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脉搏 坎坷曲折的中国航母之路

编辑:香港镜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5-12-15 10:44:45 共1982人阅读
文章导读 军事脉搏 坎坷曲折的中国航母之路

 

军事脉搏

坎坷曲折的中国航母之路 

来源:香港镜报   江小舟

    从中国要不要发展航母,到中国发展航母分三步走战略的确立,中国的发展航母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航母不仅是大国地位的象征,还是海上利器。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研制航母,大连船舶重工正紧锣密鼓建造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二艘航母,标志?中国已完全掌握了建造航母的核心技术。

    中国确立的分三步走发展航母的战略,在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已入列两年多时间,为培训中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及检测中国制造的各类航母设备,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目前,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二艘航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美国海军的专家预测: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将于2020年前真正形成战斗力。届时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尤其是核心军事能力,将获得大大提升,从而使中国海军逐步实现由近海防御性海军向远海防卫、远洋控制性的强大海军的根本性转变,真正成为国家的名符其实的战略军种,为实现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海权、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迈出跨越式的至为关键的一大步。国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日趋强大的,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能够有效地履行使命任务的海军,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需不需要航母

    中国研制发展航空母舰,完全是出于确保国家海防安全和领土完整与统一,维护中国合法的海洋权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的战略需求。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在需要不需要发展航母这个战略问题上,一波三折,严重困扰并制约?中国海军的发展。中国是屹立在太平洋西岸的濒海大国。为了确保海防安全,维护海洋权益,中国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海洋国家海军的强大与否,其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拥不拥有航空母舰。这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问题,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军方高层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1987年3月下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一位美联社的记者向中国军方的发言人提问:中国是否有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这位发言人回答说「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美联社在当天发表的评论中,用一种揶揄的口吻说道:「中国已公开宣布不搞航空母舰,加上大型水面舰艇的匮乏,这意味?中国海军更像是一支在沿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这篇评论的结尾还断言: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至少30年。

    南沙在呼唤中国航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海关系缓和,东南沿海相对平稳,南沙问题成为摆在中国海军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交通的战略要冲,东北面有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西北面是越南的金兰湾,是通往非洲、欧洲的咽喉要道。目前探明共有露出水面的岛屿25个,明暗礁128个,明暗滩77个,这些岛屿所含海域占我国南海海域的38%,面积为80多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已进入海洋经济的新时代,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蕴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丰富的水产资源、各种稀有矿藏等战略资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其他资源。然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趁中国文革动乱之际,从上世纪70年开始,不断非法侵占南沙的岛礁达30余个,使中国南海海疆的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由于南沙群岛远离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海南岛1600多公里,而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机又因航程太远,没有空中加油机,因而无法对在南沙海域巡逻执勤的舰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掩护。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南沙群岛的现实,使中国海军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而又紧迫的挑战。

    南沙群岛的现实,也牵动?国人的心。「建造航空母舰,建设强大海军」,成了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航母热」。

    自1982年8月,中国宣布裁军100万后,中国军队建设进入其后郁闷的、长达数十年的「忍耐期」。「军队的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军队要忍耐。」邓小平对军队的高级将领如是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且不说由于西方技术上的封锁,中国对建造航母的诸多技术上的关键难题尚未克服,国家预算中的军费开支十分有限,只有区区上百亿人民币,再加上西方媒体炒作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和国内「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海军关于建造航母的诉求,只能被最高统帅部束之高阁。中国错失了一次发展航母的极佳机遇。

    太平洋从来就不太平

    太平洋从来就不太平。上世纪90年代,在有「台独教父」之称的李登辉的引领下,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坐大。中国面临?台湾被分割出去的现实危险,台海形势紧绷。中央军委将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转到了东南沿海。1996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前夕,为遏制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势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奉命在东南沿海举行大规模的实兵实弹演习。为了给岛内的台独势力撑腰打气,美国悍然派出了两个航空母舰大队游弋于台湾以东及东沙群岛东南海域对我进行威慑。东南沿海海域战云密布,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由于中国海军没有航母,无法以航母战斗群对美国的航母进行反威慑。为了不示弱,军方高层决定动用核潜艇这一「撒手?」,最终迫使美国航母退到东海以东、东沙群岛东南海域150海里以外。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加快了「台独」步伐。2002年5月至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又一次奉命在东南沿海举行了海上封锁、打击敌航母编队,登岛作战等针对性很强的军演,给岛内的「台独」势力以极大的震慑。演习结束后,一位高级将领在总结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中国海军有了航母战斗群,台海一旦有事,只要航母战斗群不停地围绕台湾岛航行,就能有效地对台湾实施封锁,强敌的航母大队也再不敢轻易干预介入台海战事,就足以对岛内的「台独」势力形成威慑,根本不需要这样兴师动众搞军演。

    研制航母,再次被摆上了中国海军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令人遗憾的是,当时高层并未认识到航母这一海上利器,既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同时又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发不发展航母已成为制约建设强大中国海军的瓶颈。因而在90年代中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明确要求海军不要再向军委提出要研制航母的议题。

    「中国不造航母,我死不瞑目」

    说起中国航母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一位已故的中国高级将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母奠基人。他就是曾任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邓小平曾称赞刘华清是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中最懂装备的。1979年邓小平复出后担任总参谋长时,刘华清是总长助理,后擢升为副总参谋长。1982年9月接替叶飞担任中国海军第三任司令员。上世纪80年代的南中国海波诡云谲,当时的中国海军只有中小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要维护中国南海的主权捉襟见肘。有鉴于此,刘华清首先提出:中国海军要思考建造航空母舰的问题。1984年初春,刘华清在海军装备工作会议上说,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但等并不是指无所作为,我们要先开展建造航母的相关论证。其时,恰巧英国准备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竞技神号航母。刘华清闻讯后,力主即使海军一、二年不造新舰艇,也要买下这艘航母,作科研和训练之用。可惜的是,这一高瞻远瞩的建议,未能获得首肯。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的许多军内外著名专家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等战略任务需要出发,建议海军发展航母。

    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向军委领导汇报海军装备建设两大问题:一是核潜艇;另一个就是航母。刘华清说,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航母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海军能遂行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航母的发展不只是海军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的大问题,一定要从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海洋战略全局出发,准确定位,慎重决策。这也是刘华清代表海军,对「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会搞航空母舰」之说法的正式表态和响应。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胆略、气魄和勇气的。

    此后不久,刘华清又提出了超前培养航母人材的设想。1987年9月,9名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广州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院学习,这就是后来港澳媒体报道中的「神秘的飞行舰长班」。中国「辽宁」号航母的首任舰长李晓岩即是从这个班毕业的。1987年9月,刘华清升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交接班时,他再一次嘱托中国海军第四任司令员张连忠上将:一定要加快研究论证中国自己建造航母的步伐。中国不建造航母,我死不瞑目。

    担任中央军委领导后,使刘华清得以从整个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上思考、谋划中国建造航母的问题。他向海军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七五」期间搞好整体论证,「八五」期间搞好航母关键配套项目的预研要求,并多次批准海军、中船总等工业部门的专家,赴美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考察航母,国防科工委还邀请了俄罗斯航母设计专家来华讲学,使军内外领导和专家们加深了对航母和舰载机大系统工程的认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海军和中船总等相关部门的众多专家卧薪尝胆,潜心研究三十余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掌握了建造航母的核心技术,使中华民族建造航空母舰的梦想一步步变为了现实。

    姗姗来迟的中国航母

    中国迟迟不能研制航空母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时国力不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军队的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的大背景下,下拨给中国海军每年的军费中编列的装备经费,连造一艘导弹驱逐舰的钱都拿不出,还遑论什么研制航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海洋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美、英等国的一些学者甚至断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未来。21世纪必将是海洋的世纪,海军的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更加需要海洋,更加离不开海洋,对于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中国来说,海洋不仅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更具有无与伦比的安全意义。建设一支强大的、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具有现代综合作战能力的海军,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以及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已时不我待,刻不容缓。2004年8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研制航空母舰的重大决策。

    尽管中国研制航空母舰之路充满坎坷,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在各方面的共同拚博努力下,仅用了短短的8年的时间,就提前实现了建造首艘航母的既定目标,结束了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母国家的历史。

    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成军,以及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母,将在中国研发航母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航母编队是一个大型战斗群,在航空母舰如何管理、舰载机驻舰、海军现役和在建的主力舰艇如何衔接,以及战斗群怎样使用等方面,中国海军随?第一艘航母的服役,正面临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中国至少需要5艘航母

    在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下,中国实现航母战略三步走。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后,可以将海军的各种现有的海上力量完美地融合成一体,从而在编制体制、作战样式等方面产生质的变革,形成一个攻防兼备的强大体系,使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的兵力形成为一个有力的拳头,大大增长海上的打击距离,大大增强海上的打击威力。彻底终结以往面对海上威胁时出现的鞭长莫及的尴尬局面,有效地制止住任何对中国海洋权益的侵犯行为。

    中国是一个濒临西太平洋的海洋大国,中国管辖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海域达3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要拥有强大的海权,海军仅拥有一艘航母是远远不够的。美、英的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要履行使命任务,至少需要3个全天候的航母战斗群,编列5艘航空母舰。中国在加快建造第二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同时,正加快研制核动力航母的步伐,并已在关键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可以预料,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时间已为期不远。

    中美应避免新的海上冷战

    中国的第一艘航母的成军,意味?在亚洲将出现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多国同时拥有航母的局面。(韩国的两栖攻击舰、日本的「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应划归准航母。)加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横须贺驻泊的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原本就不太平的太平洋将更加波诡云谲。美国一直将航母作为显示实力、进行威慑,应对局部冲突或战争的重要战略力量。因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航母频率最高的国家。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意图要挑战美国的地区和全球军事优势,也没有任何追求地区军事霸权的战略目标。中国不发展美国福特级那样的大型航母,就是一个明证。美国一直担心中国的航母将针对谁?用在哪?是否要用于限制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兵力投送能力等?实际上这是对中国谋求军力现代化实质的误解,而这种误解源自对中国军队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高度缺乏的起码信任。

    中美两国的航母未来应避免在海上的对峙。因为这种海上对抗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局势失控,往往会导致走到末日冲突的边缘,对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需要奉行预防海上冲突的战略,需要极其谨慎和明智的危机管理,同时真诚地同中国共同构建持久的海上安全合作伙伴关系,避免新的海上冷战。在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时,美国应和中国进行全面的合作而不是对抗。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