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人近百年状况简介(高景川)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3-08-27 23:55:40 共3680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华人近百年状况简介(高景川)

 

缅甸华人近百年状况简介

高景川

尊敬的中国政协副主席万钢阁下暨贵宾们:

尊敬的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阁下暨使领馆领导们:

尊敬的缅华各界代表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祖籍中国福建的缅籍华人,家族在缅甸侨居有近百年历史, 今天我简单谈谈缅甸华人近百年来,在缅甸经济舞台上曾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早期的中国移民,大多数来自中国沿海广东、福建一带, 当年坐帆船,漂洋过海, 赤手 空拳上岸,来到缅甸。当年缅甸是英国殖民地,经济繁荣,可经济命脉大都主宰在英资公司和印度商人手中,当初来缅的广东华人大多数从事木匠、打金、打铁等技术性行业,因需卷衣袖工作,所以缅甸人称呼他们短袖华人,而当年福建人多经营茶店和杂货店,卖米、茶叶和农副产品,不需卷衣袖,缅甸人民至今仍称福建人为长袖华人,凭着刻苦耐劳,勤俭奋斗,广东人有发展到大木材商、大金铺的,福建人也有发展到大米商、米厂主的。但是最大的出入口行业和制造业却仍然大都掌握在挟着巨资到来的印度商人和英资公司手中。成功的华人大企业家如凤毛麟角,家喻户晓的有大米商曾广庇, 经营石油和海运的林振宗和曾斐声国际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

    缅甸在公元1948年独立,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也是和平共处五则原则的倡导国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缅甸经济最繁荣的黄金时期, 缅甸又是亚洲三大米仓国中最大的国家,华人丶华侨生活安定,除了保存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外,又能接受缅甸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能顺应国情,融入当地社会, 与缅甸人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迅速在各经济领域取代英资公司的地位, 此时华文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期也是中缅两国的蜜月期,两国领导人和代表团互访不断,建立了深厚的胞波友谊, 缅甸华人在两国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中起作穿针引线和搭桥作用,当年祖国的领导人,从周恩来总理时起,就对中缅两国友谊非常重视,他对海外华侨的指示是: 〝心向祖国,面向当地〞,鼓励我们融入当地社会,〝 不能忘记老朋友〞 是周总理终身格守的准则,至今仍言犹在耳,在祖国最艰苦的年代,周总理仍然指示昆明至仰光的中缅航线不能间断,为了中缅两国友谊,可谓用心良苦。

    公元1962年以尼温将军为首的军人夺取政权,翌年又将全缅商店、工厂、学校全收归国有,同时三次废除钞票,进行长达26年的军人统治, 这时期,经济萧条,华人与缅甸人民一样,谋生困难,生活维艰,由于锁国政策,国际间正常的贸易往来几乎完全停顿, 此时中、缅和缅、泰的边贸生意却悄然盛起,弥补了市场空缺, 当年在缅的一部份华人, 尤其是广东人,因谋生困难,又有较好的海外关系,忍痛告别这第二故乡, 再次移民,远走他乡。 而凭地缘优势,从中缅边贸生意中崛起,又能顺应潮流的云南华商却日渐发展起来。  中缅边贸中,缅方存在很大逆差,必竟缅甸能出口中国的产品并不太多,缅甸是农业国家,是世界上仅次于加拿大的豆类出口国,所以主要出口中国的是农副产品诸如绿豆丶芝麻,海产品如鱼干丶虾米,和季节性水果如西瓜丶芒果等等,但进口数量却很多,除了日常用品外还有工业原料,如石腊、烧碱、绵纱、布料等等。

    公元1988年缅甸军人政府实行第二次的军人统治时期,有限度地实行市场经济,走较宽松的经济路线, 开展一系列的经济建设, 如水利发电、公路、桥梁以及迁都的城市建设,这是缅甸经济转捩期,此时开始涌现一批高胆远瞩,能把握机会,积极参予缅甸国家建设的商界精英,内中不乏华人翘楚,他们在成功的同时却也不忘回馈社会,建学校丶医院也做各种慈善工作,造福缅甸国家和人民。

    缅甸从公元1962年到公元2010年, 在封闭了近半个世纪后, 终于举行民主选举,步向国际社会,进行一连串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涌进,步伐之快,瞬息万变,  不但令外界瞩目,看傻眼, 也令本地商人当局者迷,不知所措, 本地华商 虽有了更宽广的施展空间,却也迎来更多困难和挑战,如何把握机会, 跟上时代脚步,与外资, 尤其是中资合作, 共创双嬴, 将考验着新一代华人企业家的睿智。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作简单报告,敬请领导们给予指点和教导,并预祝贵宾们访问成功,凯旋而归, 也祝福在座各位事业进步, 生活愉快,谢谢!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2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9 years ago 回复TA

请问华人有没有微信群?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