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关青年说】李志永:中马关系如何转型升级

编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8-15 14:09:18 共970人阅读
文章导读 【国关青年说】李志永:中马关系如何转型升级

学人简介

作者系李志永,男,法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外交与中马关系。

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大选迎来了60来年的政权更迭。“希望联盟”在选前和选后的部分言论对一度良好的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显然,由马来西亚国内政治的变化带来的执政理念与外交理念的变化已经成为中马关系未来发展的潜在变量。中马关系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中马双方需要切实夯实互信互利这两个决定性原则。这也将是马哈蒂尔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

互信是前提

政治制度的差异、战后敏感的历史记忆和毗邻的地缘政治导致相互信任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绝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前提,中马关系更是如此。如何造就并夯实政治信任呢?我们应该把握好结构的客观平衡并以仁智心态加以处理。

年轻时代的马哈蒂尔

在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准则的国际社会,信任的基础难以基于任何话语承诺,最好的信任莫过于结构的客观制约。就中马关系而言,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中马关系太近太远必然都不符合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维持马来西亚在中美关系大局中的结构平衡才是最符合三方的最佳博弈。任何超越结构平衡的外交努力必然导致互信的流失,进而损害两国关系。为此,对中国而言,我们不应对中马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抱持过高希望,尊重并保持马来西亚更为独立的国际地位与外交选择应是建立中马互信的前提。

尽管马来西亚并非小国,但中马关系总体上属于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因此,从主观层面而言,两国抱持仁智心态对于互信的维持至关重要。正如孟子所言,“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就当今国际社会而言,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要维持其地位与利益,就必须顺应客观国际形势而绝不能任性而为。为此,大国必须具有“仁”的心态,因为惟仁者能以大事小,小国必须具有“智”的心态,因为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就此而言,互信的维持要求双方都必须具有良好健康的心态。为此,对作为大国的中国而言,中国必须充分尊重马来西亚外交的自主地位,尊重其所思所想所需,而不能单向要求;而对作为小国的马来西亚而言,马来西亚应该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尊重中国的重大关切,而不能单方面挑衅中国尊严与重大利益,更不能沦为他国对付中国的棋子。

互利是基础

经济互利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时常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重要原则。尽管如此,如何夯实经济上的互利原则以切实消除一些国家普遍存在的舆论担忧仍然是我们需要加以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带一路”在包括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存在的最大舆论担忧就是这一倡议经常被等同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等同于中国过剩产能的单方输出。尽管我们花了很大气力去解释,但效果不彰。为了夯实这一原则,“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周边国家的推进应该突出项目的市场化操作与民生化取向。

“共商”是我们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基于平等协商,而绝非强加于人,深具中国特色,广受好评。但“共商”仍然主要是政府层面的协商,而对市场因素强调得还不够。尽管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十分强调市场化原则,但难以消除其政府背景。尤其当马来西亚前任政府被新政府视为贪腐政府之后,中资企业躺枪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在选举型社会将中资项目与现任政府适度隔离而进一步市场化应是我们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思路所在。

对于经历了第一次和平移交权力的马来西亚而言,政党轮替将是常见现象。对选举型社会而言,选票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指引,而选举通常是几年而不是几十年一次的。因此,如果中资过于集中于十年二十年方能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资产”大型项目,必然难以受到普通选民和政党的欢迎,尽管这些项目对其长远利益可能是有益的。马来西亚进入常规选举社会的现实决定了“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继续推进必须更加偏重能够带来及时就业、经济效益和产业升级的“轻资产”民生项目。这也正是马哈蒂尔新政府重新审查中资项目的根本原因,也将是其官访的一个重要诉求。

小结

伴随马来西亚政府的首次政党轮替,选举必将成为影响未来中马关系的重要新变量。但基于中马关系的结构性制约和相互需求,“希望联盟”领导下的新政府并不会根本性逆转对华友好的基调,只要中马双方继续以仁智心态处理双边关系,一个更加注重市场操作更加回应民生需求的“一带一路”必将确保中马关系转型升级的顺利。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