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习奥委会」与中美「战略再保证」

编辑:香港镜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5-10-30 11:43:31 共2104人阅读
文章导读 神州动态「习奥委会」与中美「战略再保证」

 

 

神州动态

「习奥委会」与中美「战略再保证」

来源 : 香港镜报 、漓水清

有专家指出,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行,在脆弱中显示出韧性。中美关系的韧性来自于两国政府和民众对共同利益的基本体认。合作,两国就可以办有利于双方和整个世界的大事;对抗,两国就会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灾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逻辑,中方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就是要把中美关系的韧性发挥到极致,避免中美关系的脆弱性演变为两个大国的冲突与对抗。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下旬的美国之行,恰逢中美关系处在微妙时刻,用美国知华派专家的话称,两国关系正处在一个「临界点」。此次访美,当习近平与奥巴马坐在桌子前时,有很多涉及中美关系的重大议题面临「战略摊牌」。

学者指,中美关系正面临三项政策意涵的考验:即对现状日益复杂中美交往关系的再确认、寻求中美双方症结议题的再保证、以及希望建构中美关系再出发的新架构。此次「习奥委会」恰逢其时,将有助于两国关系的「战略再确认」和「行动再保证」。

中美关系面临「临界点」 

习近平访美是在一个微妙而敏感的时刻,甚至比他2012年访美时还复杂。美国的一些政客,如威斯康星州的州长不久前攻击奥巴马,认为他对华太软弱,包括这次的访问都应该要取消。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这次访美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有人将它与1979年邓小平的访美联系起来。但我认为,这次习近平访美所面临的挑战要远超1979年邓小平访美。」

近期,中美两国近期因为南海、网络安全等问题打了不少「口水仗」,甚至还充斥些许的火药味,双边关系显得颇为紧张。「知华派」美国学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蓝普顿对目前美中关系的走向「深表忧虑」,他甚至认为,目前中美关系已经处于一个「临界点」。

澳洲前总理陆克文指出:「在北京看来,美国坚决反对中国崛起……北京认为美国的对华策略有五大目标: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削弱中国、分裂中国,并且破坏它的政治领导力。」 而据陆克文的描述,美方对北京的表述也不怎么积极:「北京的长期政策旨在将美国彻底逐出亚洲,以便在这一地区建立中国的势力范围。」

另外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中国非常衰弱,无论是经济状况、治理能力,还是环境保护、军事实力好像已经差不多不行了。因此,上述两种观点是想把美国的对华政策引入歧途。

对于今次习奥委会,李成认为,奥巴马会给予习近平足够的尊重。对习近平的尊重,不仅仅是对他本人,更重要的是对13亿中国人的一种尊重。中国是美国许多重要领域的合作伙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全球很多关键性的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对美国来说,中美之间重要议题包括网络安全、东海南海和人权,奥巴马会强调这三个问题。尽管种种原因造成习近平访美面临诸多挑战,但一次成功的访问,能显示出习近平作为领袖的外交技巧。中国的外交团队需要对海外有清醒的认识,要和美国民众进行对话,进行良好的沟通。

事实上,这已经是习近平本人第六次访问美国。在2013年第五次访美时,习近平本人曾透露:「我第一次访美是在1985年,那时我还在河北省工作,第二次和第三次访美时我在福州市工作,第四次到美国时在浙江省工作。」

六次访问美国,这在中国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从中透露出习近平是一个知美派的中国国家领导人。这样的优势,将有助于他与美国民众以及政治人物沟通。

对于中美关系面临临界点的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我想中美若发生冲突,对双方都是不幸,没有哪一方能够承受冲突的代价。在我观察中美关系发展的近五十年中,有关「临界点」的说法就出现过好多次,但事实上我所经历的八任美国总统、五任中国领导人都采取了同样的政策,所以我们必须合作。他建议中美双方领导人通过建立专人或专门小组联系的方式进一步使保持密切沟通。

习访美两个破例三大看点 

观察人士注意到,这次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至少有两个不同寻常的破例:第一,提前公布习访美消息;第二,习这次访美「出奇地长」。

今年2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时接受了奥巴马的邀请,确认将于今年9月正式访问美国。提前7个多月公布访美消息,这对中国两国而言都是打破了惯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明明表示,元首的国事访问一般都是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商议妥当后,在临近访问前一两个月对外宣布。这一次,美方打破常规率先宣布邀请习近平访问美国,而习近平通过与奥巴马通电话,在短时间内确认了访问。双方提前七个月将访问确定并予以对外公布,这在元首外交中十分罕见。

第二个破例是,习近平这次访美「出奇地长」。访美之行将从922日在西雅图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之后会到华盛顿,参加外事活动,最后将到纽约,928日在联合国总部演讲,这是对美国进行的一次时间长、行程密的国事访问。

对于这次访问,有以下三个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中美投资协议(BIT)谈判。目前中美相互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对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协议已经谈了多轮,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应加紧工作,争取尽早谈成,为两国经贸关系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多方信息显示,习近平此次访美或促使已持续7年的中美投资协议(BIT)谈判在本次访问中取得突破。有中国商务部官员透露,「这次应该会有突破。」

「谈判如果取得实质性推进,可以成为中国经济一个突破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但他同时提醒,鉴于谈判还面临很多实质性分歧,期待能在这次访问中结束谈判是不现实的。

二是,会否签订引渡条约。目前中国要求美国协助缉拿与遣返中国潜逃美国的要犯,完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而美国是否合作,亦完全基于它的「善意」与「眷顾」。可是,如两国有引渡条约,则中国的要求等于是一种权利;而美国的正面响应是一种义务。所以,为了加强美国与中国的司法合作,双方签订引渡条约,是合理的措施,也是明智之举。

三是,会否签署第四个联合公报是最大的看点。中美之间目前的三个公报已经过去30多年,中美关系的实力对比以及合作的层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亟须一份新的公报来为今后的中美关系定调。本次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各方也很关心能否达成中美之间的第四份联合公报。

现在距离中美之间最后一份联合公报的签署和发表已经过去30多年了。中国在成长,美国在改变,中美关系的性质和影响今非昔比了,其所依托的世界也大不相同了。如果能达成第四份联合公报,不仅可以顺应两国学术圈多年的呼吁,而且也将为奥巴马留下一笔重要的政治遗产,这份联合公报的签署也将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习近平此行应关注会否提及新时代的联合公报,打破中共一直沿用旧公报的惯例。

过去数年来,用什么样的新的政治文件指导两国关系,在双方高层和战略学界头脑中一直是个若隐若现的问题。20111月,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在《纽约时报》撰文主张中美缔结一份新的历史性的联合公报。后来,李侃如、基辛格等知名人士均曾表达过相近的愿望。来自美方的最新动议由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蓝普顿发出。他201556日在世界中国学论坛会议上所作的引起广泛关注的演讲建议,中美发表「第四个联合公报」「阐明一、两个主要观点」,规划一种远见:「第一,世界已经改变、权力分布已经改变,均势和稳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让任何一个国家来主导都不足以达到均势的稳定;第二,两国将会通力合作,并与别国合作,共同建立和调整当前的经济和安全机制,以反映新的现状」。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并不认为中美第四个联合公报有多大可能性。如果有第四份中美联合公报,它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在两国之间达成共识,重申、延续已有三份联合公报至今仍然具有意义的精髓部份,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而一旦以第四份联合公报为壳重新谈判,无异于在中美之间引爆一颗埋藏已久的政治上的定时炸弹。要么,双方就得巧妙绕开这个难题,把第四份公报的焦点聚集在那些两国能够达成共识的问题上。

习奥委会有助中美「战略再保证」

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三项政策意涵的考验:亦即针对现状日益复杂中美交往关系的再确认、寻求中美双方症结议题的再保证、以及希望建构中美关系再出发的新架构。有评论认为,前两者是北京与华盛顿的可能共识,但是再出发的新架构则很难在近期有所突破。 

中美关系的再确认是指双方将再次肯定中美互动交往关系的延续与不变。奥巴马上台之后,虽然中美关系纷争不断,但这段时间也是中美关系迈入成熟阶段,虽然利益冲突面不断浮现,但是更凸显双边关系已经到了深刻且互相依赖的地步。

近来,受到部份议题的冲击,华盛顿充满对于中国的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国会与保守主义者都不吝表现出对中国崛起的强烈质疑。中国需要与美国维持好的交往关系,甚至需要美国持续在东亚的存在与经营,因为无论从中美经贸关系或是美国对于东亚和平与安全的影响力,都还不是中国可以不顾或取而代之的;此外,中国目前两大任务是确保中国崛起发展与稳定,而这都必须和美国维持良好关系才能达成。 

中美关系历来有?复杂性的一面,当下中美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针锋相对」,另一方面又为高层往来密切沟通。纵观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走过的历程,既有波折不断的时期,也有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台湾、西藏、人权、宗教、贸易、防扩散等问题时常对中美关系造成冲击。随?形势的发展,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不断产生,比如近几年美方一再炒作的网络安全问题。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更是与中美关系的发展形影不离。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中美之间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深度持续加大,双方对话、磋商的机制越来越完善,目前达到了90多个。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指出,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行,在脆弱中显示出韧性。中美关系的韧性来自于两国政府和民众对共同利益的基本体认。作为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两国就可以办有利于双方和整个世界的大事;对抗,两国就会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灾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逻辑,中方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就是要把中美关系的韧性发挥到极致,避免中美关系的脆弱性演变为两个大国的冲突与对抗。

贾秀东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中美关系有?足够的韧性,这是两国之幸,世界之福。但我们绝不能把中美关系的韧性作为当然,因为中美关系还有其脆弱性。中美关系的脆弱性来自于美国的任性。美方还时常会任性地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美方基于维持自己战略优势地位的思维,对于中国的崛起有?难以抑制的战略猜疑。可以说,美国的任性撕扯?中美关系。正如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本不是争端方,却为自己的战略利益任性地介入,徒增中美战略互疑。要增加中美关系的韧性,两国就需要扩大合作,管控分歧,美方更要管控住自己的任性。

此次「习奥委会」将是双方一次「战略再保证」的良好契机。毫无疑问双方将对如何管控分歧进行「再确认」。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甚至在合作的同时也有竞争。这种复杂多元的局面恐怕会长期存在。处理得好,能造福双方;处理不好,则会滑向恶性竞争甚至冲突。因此,十分非常有必要对彼此战略意图作出「再确认」,对共同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做出「战略再确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阮宗泽指出,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是提升中美合作的重要契机。为此,中美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重申对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定承诺。在2013年的「庄园对话」和2014年的「瀛台夜话」中,两国领导人都表示要朝这一目标相向而行。新型大国关系绝非高冷话题,强调的是,中美共赢,而非你输我赢,这关乎两国人民根本福祉。

二是以合作塑造中美关系。中美在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议程。挖掘潜力、拓展思路,中美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三是以对话处理分歧。有些分歧是结构性的,一时难以解决,可以寻求建设性管控之道;一些分歧则是新出现的,如网络安全,如何共同制订有关规则需要对话,动辄挥舞制裁等大棒只能适得其反。

总之,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两国肩负重任,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开创大国关系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专家指,如果此次习奥委会中美关系顺利达成再确认与再保证,将双边关系维系稳定或至少冰释误会,两国的交往互动将更加全面与深刻。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战略再确认」,更需要「行动再保证」。如果双方能把战略共识和良好意愿充分转化为行动,这将是两国之福、世界之福。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