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负责任大国在边界争议中的作为

编辑:联合早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7-07-28 09:39:28 共1520人阅读
文章导读 包淳亮:负责任大国在边界争议中的作为

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地区,绝大多数都是人迹罕至的山脊。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在东部推进到了传统分界线,让印度在那里完全无险可守;但是中国随后撤军,把流水湍湍、森林密密的那些地区留给了印度。

很多人对此不能理解,但一般都指出撤军是基于后勤考量,另一说是中国不寻求以武力改变边界,战争只是对印度前进政策的不得已反击。或者,中国当初的撤军,就是为了让印度多一点安全感。

倘若中国军队前进到紧贴着阿萨姆平原的山头,中国固然多了一些面积、一些人口,但是这些土地与人口对中国的实力,其实没有多少帮助。为了她们,中国反而得与印度结下更加长期、深刻的仇怨,而搬不走有紧挨着的邻居,真的会让双方都不好受,还不如中国退到人迹罕至的山脊上。“邻居可相爱,篱笆不能拆”,若没有篱笆,恐怕迟早撕破脸。

如果不是当初后撤,过去半个多世纪、类似最近一个月的对峙,只会更加频繁、更加剧烈的上演,也更大的虚掷中国的精力。当初的领导人拥有巨大的权威,为后代省下了非常多麻烦,决策过程与执行结果瑕不掩瑜。

一些网民对中国当年的撤军不满,对现在的克制忍让不满,不过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喜欢在前线冒着挨黑枪的危险。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喀什米尔无休止的冲突,足以为今者戒。

那些表示“不满”的中国人,可以从历史得到许多启迪。印度是一个核大国,拥有百万军队,经济正在起飞。但是,印度也是一个在社会经济层面远远称不上现代化的国度。在中国拉大与印度的差距后,印度的“自强变法”恐怕才要上演,与昔日中国“中体西用”呼应的“印体中用”、与“德先生、赛先生”呼应的“党先生、路先生”等意识形态在挣扎后可能出现。

印度有可能崛起,也可能陷入财政破产、各邦割据分裂的恶性循环当中;其实南亚的许多国家都不无崩溃可能,其中也有与中国颇为友善的国家。人口上亿的国家的崩溃,将产生巨大的涟漪,甚至需要为数庞大的维和力量来重建秩序。

在前几日的印巴冲突后,中国曾表示愿意扮演和事佬,印度婉言拒绝,不过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急。下一次大海啸、大地震、大污染、大核灾,中国还是得伸出橄榄枝,随时准备积极行动,扮演好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在美国一些政治人物的包庇、怂恿下,美国军情体系在缅甸、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许多国家,或支持游击队,或煽动政变,或支持镇压,或直接下场参与军事行动。

中国愈来愈拥有力量,但是力量不必虚掷,该更多的用于建设、而非破坏。中国的力量主要用来光明正大的推进地区治理,例如以“一带一路”协助巴基斯坦起飞,而巴基斯坦也调派万人部队维持沿线安全,如此互惠互利,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不须对印度搞小动作,中国将一如既往期望印度得到发展,但也得做好局式急转直下时的准备。印度东北的“鸡头”如果哪一天折断了,不会是因为中国发兵南下、或在背后搞鬼,而是因为印度中央的内政外交政策失当,造成地方离心离德。中国至多是后发制人,或者协助维和,不会寻求占领更多的土地。

对于当前的边境争议,中国应该邀请国际记者团到现场采访报道,甚至将此事提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讨论。金砖五国机制、上合组织或许也可以发挥一些功能。谁是谁非得先在国际社会形成公论,再有下一步行动。中国是准备要担当国际社会领导者的国家,维护秩序更多得靠规则,而不能仅靠拳头,这次边界事件就是一次锻炼。

作者是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