降雨,山洪暴发。缅甸温州总商会许多会员企业受灾严重,沈世安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受访者供图

“先救人,设备可以再买!”2024年9月,曼德勒南部遭遇强降雨,山洪暴发。水位在短短两小时内迅速上涨,最深处接近三米,许多会员企业受灾严重,厂房被冲毁,员工被困。沈世安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历经数小时的努力,终于在当晚7点将最后一名被困人员成功转移,直至当晚11点,大家才安全返回。这次救援行动,展现了商会的凝聚力和担当。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沈世安迅速投入救灾。受访者供图

“像世界末日一样混乱。”沈世安回忆起地震当天的经历时说。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沈世安所在的曼德勒距离此次地震震中只有20公里。地震发生后,沈世安迅速投入救灾。

“中国救援队已抵达,我们昨晚开始参与救援。”3月30日,沈世安在朋友圈发了中国救援队抵达曼德勒的视频画面,并配上文字。面对43度高温,沈世安组织商会成员24小时轮班协助翻译、道路引导及后勤保障,助力各救援队成功救出9名幸存者。尽管联络处成员单位自身受灾严重,他仍带头组织募捐,紧急筹集物资支援灾区。

商会不仅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还积极促进中缅经济交流。缅甸温州总商会成立于2018年,从最初的同乡会发展而来,如今已有入会单位120家,成员约300人,行业涵盖五金建材、食品包装、编织、鞋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达 25 亿人民币,年产值及销售额约100亿人民币。近年来,商会为国内企业来缅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政策支持,帮助会员企业与各方对接。同时,商会始终热心慈善事业,积极捐资捐物,赢得了当地社会的广泛赞誉。

03心系故乡:

传播家乡文化,凝聚温商乡情

谈起故乡,沈世安提高了声量:“我们苍南的168黄金海岸线,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我带过好几批缅甸朋友回去,带他们看碧海青山,吃最地道的温州菜。”看着客人们惊叹于中国的发展速度,沉迷于温州菜的独特风味,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份对家乡的眷恋,早已融入他在异国的生活点滴。

即便在缅甸生活多年,沈世安始终不忘家乡味道。他常把温州鱼饼、鸭舌等特色美食分享给当地友人,还会亲自下厨做温州菜招待客人。“好几个缅甸朋友吃完就惦记着下一顿,总问什么时候再吃鱼饼。”他笑着说,言语间藏不住的是对家乡文化的珍视与传播的热情。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句温商的经典话语,正是沈世安早年打拼的真实写照。他凭借着温商骨子里的坚韧,在异乡站稳脚跟。多年来,他坚守诚信经营,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尊重缅甸习俗,与各界人士结下深厚情谊,大家都喊他“缅甸通”。在缅甸温州总商会,他积极组织节日活动,让漂泊在外的同乡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问及成功秘诀,他的回答质朴而有力:“诚实待人,守好规矩,真心尊重理解当地人。”这不仅是他的生意之道,更是温商精神在海外生根发芽的生动诠释。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