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中国女先生

编辑:香港镜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6-07-28 12:19:26 共180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特稿 中国女先生


 作者: 羊之杭


    杨绛先生晚年的寓所——北京南沙沟小区——在我每晚散步的必经路线上。好几年前,我就知道先生在此居住,有时碰到从小区里走出老者,总不免多看几眼,万一是先生呢?不过即便真是,我大概也只会问候一句「先生好」——先生在现代汉语里多指成年男性,为什么要用「先生」称呼杨绛女士呢?这……直到今年5月,看到内地媒体在杨绛先生去世后纷纷转载一篇题为《人间已无「女先生」,天堂再会「我们仨」》的文章后,我才开始思考。

 

    「先生」在古语中多有「老师」的意思,而古时老师又大多是男性,这才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但事实上,「先生」一词最开始并不是「成年男子」的专属用词。旧时称说书的女子为「女先生」。据《歌场忆语》记载:「姑苏琴川有女弹词,女说书出现,易须眉为巾帼,人悉呼之曰『女先生』」。民国时代女性开始解放,有女性当了教师,大众也谓之「女先生」。有些女性作家或女性名人也被称为先生,是取其最初的衍生意义,即「文人学者」、「长者」、「尊者」之意,杨绛的「先生」称谓就从此而来。

 

    被尊称为先生,杨绛当之无愧

 

    1911年出生于北京的杨绛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毕业于清华大学,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学、戏剧和翻译领域建树颇丰。

 

    在清华求学时,杨绛已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1933)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1934)都受到任课教师朱自清的嘉奖,并推荐至《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1936年《璐璐》还被林徽因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此后,杨绛又创作了喜剧《弄假成真》、《游戏人间》及悲剧《风絮》,延续英式戏剧传统,讽刺人性的弱点,幽默人生的悲欢,柯灵赞她「解剖的锋芒含而不露,婉而多讽」。

 

    抗战胜利后,杨绛译自哥尔德斯密(1730-1774)的散文《世界公民》的一段,题为《随铁大少回家》,受到翻译名家傅雷的称赏。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翻译了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在翻译领域,杨绛先生最为人瞩目的成就莫过于贡献了《唐吉可德》最经典的中文译本——她是首位将西班牙文的《堂吉诃德》翻译为中文的人。

 

    1958年,年已47岁的杨绛下决心「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未完译稿历尽磨难,在文革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总算逃过劫难……1978年4月,终于得以出版。

    「文革」后,杨绛先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以干校生活为题材的纪实散文——《干校六记》。这本书的文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成为了她的散文代表作,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有美国学者称它是「20世纪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部」。

 

    对于自己那部描绘解放初思想改造运动中各类知识分子身心历程的长篇小说《洗澡》,杨绛说:「《干校六记》是真人真事,而这本小说完全是假的,没有一个真的人,没有一件真的事,也没有我本人,但是我所写的情况气氛是完全真实的。」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作家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谈杨绛自然绕不开钱钟书。

 

    美联社在对杨绛去世的报道中这样介绍她:「她是一位多产作家,而且还嫁给了另外一位同样有名的作家。」

 

    杨绛和钱钟书超越死亡、高于生命层面的感情一直为世人称道。他们二人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相濡以沫63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志清称,「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有一对像他俩这样才华高而作品精、晚年同享盛名的幸福夫妻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这样沉重的悲伤降临到87岁的杨绛身上。虽然有无尽的痛彻心扉,杨绛的坚毅还是让她挺过了生命的难关,依然沉静地度过接下来的岁月,坚持写作,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文字表达出来——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七万余页,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三卷《容安馆札记》、178 册外文笔记;2011年,二十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面世。2014年,103岁的杨绛新书《洗澡之后》出版,这是她98岁后为其小说《洗澡》所写的续作。

 

    「最后一位被称呼先生的女性」?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为自己105岁的人生划上了句点。有香港媒体撰文纪念,称其为「最后一位被称呼先生的女性」,引发了陆港媒体的讨论。

 

    有媒体指出,「先生」这种「民国范儿」的称呼,后来在台湾、香港等地,反倒不如改革开放之后的内地流行。因为台湾、香港,包括新加坡的华人圈里,受西方文化影响更大,「先生」与「Mr.」的对应更强,所以一般不用来称呼女性——他们觉得「博士」比「先生」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敬之情。还有媒体甚至细数了中国现当代史上能被称为「先生」的女性——一共六位,分别是杨绛、冰心、宋庆龄、林徽因、张兆和胡絜青。不过据笔者所知,中国当代「女先生名单」可不止这么短。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叶曼,知名汉学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资中筠也都被后生们尊称为「先生」。

 

    当然,女先生不仅存在于「文科生」中,中国科学界也不乏受人尊敬的杰出女性。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李佩是另一位中国「女先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的13年间,总共办了600多场。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甚至在学术圈里,从香港给她带东西,只用提「中关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她的座上客。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