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人困境的根源(葛红亮 东南亚问题研究 )

编辑:东南亚问题研究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5-07-25 04:18:04 共2453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东南亚华人困境的根源(葛红亮 东南亚问题研究 )

 

东南亚华人困境的根源

2015-07-24 葛红亮 东南亚问题研究


    南中国海纷争久悬未决,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及与中国关系的突出因素。一旦南中国海“波涛汹涌”,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争端国与中国之间,势必会出现你来我往的“口水战”。


在“口水战”下,菲律宾、越南等国国内“反华”情绪不断滋长,而在这些国家内部则直接体现为对所在国华人、华人投资企业日渐持有的质疑、戒心等负面情绪。受此影响,以菲律宾华人为代表的东南亚华人华商,渐趋陷入两难境地,成为“夹心人”。


    南中国海纷争持续发酵,虽然相关争端方在南中国海发生高烈度冲突或摩擦的概率在下降,但各个争端方之间的外交“口水战”不断升温。特别是菲律宾提起强制仲裁以来,中菲间“冷暴力”日益升级,两国关系可谓是降至了后冷战时代的最低点。与“冷暴力”同期升级与发酵的,还有区域内不断升温的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政府在南中国海议题上面临着强大的民间舆论压力,甚而一度被扣上了“被动”“软弱”的帽子。虽然中国后来加强了南中国海巡航和维权的力度,但这也未能满足国内部分民众在南中国海议题上日益显著的大国尊严要求。


    2010年11月,《环球时报》主管下的舆情调查中心,曾在中国部分城市就相关问题开展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将近4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必要时应使用武力解决包括南中国海纷争在内的周边领土争端。这无疑深刻地揭示了,民间舆论对政府维权意志和力度的不满。


    与中国相类似,菲律宾、越南等其他南中国海争端方,也在国内面临着强大的民族主义压力。2014年5月,中国在南中国海部署钻井平台,中越两国关系骤然紧张。随后,越南发生了大规模反华排华暴乱,挂有中文字样招牌的工厂遭受暴力攻击,以致于部分工厂被迫暂时关闭。


    今年6月间,马尼拉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展开民调。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菲律宾人对中国信任极低,净信任度跌至负45%,是此项民调自1994年开始以来的新低。菲律宾、越南等国民众,在南中国海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由此可见一斑。但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同,这些国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直指的矛头,是中国及在这些国家居留的华侨华人。


    因南中国海纷争,地区安全态势并未摆脱“安全困境”的影响,且大有持续向高压发展的趋势。作为区域内国家友好交往的基础,民间关系也深受区域内民族主义情绪的不良影响。如果说,南中国海纷争是“高压锅”的沸点,地区内日渐膨胀的民族主义情绪,则是未来这口“高压锅”面临爆开危险极为关键的原因。


民族意识分裂问题值得关切


    因南中国海纷争,地区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压”,但这实质上只是盘旋在东南亚上空的“中国威胁论”在南中国海议题上的缩影。不可否认,在南中国海纷争中,东南亚华人的困境与这些国家内部日渐发酵的对华“警惕”“猜忌”与不信任民族主义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如果仔细审视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没有理由不相信,东南亚华人的困境,既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也是这些国家民族意识分裂问题的结果。


    除新加坡外,华人在东南亚国家中一直是少数民族。与中国人所理解的少数民族不同,华人在东南亚国家中有着十分独特的身份特征。其一,华人在人口数量上虽是绝对的少数,却在相关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工商业方面的突出成就,在为所在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遭致了所在国主体民族的嫉恨和遭到政策排挤;其二,东南亚华人与所在国主体民族统治阶层不同利益集团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而这种微妙关系既为华人影响选举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渠道,也容易使之受到这些不同利益集团间矛盾的侵害;其三,华人虽远离中国,但无不在内心深处保有泱泱大国所带来民族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和所在国主体民族的特权意识和“同化”政策,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冲撞。


    华人具有的独特身份是问题“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内部民族意识分裂问题。东南亚国家在战后纷纷独立,也大多致力于构筑一个相对统一的“国族”,例如马来西亚人。但是,针对人口数量少而地位特殊的华人,一些所在国主体民族当局,却常受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对华人奉行强行同化政策或打压华人的地位。


    受此影响,华人和主体民族间曾经长期存在着尖锐矛盾,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发生过大规模的排华和暴力袭击华人事件。如今,虽然这些国家内部各民族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区域内民族主义情绪“高压”,和主体民族所推崇的特权意识,华人仍然没能逃脱“夹心人”的命运。一旦南中国海“波涛汹涌”,在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华人、华商无不受到牵连,以至于这些人行为非常谨慎,唯恐被所在国主体民族误读为“心向大中华”。


    民族主义情绪向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作为诠释当政者奉行强硬政策的重要一方面,如若得不到严格的控制,又能严重地威胁到区域和平的维护和当政者的执政根基。对东南亚一些国家来说,民族主义情绪除了存在上述作用外,还对这些国家的民族问题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旦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得不到严控,极端民族主义蔓延(新媒体时代尤甚),不同民族的民族间隙和民族意识分裂问题势必加重。因此,严控民族主义情绪蔓延和采取正确的华人政策,需要得到东南亚相关国家当局的重视。


    正确的华人政策有赖于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华人和所在国主体民族及其他民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一致性。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整体发展了,这些不同民族才能拥有生存、发展与繁荣的共同根基。如有这个认识,及能对华人长期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中重要的“桥梁”作用给予充分认可,也就不难制定正确的华人政策。


    王赓武先生早在20年前就预示,一旦中国开始对地区发展扮演重大角色,每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华人,都可能成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宝贵资产。如今中国提出“中国-东盟(亚细安)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和倡议与东南亚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可以说,中国-东盟关系迎来了新契机,而东南亚国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为此,如何充分发挥华人的“桥梁”作用来搭中国的“便车”,考验着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当政者。若华人政策议题处理得当,东南亚一些国家华人的困境也就能迎刃而解。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广西民大亚细安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联合早报》,2015-7-23.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2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9 years ago 回复TA

一针见血,大陆更应该重视无形疆域的扩展,避免各东南亚国家反华惨剧重现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