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张对朝强硬的中国鹰派声音渐强

编辑:FT中文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7-09-07 15:23:00 共1685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国主张对朝强硬的中国鹰派声音渐强

朝鲜弹道导弹(资料图

随着朝鲜核武器和导弹计划的升级,中国“专家界”同情朝鲜的声音已渐渐消失,反之,主张对朝强硬的鹰派群体正在壮大。

朝鲜核武器和导弹计划的升级,打击了本已经饱受批评的中国鸽派专家群体,这部分人主张北京对难以捉摸的邻国采取较温和的对策。

长期以来,中国主流学者一直坚信,解决半岛危机的唯一途径是打造与平壤的经济纽带,甚至默许朝鲜成为核国家。他们称,制裁只会适得其反,军事行动更不可想象。

但这一观点正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更多的核试验震动着中国东北各省的大地。平壤的所作所为及其不断升级的挑衅言辞已经激怒了北京,后者曾押上自身的声誉,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 Un)。上周日的氢弹试验——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引起了中国境内大地颤动。

中国的“专家界”是窥探中国大体上不透明的外交政策机器的最佳窗口。今年,同情朝鲜的声音已渐渐从报纸的评论版和学术期刊上消失。

在谈到中国国内那些继续敦促对朝采取温和立场的专家时,智库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er for Global Policy)主任韩磊(Paul Haenle)说:“他们还在,但人数越来越少。”

相反,中国主张对朝强硬的鹰派正在涌现。虽然北京的官方声明倾向于保持缓和矛盾的讲话要旨,但中国高校和智库的专家们正越来越多地谈论以强硬手段对付平壤的必要性。

“对朝鲜的制裁仍缺乏力度和全球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琏瑰周二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制裁不起作用,也不够强力。”

不久以前此类观点还会被公开打脸。在今年4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提到张琏瑰支持制裁的观点时,中国外交部答复称:“关于这些问题,你应该只听中国政府的说法。”

但如今,鸽派声音正在被削弱,悉尼大学(Sydney University)教授詹姆斯•赖利(James Reilly)表示,“这一群体正在萎缩,而认为加强制裁是个好主意的群体正在扩大。”赖利即将出版一本关于中国经济管理的书。

今年4月,中国官方报纸《环球时报》也成为了支持制裁的鹰派。该报在一篇社论中提出要限制对朝鲜的石油供应,但并不支持实行全面禁运。上周日朝鲜最新核爆后,该报称更严厉的联合国制裁“不可避免”。

南京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朱锋在7月的美国《外交》杂志上表示:“现在是中国彻底从全局出发,封堵所有裂缝,从而向朝鲜发出明确信号的时候了。”

这些专家之间的辩论,几乎是中国国内针对这个最重大外交政策问题之一仅有的公开讨论。社交媒体上提及朝鲜的内容会被审查,报纸也只能引用最官方的声音。至于官方是如何思考的,外界完全无从知道。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支持联合国对朝鲜逐步加大的制裁,同时压制着华盛顿方面希望采取更多惩罚措施的愿望。

朝鲜约90%的贸易是与中国进行的。中方认为进行更严厉的制裁或将引发社会危机或者朝鲜政权垮台。虽然很多西方人会为这样的结果欢呼,但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本国边境上发生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以及失去一个关键的缓冲国(如果朝鲜半岛统一的话)。许多专家都赞同的观点是,经济发展会让朝鲜变得不那么好战,同时变成一个更友好的邻居。

当中国去年对平壤实施更严厉的制裁措施时,一些专家公开质疑这种做法。延边大学教授张寿(音译)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形容朝鲜是一件“武器”,是一块“中国可以用来与美国等国打交道的筹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俊生主张“利用各种方法促进中朝共同发展”,包括增加对外援助、欢迎平壤加入北京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

中国外交部下属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崔磊在新加坡一家报纸上发表文章称,朝鲜应该被允许加入核俱乐部。“坚持不承认朝鲜拥核似乎已无必要,”他写道,“我认为,可以考虑采取印巴模式,默认朝鲜的拥核事实,但不给予其合法地位。”

如今,专家声音的变化似乎预示着一种转变。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谢淑丽(Susan Shirk)在朝鲜最近这次核试验之前表示:“在那些准备抛弃平壤的学界人士与仍试图通过不施加太大压力维持与金氏政权关系的政府之间,分歧越来越大”。

然而,没多少人幻想专家的劝告声将会左右中国政府的想法。韩磊提醒说:“决定因素是政治,而非专家观点。”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