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外交概念泛化有损世界理解中国

编辑:世界和平论坛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5-07-10 12:36:05 共2428人阅读
文章导读 阎学通:外交概念泛化有损世界理解中国

 

阎学通:外交概念泛化有损世界理解中国

世界和平论坛

    功能介绍世界和平论坛是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外交学会协办,定址北京清华大学,自2012年7月以来成功举办三届论坛。本公众账号由论坛秘书处运营,展示论坛精彩内容以及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系主要学术活动。

  任何一个外交概念被泛化后,都会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性质变得不清楚,性质不清楚只能使得对方对中国失去信任,不会增加好感。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些服务于整体外交布局的、能够有效反映外交关切的战略概念,其中包括:2012年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提出的周边外交“一带一路”战略、“周边命运共同体”等。但遗憾的是,这些外交概念现今发生了被泛化的问题。比如,“周边命运共同体”变成了“世界命运共同体”。

  泛化的结果,使这些概念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对外交政策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容易造成世界各国不理解中国对外政策是什么。故此,外交概念泛化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和研究。

什么是概念泛化?

  “概念泛化”,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

  举两个例子:安全和保密。

  “安全”本意与“发展”有区别。“安全”是指对已有利益的不再丧失,但泛化后,人们认为“安全”也包括拓展利益。于是,“安全”与“发展”就无法区别了。安全概念被泛化,把“安全”理解为“发展”的一部分,实质上降低了“安全”的重要性。

  再来谈谈“保密”,它本意是说一个信息不能让人知道。但后来,为了说明事情重要,就把所有事情说成是秘密。比如,有的杂志为了说明其内容的重要性,定其为“内部参考”,注意保密。但其实保密的内容并不重要。当“保密”被泛化成了“重要”,因为重要而定义为保密,于是出现把所有信息都定义为秘密的现象,于是就不知什么需要保密了。到处都在保密,但结果往往是无密可保。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知概念泛化的危害。首先,当你把概念泛化后,这一概念便失去了边界,人们无法知道什么内容属于它、什么内容不属于它,无法理解它到底是什么。不清楚、不明确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概念泛化导致原有政策的适用性出现问题。原有政策本是在原有概念的边界内制定的。比如过去规定情报要保密,但泛化后,情报之外的重要信息也变成了秘密,这使得非情报性质的信息无法畅通流动。

  如今,概念泛化的危害正影响着中国提出的外交战略。

“新型大国关系”从有效到无效

  先看看“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边界原本非常明确,它是指世界级的大国之间的关系不导致两者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也就是说,不论柬埔寨和泰国是否发生军事冲突,它们之间都不存在“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解释中美关系:美国是现行的超级大国,中国是即将形成的超级大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发生战争;也不像冷战期间那样——美苏进行“代理人战争”。

  但很快,“新型大国关系”被泛化,不止中美是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印度、巴西、南非等国都称为是新型大国关系,中国跟所有地区大国都成为了新型大国关系。这时,“新型”不再指不发生战争了,因为中国与巴西、德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那么原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边界扩大了,“新型”泛化成了“友好”,而且“友好”的程度还不能达到“同盟”的水平。

  而后,“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扩散,渐渐扩散成为:中国与所有国家都成为“新型国家关系”,于是“新型”的意义更没有了。大家更不知道:“新型国家关系”和中国与他国的“旧型”关系有何区别?美国对此也产生了疑问,中国与所有国家都是“新型国家关系”,那么中美之间的新型关系还有没有特殊性?还有没有必要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官方不再使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新型大国关系”本来是对美外交的一个有效政策,但概念泛化之后就无效了。


  “新型大国关系”的泛化不仅影响中美关系,也影响中俄关系。原本,中美关系发展不够好时,才需要建设“新型”关系。建设“新型”关系的目的是防止发生强烈军事对抗、发生战争。但现在,中俄关系也被认为是“新型”关系,这是在降低中俄关系的水平。我们能把中俄关系仅定义为不进行战争吗?当“新型”被用到中俄关系,反而说不清楚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有何区别了。

什么样的关系不是“命运共同体”?

  同样的问题也拷问“命运共同体”。2013年提出的“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它也有明确的地理范围限制,意指中国与地理上挨着的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因为我们之间不仅存在经济利益,更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周边命运共同体”,强调了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

  然而,“命运共同体”也被用到了中国和各个国家的关系上。比如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被泛化到非洲、拉美后,原有的安全合作的意义便不复存在,因为中非、中拉之间是没有战略军事合作的。概念泛化之后人们会问:什么样的关系不是“命运共同体”?中国表示中非长期以来就是“命运共同体”,那么以前都是,现在还有什么要建立的吗?还有人问,中国与哪个国家不是“命运共同体”呢?

  甚至最后,中国又出现了“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说法,概念进一步扩散:中国和日本是“命运共同体”吗?如果是,中日之间还出现领土争端、主权争端?如果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仍是“命运共同体”,那么进行战争的国家是不是“命运共同体”?

  更令人讶异的是,两岸之间也有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到底是属于国际关系还是国内关系?到底是中国和国外政治实体的关系还是中国内部实体的关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更说不清了。

  继而,中国如何用“命运共同体”来指导中国的外交?如何用“命运共同体”来指导港澳台地区政策?

  任何一个外交概念被泛化后,都会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性质变得不清楚,性质不清楚只能使得对方对中国失去信任,不会增加好感。如果对所有国家做出相同的战略承诺,外界必然对此无法相信。

统一外交概念需要顶层设计

  最后简单谈谈“一带一路”。它是2013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外交概念,旨在把周边外交作为重点进行具体落实。但后来,“一带一路”的地理范围被泛化到了非洲、欧洲。原先“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发展与周边国家战略友好关系,后来内容泛化为经济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

  泛化的结果使得中国自己也不清楚“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战略、外交战略还是国家发展战略?战略性质不明确,指导具体工作就出现了困难,比如,修建铁路的第一目的是什么?是取决于是否有经济收益,还是有利于两国战略关系发展?

  我个人认为,目前出现外交概念被泛化的核心原因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出台缺乏协调。对国家提出的对外战略重大概念,各部门似乎各行其是,只要有单位认为概念好,就拿来用。抢资源、抢概念导致了概念的泛化。

  我认为,现在应该总结对外战略概念泛化所带来的问题,中国需要明确由一个相关部门统一进行战略协调。不仅协调各单位的工作,也要协调各部门的口径,对核心概念的使用口径需要一致。这也应成为顶层设计的内容。如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整体外交工作与外交形象。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