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文化巨匠们险些成为埋葬中华语言文化的“罪魁”?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1-29 06:31:20 共148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近代中国文化巨匠们险些成为埋葬中华语言文化的“罪魁”?

缅华网 伊江树

第12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曼德勒举办之时,来自马来西亚的代表,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向所有与会代表赠送了第13期及第14期的《东南亚华文教育通讯》。对这样一类探讨华文教育的杂志、论文等,见得多了,也就没有多少兴趣。回到自己的地区,将之放在学校的图书室中,也没有多少人来翻阅。这也怪不得,这是学术刊物,不是小说之类东西,自然引不起多少人的兴趣。

 

但偏偏有一位朋友C君借去阅读了,而且多日之后还来找我,说想商谈这中间一篇文章的内容。那是第14期中印尼保华国际汉语教育管理中心毛箭先生的文章“汉语、汉字与海外汉语教学”中所提到的有关汉字改革的事。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曾有人认为,人类语言的书面符号都应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文字一概视为落后文字,------西方人认为汉语是落后语言,不适合现代技术和媒体。”

“可悲的是,包括当时所谓的文化巨匠也有不少人持废除汉字的主张。谭嗣同、钱玄同、陈独秀、吴玉章、鲁迅、刘半农、瞿秋白、蔡元培等都曾发表过这样或那样废除汉字的表述。------没了汉字,他们------只能是埋葬中华语言文化的‘罪魁’。”

C君就这一段文字询问我的意见,说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这么一大批五四运动前后期间的新文化运动的文化巨匠,怎么会险些成为“埋葬中华语言文化的罪魁”?

 

这一段叙述使我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老实说,我们虽然从小就学习汉语,接触汉语,但对汉语的本质,汉字与其他文字究竟有什么差别,则完全不知晓,也没有去比较研究过。当时的想法只是:学好汉语,能读懂一些中文书报就够了,谁还有心思去探讨那些“理论问题”呢!

第一次对汉字的本质有较深刻的了解,是在当年通过缅甸高考(十年级会考)后,在未上大学之前,有一大段假期之时,大量阅读家里的中文藏书,其中有几本兄长们当年读过的高中语文课本,这当中有鲁迅先生的“门外文谈”这么一篇文章,这时自己才算对汉字与其他文字的差异有了一些了解。原来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它是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我们目前接触最多的缅文、英文等却都是表音文字。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字地死记,而英文、缅文却是拼音文字,掌握几十个字母就可以发音书写了,差别实在太大了。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一文中就说道:“中国的文字,对于大众,除了身份、经济这些限制之外,却还要加上一条高门槛:难。”“单是这条门槛,倘不费他十来年功夫,就不容易跨过。”

这一段话当时就引起我们的深思:汉字确实有其天生的不足之处。那时缅甸国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我们曾听说有的模范扫盲村只消三四个月的功夫就可叫当地的村民摘掉文盲帽子。当时有人认为缅甸政府官员可能是在吹牛,可是后来发现确有其事。由于缅文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33个字母及一些元音辅音的拼写法,很快就可以进行阅读和书写了。但中国的扫盲活动能够这样快速地帮助那些不识字的人摘掉文盲帽子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鲁迅先生说不费他十来年功夫,就不容易跨过这个文字关,这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的情况。后来经过语言学家、文字专家们的探索。虽说不用十年的时间了,但至少也要花三五年的时间才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我们当时在华文小学学习,小学阶段至少要读6年才算有了一定的根基。可后来华校收归国有后,许多同学、朋友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几年下来,所学过的汉字有一半就忘光了,这也间接证明了汉语难学、难认、难记的特点了。

所以当年很多语言学家、文字专家都想到汉字改革的问题。中国大陆在建国后不久就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探索文字改革之路。简化汉字就是其中一种方法,后来又推出汉语拼音方案,准备把汉语改成拼音文字。而在更早之前,日本、朝鲜、越南等原来采用汉字的国家也进行了文字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那个时代期间,诚如印尼毛箭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许多被人们视为“文化巨匠”的大人物都发表了关于文字改革的各种建议。幸亏,他们的各式各样的建议并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也可能是改革工程过于浩大,一时不能马上开展)。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打字机主宰办公室的年代时,汉字由于其的先天不足的条件,无法于拼音文字竞争,因而也更加坚定了主张汉字改革的人们之决心。

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计算机(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电脑)代替打字机主宰了办公室,这时有的人认为汉字终将被彻底驱逐出办公室了。可没想到峰回路转,汉字这一次居然在这高科技产品上取得了一席之位。在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汉字解决了在计算机上的输出输入问题。而且其在这方面的使用一点也不逊于其他拼音文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汉字不用再进行大手术性质的改革,也可以在现代媒体传播方面广泛使用了。至此,呼吁汉字改革的声音也才完全沉寂下去了。当然,在这里也有人感到“后怕”:如果当年人们不顾一切坚决加快推行汉字改革,作为方块字的汉字完全被废除掉的话,今天的中华文化、汉语言、汉字将变成一个怎么样的怪物了呢?

近代中国文化巨匠们,险些成为埋葬中华语言文字的“罪魁”,其历史背景就是如此。

但,我们能过分苛刻要求百年前(五四运动到明年就是100周年了)的这些文化巨匠吗?当时谁又能预料到七八十年后的计算机年代来临时,汉字能再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乘上高科技的列车呢?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