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齐系列2——亚齐地缘概况和历史追溯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10-23 11:32:15 共2993人阅读
文章导读 亚齐系列2——亚齐地缘概况和历史追溯

李楠

亚齐民族分离运动是印度尼西亚诸多民族问题之一,自产生以来深刻影响着印尼国内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地缘层面的因素始终贯穿着着亚齐民族分离运动的发展进程,本节将对亚齐地区的地理概况、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民族文化根源与宗教根源进行简要梳理。

(一)亚齐地区地理历史概况

亚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位于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主要航路,且拥有丰富的资源。亚齐地区位于印尼的最西部,苏门答腊岛北端,面临马六甲海峡总体面积为5539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10万,主体民族为亚齐族,98%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盛产石油、天然气、黄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经济作物则以胡椒、橡胶、木材闻名。[注释1:李一平:《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

早期的亚齐历史显示它曾经被来自印度的佛教徒统治。逊尼派伊斯兰可能12世纪或更早来到这里。16世纪,亚齐人产生了第一位苏丹,统治一个海港,但直到17世纪该地区才成为一个统一的苏丹国。此后亚齐以伊斯兰教立国,统治着苏门答腊北部及马来半岛一些地区,鼎盛时是伊斯坎达尔·幕达苏丹在位时期,亚齐疆域西达英德拉甫拉(今米南加保地区),东至西亚克。还征服了彭亨、吉打和霹雳,取得马来半岛的胡椒和锡产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马来群岛一带的贸易中心。在殖民者到来前,亚齐王国和诸多伊斯兰王国一样,形成了代表世俗力量的乌略巴朗(Ulè balang)和代表伊斯兰教势力的乌里玛(Ulama)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局面。

与自然资源同样让亚齐闻名于世的还有其波折壮阔的反殖民斗争历史。由于具备区位优势显著,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亚齐很早就成为了欧洲殖民者东进的目标,早在1509年,亚齐人就开始了武装抵抗欧洲殖民者的活动。1873年亚齐王国被荷兰殖民者所灭,然而亚齐的反殖民斗争从未停止。荷兰殖民者先后与亚齐人进行了3次“亚齐战争”,耗费35年时间才最终征服亚齐地区。此后,荷兰在亚齐地区力图通过扶持乌略巴朗的传统世俗权力和推行世俗教育,以削弱伊斯兰教的影响。1939年全亚齐伊斯兰学者联合会成立,继续领导亚齐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亚齐宗教领袖认为,如果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就会恢复乌略巴朗的权力以报复他们[注释2:纳扎鲁丁·斯亚姆苏丁:《共和主义的反思,对亚齐人谋反的一种研究》(Nazaruddin Sjamsuddin, The Republican Revolt, A Study o f the Acehnese rebellion),东南亚研究所1985年版,第1—3页。]。

亚齐地区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其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依靠外援也能保持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出于资源被攫取的担心,加之亚齐长久的反抗殖民者的历史让亚齐人对殖民者和外族统治者难免抱有敌意,可以说地理和历史因素一定程度孕育了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土壤。

(二)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民族根源

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主要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的非主体民族围绕为谋求自治或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而展开的。[注释3:李一平:《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民族因素和民族特性在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爪哇人居多,是印尼的主体民族。然而在亚齐地区,亚齐人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前文已经提到,地理和历史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亚齐人的排外心理,加之印尼政府1967年后对亚齐实施种族歧视政策造成了长久的民族冲突。

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造就了亚齐人“独立民族”和“独立国家”的认知。在印度尼西亚,因为殖民历史的原因导致了爪哇和外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别。爪哇受到殖民影响时间长、程度深,而外岛则相反。亚齐作为印尼最后一个被殖民的地区,独立自治意识更为浓厚。“自由亚齐运动”的领导人哈桑·迪罗强调亚齐民族的历史荣誉感和建立独立国家的合法性,他认为“早在荷兰在1873年向亚齐宣战时”,亚齐人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拥有自己的国家[注释4:张洁:《“自由亚齐运动”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东南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页。]。

民族经济的特殊性是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重要动因。印尼的经济格局存在着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位于中心的爪哇岛高度集中了全国的财富和人口,位于边缘地区的亚齐在印尼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只得从属于爪哇。亚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占据着航道的要冲,拥有优良的经济发展条件,但是其大部分收入均需上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能分配到其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当地人民生活条件多年不见改善。亚齐本占据着优势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但是贫困现象却十分突出。这就使亚齐人认为受到了中央府的残酷剥削,爪哇人是新的殖民者。“印度尼西亚这个名词是可笑的,它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别名,只不过是爪哇人取代了荷兰人。”[注释5:《刻不容缓》(“Giving No Quarter”),《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1999年7月29日。]保障本民族的经济权益和经济利益也是亚齐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动力。

(三)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宗教根源

宗教因素是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建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素。早在16世纪初,亚齐就出现了伊斯兰教政权,伊斯兰教自此成为了支撑亚齐人对外扩张和反对侵略的精神力量。

伊斯兰教的强大凝聚力曾帮助亚齐王国于17世纪达到鼎盛,反对荷兰殖民者的三次“亚齐战争”也是在宗教领袖乌里玛(Ulama)领导下的针对殖民者发动的“吉哈德(jihad)”。尽管伊斯兰教在亚齐反抗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激发和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但是其排他性也深入地影响了亚齐人的民族性格。这在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后亚齐与中央政府的互动中体现明显。当亚齐自治省地位于1950年被取消后,也是在宗教领袖和亚齐伊斯兰学者联合会的策动和带领下发起的针对印尼政府的武装反叛运动,此后建立一个独立的具有伊斯兰性质的亚齐政权成为了亚齐民族主义分离运动的主要诉求。

亚齐人强烈的伊斯兰教个性来自于漫长历史中伊斯兰教对亚齐人民族性格的构建,这种个性加剧了亚齐的分离倾向。李一平在《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中认为“实质上,亚齐的民族分离运动是亚齐人以宗教为旗帜,拒绝印尼国家的世俗化倾向。以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更多自主权。”[注释6:李一平:《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

注释:

1、李一平:《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

2、纳扎鲁丁·斯亚姆苏丁:《共和主义的反思,对亚齐人谋反的一种研究》(Nazaruddin Sjamsuddin, The Republican Revolt, A Study o f the Acehnese rebellion),东南亚研究所1985年版,第1— 3页。

3、李一平:《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

4、张洁:《“自由亚齐运动”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东南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页。

5、《刻不容缓》(“Giving No Quarter”),《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1999年7月29日。

6、李一平:《亚齐分离主义述评》,《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