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日,中日走出相互战略消耗

编辑:环球时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5-11 10:48:06 共1511人阅读
文章导读 李克强访日,中日走出相互战略消耗

环球时报 作者 社评

    李克强总理赴日本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问日本,翻开了中日韩合作和中日关系新的一页。日方非常重视李克强此访,媒体评论如潮。对中日关系实现转折并且保持比较好的改善趋势,双方舆论的乐观都在增加。

    与此同时,谨慎也是众多评论的一个特点。人们普遍注意到中日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认为这一关系去年以来的向好变化在形成趋势的同时仍有脆弱性,需要双方认真维护。

    对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改善,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中日舆论不应掉入双方谁更希望改善关系,谁更有求于谁的思维。事实是,过去七八年两国关系的高度紧张让双方都蒙受了外交损失,增加了两国在各自其他主要外交方向上的成本。改善中日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谁更急于做这种改善是无益的讨论,有可能造成误导。

    第二,中日要处理好围绕中国崛起而产生的各种效应。日方要避免采取会被广泛认为是遏制、牵制中国崛起的行动,尊重中国作为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增加国防力量的权利。中方则应体谅日本被中国力量超越的复杂心态,不主动用言行去强化它。两国要尽量减少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敏感与中国对日方各种反应的敏感交叉刺激,避免对对方行为的过度解读。

    第三,要切实加强对现有分歧的管控,随时考虑己方言行对对方可能造成的困扰。双方要围绕一些难点加强沟通,建立规则或者默契,坚决避免某个具体摩擦释放出破坏两国关系全局的能量。

    第四,两国官方要承担起引领民间友好互视的责任。事实证明,营造中日友好气氛靠民间打头阵是不牢靠的,由于历史积怨深,两国舆论场很容易“一点就着”。北京和东京需要不断展示官方的友好姿态,巩固强化中日友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引导力。

    第五,要扩大中日的文化交流。与中美和中韩文化交流相比,中日近年来的文化交往无疑落后了,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影视节目流行中国的情形相比,这一落后更加明显。文化交流少了,相互即使有好感,也会变得又淡又浅。而中日恢复、扩大文化交流的市场化条件相当多。

    东亚社会流传着一种看法:邻居难相处,国家间远交近攻很正常。中日都应彻底摒弃这种旧认识,走出传统地缘政治思维,认真探索实践这两个重要邻国的共赢之道。

    要看到,社会规模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中国的综合力量肯定会超越日本,但是日本的发达与精致构成了它独特的力量源泉。一衣带水的这两个国家有战略上互补的巨大潜力,相互不容对方将造成两国的重大错误,化彼此消耗为互相借力对两国建立积极有效的周边外交格局都是决定性的一环。

    没有谁能逼北京和东京对抗,但是如果中日在两国关系中放纵各自的情绪,那么外界可以从事挑拨的机会和方式都不缺。而且,世界上真为中日对峙而惋惜的国家恐怕很少,看热闹的是多数,从中牟利的亦不乏有之。因此,推动中日关系朝着不断扩大友好合作的方向前进,是两国最理性和最有智慧的选择。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