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周建闽:岛内因素乃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变量

编辑:中评社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6-19 11:55:15 共1852人阅读
文章导读 【观点】周建闽:岛内因素乃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变量

中评社

全国台湾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于12日在河南省许昌市举行。(中评社 海涵摄)

全国台湾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于日前在河南省许昌市举行,中评社常务副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董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教授周建闽在发言中试图从多个维度探寻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并指出,岛内因素是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主要变量。

周建闽认为,台湾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与内部的矛盾冲突,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变量。“这些变量既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严重阻碍,这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认识的两岸关系发展基本参数。”

周建闽在发言中试图从多个维度探寻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并指出

岛内因素是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主要变量。(中评社 海涵摄)

殖民历史的流毒远未消亡

周建闽谈道,今天台湾社会内部无论是“统独之争”,还是“蓝绿之争”,几乎都与台湾的殖民历史以及殖民社会遗留下来的“皇民化”问题有着密切联系。他解释说,台湾的“皇民化”运动虽然已成历史,但其精神遗毒却延续至今,毫无疑问,整个殖民统治时代,是对两岸关系的最大伤害,其流毒远未消亡。“这是所有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人们必须深加重视的,”周建闽表示。

谈及台湾的历史,周建闽介绍说,自“甲午“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赔款割台的“马关条约”后,台湾自此成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后台湾才回归祖国。

殖民历史虽长达50年,但是大多数台湾同胞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族群认知。“一部台湾殖民史,也是一部台湾人民的抗日史,”周建闽说道。他指出,为使台湾同胞屈服,日本从早期的武力镇压,到中后期有限度的怀柔政策和“皇民化”政策,台湾社会也因此发生了分化和撕裂——一部分中上层阶级改换门庭,以成为“日本人”为荣。对此,周建闽认为,其遗毒流传至今,今天台湾社会变态的“哈日热”与此密切相关,众多台独头目也大多是这种“伪日本人”(如李登辉、辜宽敏)或其后裔(如蔡英文、苏贞昌等)。

周建闽表示,国民党接收台湾后,为维持其独裁统治,对台湾的日奸们并未进行甄别与清算,而这些“伪日本”族裔在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期间,附随日本殖民者从台湾民众身上榨取了血汗营养,成为台湾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他指出,所谓“抗日穷三代,台奸富子孙”,就是台湾社会在日本殖民时期与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真实写照。周建闽继续介绍道,台湾解严后,这批人在李登辉等台奸的内应下,又从原来的工商界与专业人士阶层混入政界,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人士,主导了台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发展趋势,“台独”就是在这样的土壤和政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怪胎。

矛盾辨证体下两岸关系发展的崎岖路

何为两岸对立统一的“矛盾辨证体”关系?周建闽解释说,1949年国民党刚刚退败台湾之后,两岸关系在“一个中国”的帽子之下,始终围绕着主权的主导权和代表权之争而延续和展开,这段时期的两岸关系,是一种严重敌对状态下的两岸关系;在军事斗争完全失利,夺取中国大陆的主导权已然绝望以及在国际社会争夺中国的主权代表权失败后,蒋经国领导下的台湾国民党当局逐步回归现实,开始了本土化进程,但他也不敢或不愿放弃“反攻大陆”的口号,“跃马中原”始终是众多国民党人心中的野望。“不可否认,尽管理念不同,目的不同,但在这样一种对立状况下的两岸关系在‘一个中国’概念下,却奇妙地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关系,成为一种‘矛盾辩证体’,”周建闽总结说。他认为,这个“矛盾辩证体”,其内在逻辑关系是“内战逻辑”,其外在形式是相互排他式的“一个中国”。

周建闽指出,直至今天两岸对立统一的“矛盾辨证体”关系依然存在,只是其表现方式大为缓和且被岛内的“统独之争”所影响和替代,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表现:

其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大趋势是和平、合作、发展,加上大陆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和对台政策大变化,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促使岛内政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当局被迫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并在老兵和台湾社会的抗议下开放探亲,打开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周建闽认为,这是两岸关系打破冰封,突破发展的重大历史性进程。

其二,两岸关系的开放和发展在实践层面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又促使两岸官方以“白手套”——“两岸两会”的方式举行正式商谈,达成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周建闽认为,对于“九二共识”,在台湾岛内有所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认知,这个认知的基础与排他式“一个中国”模式完全契合。他指出,尽管两岸双方对此表述的认知并不一致,但总体而言其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共识,彼此也就默契地接受了“九二共识”这个概念。周建闽表示,“汪辜会谈”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的,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其三,国民党对“中华民国”体制和宪法的坚持,成为反对台独的制度武器,但也成为影响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阻碍。周建闽认为,“中华民国”及其宪法,始终是蓝营人士坚持的法理基础和意识形态符号,这也是绿营台独势力绞尽脑汁想要打破和改变的意识形态标志及法理障碍。他指出,在国民党内,随着其本土化进程,党内不少本土派人士不再以“反攻大陆”、“逐鹿中原”为理念,回归现实,以台湾意识为依归;但其与绿营最大的区隔就在于是否认同和坚守“中华民国”及其宪法,即“法理一中”上。

周建闽表示,这也是吴敦义们坚持“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而不同意洪秀柱提出“深化九二共识”的“一中同表”论述的关键所在。他认为,由于这种认知上的固化和传统反共思维,导致两岸关系在2008年后马英九国民党执政时期虽然有了很大发展,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30年来的重大突破——两岸直接三通目标的全面达成,但两岸关系无法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开两岸之间的政治谈判并迈向和平统一。同时,周建闽还认为,也正是因为国民党对两岸统一心存抵抗,故虽然在两岸民间交流的层次上来往热络,但在官方的制度层面上始终未放弃敌对心态,未能破解两岸既有的对立统一“矛盾辨证体”关系;加上长期浓厚的反共意识形态宣传,使台湾民众无法摆脱恐共心理,为民进党操弄反中仇中的台独意识形态奠下思想和舆论基础,使民进党得以迅速做大,再度夺取了台湾的执政权,致使两岸关系严重恶化。

周建闽最后总结道,两岸关系本是国民党的强项,也是其唯一可以说服台湾民众免除台独带来的战争恐惧,实现和平发展、形成共议统一最佳愿景的政策论述。“但由于国民党固步自封,未能摆脱传统思维和论述的桎梏,丧失了对两岸关系和台湾未来发展愿景的核心论述,”他表示,政党的灵魂在于核心政策论述,失去党魂的国民党成为政治上的行尸走肉,不仅丢失了政权,也由于没有理念,呈现出一盘散沙的乱象。周建闽认为,国民党要再度崛起,势必要先解决其核心论述苍白无力问题,为台湾民众建构一个能真正为台湾带来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两岸论述。“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两岸关系对立统一‘矛盾辨证体’关系,建立一个共议共存共享共荣的两岸关系新架构。”

“台独”或成加速两岸统一的诱因

毋庸置疑, “台独”从其思想发源始,就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阻力和障碍。周建闽在发言中指出,“台独”势力夺取政权,对于两岸关系当然不是好事。他表示,尽管蔡英文提出“新四不一没有”——“承诺不变、善意不变、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没有九二共识”,表达所谓“温和台独路线”,但其台独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周建闽认为,所谓“温和台独”,也就是在条件不成熟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以便一方面彻底打垮蓝营势力,将其连根拔除;另一方面加紧巩固台独政权,实现长期执政目的,彻底改造台湾社会的舆论氛围和完成对于青少年的洗脑,同时等待时机,为最后实现台独,将台湾从祖国大陆彻底分裂出去,达成“一边一国”的目标做准备。

但是周建闽也从长久以来两岸关系的变化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规律——“事实似乎很诡异,每当‘台独’势力执政、猖獗一时的时候,恰好也是‘台独’走向衰落之时。”他表示,熟悉辩证法的人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两面,从来是祸福相依。台独也是这样,它在向着分裂道路狂奔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加速灭亡开启了计时器。“到了越过底线、触及红线的时候,台独将自行引爆炸弹,在其粉身碎骨的同时,从反面大力推进两岸关系的统一进程,成为两岸统一的垫脚石,”周建闽坦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