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缅甸的国际NGO与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上))||青年之声•落纸有声

编辑:SRC絲路夥伴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2-19 04:08:55 共2284人阅读
文章导读 漫谈缅甸的国际NGO与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上))||青年之声•落纸有声

陈光 SRC絲路夥伴

    根据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2017世界捐赠指数报告》显示,缅甸连续5年荣登榜首,被调查的缅甸国民中有91%一个月内参与过捐赠,51%的人参与过志愿服务,除此之外,近年来,世界主要的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如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美国和平队、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纷纷“进驻”缅甸,派遣国际志愿者,实施志愿服务项目。

    为什么在人们印象中,相对封闭、落后的缅甸能够蝉联世界捐赠指数之首?什么样的“魔力”和“魅力”,使得如此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钟情于缅甸?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培育出了国际NGO活跃的“沃土”?这对于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本期青年之声之落纸有声推出陈光的文章《漫谈缅甸的国际NGO与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

    陈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先后在高等院校、乡镇人民政府等任职,曾担任联合国第三期合作项目经理,现为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共同未来国际志愿服务项目创始人及理事。

一、缅甸“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

    缅甸在军政府统治下,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都受到了严格管控,国家封闭。始于2010年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措施,让缅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西方社会解除对缅甸的制裁,缅甸正在迅速“拥抱”世界,这为境外势力、资源、人员进入创造了条件。

01经济开放奠定国际NGO进入缅甸的物质基础

    北京到仰光已经开通一周多班的航班,昆明到仰光更是有一天多班飞机往返,凸显中国边疆与缅甸的密切往来。仰光机场最醒目的快餐厅是肯德基,直到2015年缅甸才开设第一家肯德基,如今在仰光的大商业区,肯德基已不稀奇。

    仰光的电子一条街遍布着华为、VIVO、OPPO的广告牌,据说几年前,一个手机sim卡要好几千美元,还要靠关系才能买到。从2013年开始,缅甸通信行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外国企业获得经营牌照,3年内移动用户增长10倍以上,物美价廉的中国手机成为普通缅甸百姓的必需品,这个国家也一下子从固话通信跨越到智能手机的阶段,而facebook、twitter等成为年轻拥趸的热门手机应用程序。

    仰光街头九成汽车都是日本二手车,公交车是中日韩退休的大巴,车身的广告、文字还都是原样。机场有免费领取的杂志和地图,专门介绍日本料理、日资企业,据说都是日本企业赞助提供,由此我们也可以管窥到日本在缅甸的影响力。

    而商场里则更多地能感受到泰国的影响,包装食品、阿迪耐克等运动服饰,大部分从泰国进口,有的商品干脆挂着泰国价签,按泰铢折算价格。

    经济改革后,缅甸的商业和私有银行兴起,因此换钱不必再到黑市,很多银行ATM机都能使用银联卡取款。即便如此,华人地下钱庄的汇率要更划算,并且能够实现国内存款,缅甸取款的功能。

    仰光老城区不大,能见到不少外国游客,出租车司机和小商贩都能简单用英语交流,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开放和国际化水准,当地导游说:目前来缅甸观光,最多的是泰国人,中国人取代日本人成为第二大游客群体,欧洲人要再往后排了。

    经济开放,必然少不了华人的参与,除了矿产、房地产、翡翠、木材等传统上中国人参与较多的行业,手机销售、娱乐业等也出现中国人身影。几个在缅甸的朋友从事中文教学、公益服务、法律咨询等领域的工作,显现出缅甸方方面面的商机与活力。

02政治开放加快缅甸“西化”进程

    经济开放给百姓带来的好处自不必说,政治上的变革更加令人瞩目。当前不是大选年,并未看到像很多国家那样政客头像遍布街头。日常生活中则能察觉到政治开放带来的诸多变化,最直接的当属境外网站和社交软件的解禁,这些立即成为青年人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

    除此之外,仰光街头有很多书店和报刊亭,放在醒目位置的不是教辅读物,而是政治读物,有介绍缅甸地方武装领导的、赞美昂山素季的、评价西方领导人的,还有很多英文读物,不仅出售TIME、The Economist等英文杂志,有一种“资料选编”,针对一些特定话题,将所有西方报刊报道和文章汇集成册,没有书号,就是简单排版的印刷品,售价合人民币大概6块钱一本。

    随便翻看了“中国在非洲”“中国与朝鲜”等几个话题,汇编文稿的发表时间大都在3个月内,时效性很强,选取的文章来源为New York Times、Wall Street Journal、Foreign Affairs等。这种感觉,很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充斥各类出版物,各种思潮汇集。这当中,西方的观点和信息显然占据了主流。

    不容忽视的一个历史背景是,缅甸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对缅甸现代化发展,包括在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缅甸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大学——仰光大学,就是英国殖民者仿照牛津和剑桥大学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仰光大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它是东南亚地区青年向往的头等学府。可以推断,缅甸的精英阶层在政治态度和发展理念上亲西方(马来西亚学者在2017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召开的东南亚青年智库论坛上发言观点),精英阶层的立场必然会影响到缅甸改革的方向。

    政治开放,带来的是价值观、政治倾向的多元化发展,自由、民主、公民社会等西方价值观很快地被青年所接受,这些价值理念不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落实在缅甸选举和街头政治实践当中,缅甸政党本地的社会组织,也聚焦人权、平等、少数民族保护等西方政治中常见的“热门”话题,参与到社会和政治生活当中。

    而反观缅甸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是将中国与支持军政府独裁和专政联系在一起,早在2006年,笔者曾在香港浸会大学遇到一名缅甸留学生,他就认为中国对缅甸军政府的支持,助长了其独裁专政,对缅甸百姓是一种伤害。除此之外,缅北的少数民族问题始终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部分人认为中国在助长缅甸与中国接壤几个邦的分离倾向,因此缅甸民众对中国的感情很复杂。对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认同,恐怕无法与西方相提并论。

    今年以来,由于西方政府批评昂山素季在罗兴亚人问题上采取的措施,缅甸百姓对西方的态度有所变化,在大金塔参观时,导游说西方人不理解缅甸,不了解罗兴亚人的情况,支持昂山素季和政府的措施,表达对西方国家不满,并对俄罗斯和中国说了不少溢美之词。内外部政治形势的变化是否会影响缅甸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只能拭目以待。

03社会活跃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政治松绑,带来的还有社会领域的活跃,大量国际NGO进入缅甸,带来资金、项目以及工作岗位。世界主要的国际志愿服务组织都落户缅甸,开展项目,并派出国际志愿者,参与到缅甸的改革开放之中。据UNV统计,2013-2016三年间,7家主要的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共派出273名国际志愿者,其中韩国国际合作组织在3年内派出73名志愿者,项目遍及缅甸全部15个省级地区中的9个,志愿者平均服务时间长达22.3个月。而今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也派出了共计23名中国志愿者到缅甸服务。

    国际NGO工作人员的待遇,对比缅甸当地收入水平来说,相当体面,而且大部分NGO到缅甸都是带着资助发展的项目,因此给缅甸民众留下NGO不缺钱,还很慷慨,在NGO任职是一项很体面的白领工作。

    在本国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下,以及国际NGO的帮扶下,缅甸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社会工作也成为一项新兴职业。如前文所述,经济、政治的开放为社会开放和活跃奠定了基础,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筹措资金,这当中西方国家的捐款是很大一块,支持经济发展、倡导人权、促进公民社会,这些议题都是西方基金会和NGO关心并擅长的领域。而缅甸多年的封闭和制裁,导致发展落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有很多待完善和补充的地方,不管是现实性还是理想化的需求,都催生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

    很多人怀念中国的80年代,百废待兴,思想自由,社会活跃。而今的缅甸,正经历着与之相近的一个阶段。不少人赞叹当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给了各国政府博弈的空间,给了企业和NGO施展拳脚的机会,也给了创业家们发挥的舞台。

    未完待续……

文:陈光

图:陈光

编辑:李海帆,Kelly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