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编辑:光明日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5-08-10 11:32:54 共211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5-08-05 CCTV4 作者:胡德坤 来源:光明日报

  战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但由于受冷战的影响,战后七十年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却受到西方的漠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为“被遗忘的盟友”,这是不公正的。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二战是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法西斯势力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对外实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其矛头所向,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无一幸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相继在意大利、日本和德国上台,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称霸世界、奴役全人类。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而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

  1937年日本精心策划“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采用了“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尽早结束中日战争,避免陷入持久战;中国则采用了“持久战”战略,将日本引入持久战之中。面对强敌入侵,中国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迅速形成了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呼应,共同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历经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重创日军。据日军作战记录记载,在上海作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极其顽强,即使受到炮击和包围也不后退,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日本参谋本部称“战况悲惨”。在上海战役中日军死伤达4万余人。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守军决死奋战,“顽强抵抗到最后”,战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是役,歼灭日军11984人。

  在敌后战场,1937年9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战役中全歼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七七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同年11月太原失陷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挺进华北、华中、华南敌后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1938年10月,在华北和华中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南和江北六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敌后战场,中共抗日武装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地袭击日军,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上述可见,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启后,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密切配合,日军在中国被迫进行两线作战,深陷于中国持久战的之中,导致其“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以武汉会战为标志,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平型关战斗中,115师某部的机枪阵地。

2、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夸口说,“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但战端一启,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日本不得不渐次增兵。到武汉会战时,日本将陆军34个师团中的32个师团,即94%的兵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到中国战场。

  在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数百万大军与侵华日军对峙,牵制和打击着日军。1939年至1944年,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作战,虽然中国军队败多胜少,但仍在与日军对峙,日本所期待的促使国民政府崩溃、结束中日战争的目标未能实现。1943到1945年,中国军队按照盟国的协定入缅作战,历经千辛万苦,付出了惨重伤亡,相继解放了缅北和收复了云南边境地区,打通了滇缅公路,恢复了中国的外援之路,也为盟军在缅甸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在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日军,壮大自己。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在山西五台山反“扫荡”作战中,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出动100余团的兵力,在华北敌后袭击日军,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使日军华北主要交通线全部陷入瘫痪,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后日本大本营便将对华军事作战重点指向敌后战场。从1941年至1943年,侵华日军集中兵力,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扫荡”“清乡”为主要形式的“治安战”。但中共抗日武装在反“扫荡”、反“清乡”战斗中成长壮大,使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1944年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展开了全面反攻作战,中共抗日武装正规军已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是中国反攻的主要力量。

  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始终打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战争结束时,中国战场的日军人数仍远超过太平洋战场。

  以上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亚洲主战场。1945年1月6日,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曾赞扬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人”。

3、中国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的世界战略,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

  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各国从来都是互相支援的,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支援了世界。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西进战略、结盟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的北进政策是以中国为基地攻占苏联远东地区。日本要进攻苏联必须先打中国,但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无力对苏作战,从而无法将北进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全力应对德国的进攻,为日本提供了北进的最佳时机。当时,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力主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但参谋总长杉山元反驳说,“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1942年12月,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激战,德国请求日本对苏开战,但日本因力不从心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此后,德国还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亦遭日本拒绝,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得以全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确保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时也表明,由于中国抗战的制约使日德各自为战,无法进行战略配合,成为有名无实的结盟,从而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对其各个击破。

  日本南进战略的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无暇东顾,给日本提供了南进契机。9月4日,日本因无法从中国脱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欧战。”1940年5、6月,德国击败英法联军,法国投降,英军退守英伦三岛,英美均疲于应对德国,东南亚和太平洋便成为防务薄弱地区,为日本提供了南进“千载一遇”的良机。7月26日,日本内阁决定将南进战略提上日程,但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给予了美国强有力的支持。1942年2、3月,日本大本营为防止美军以澳洲为基地发动反攻进行研讨,海军认为只有攻占澳大利亚才能遏止美军反攻,这就要从中国抽调大量兵力,但遭到陆军的拒绝。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转入战略防御,急需大量的陆军,但此时日本陆军主力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从而为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见,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才使美军能顺利地发动反攻作战,夺取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日本的西进战略是企图进军印度、印度洋,在中东地区与德意会师,迫使英国屈服,再全力对付美国。1942年春,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兵团”在北非向英军发动攻势,英军败退。5月下旬,德军进入埃及。德军的胜利,促使日本提出了西进作战计划。日本大本营认为,日本应与德意相呼应,进入西印度洋。7月11日,日本陆海军上奏天皇,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但同样是因为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本无力实施西进与德意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中国战场对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作用表明,中国既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军入侵。

4、中国努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就积极开展结盟外交。但除了苏联之外,美英等国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使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国际援助,长期在东方孤军奋战,备尝艰辛。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建议中美英苏等国成立军事同盟,终于得到了美英苏的响应。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反侵略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声明》,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为二战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的结盟外交终于有了回报,中国也被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但由于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败了清政府,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英政府于1943年1月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订立平等新约,其他西方国家也起而效之,中国终于从法理上取得了与各国平等的地位。

  中国与美英苏一起参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发表《关于普通安全的宣言》,宣布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开罗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将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因殖民扩张而攫取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为中国战后收复失地提供了庄严的国际保证,也为战后处置日本、重建东亚新秩序提供了国际法依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确认了筹备联合国的原则,决定由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宣示了盟国对日作战到底的决心,宣布了盟国对日处置的基本原则,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上述盟国首脑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签署的协议和发表的公告,大多都与中国进行协商、署名后公示于世,搭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框架,表明了中国在其中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中美两国首脑讨论了有关建立未来国际组织问题,建议成立由美英苏中组成的四国机构负责联合国总机构的筹建,后被英苏认可。1944年8月17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四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联合国筹备会议,通过了建立联合国的议案,确定了联合国建立的宗旨和原则。1945年4月25日,应美英苏中四国邀请,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议,中国与美英苏一起主持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和主要机构的职权。6月26日,举行了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中美英苏等国代表分别签字,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也在宪章上签了字。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中国正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4年到1947年,中国还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建。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弱国,在二战中敢于奋起反抗强大的日本法西斯,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始终是亚洲主战场,坚持持久抗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苏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并在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与美英苏并称为反法西斯四大国是当之无愧的。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千百万人的牺牲换来的。为此,捍卫二战胜利的果实,维护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好形势,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