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颖:碎片化还是多元化-转型中的缅甸

编辑:中央财经大学海外发展研究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12-17 14:51:06 共2047人阅读
文章导读 ​姚颖:碎片化还是多元化-转型中的缅甸

12月13日上午10点,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项目的姚颖博士候选人应邀来我校进行题为《碎片化还是多元化:转型中的缅甸》的分享。

提到缅甸,大家可能会想到几个关键词。首先是大金塔,缅甸著名的景点和建筑。缅甸是以佛教为主的国家,佛教徒构成了人口的85%以上,因此大金塔也是这个国家的象征之一。第二是缅甸翡翠,缅甸翡翠是中缅贸易的重要部分,其中很多的翡翠交易是以非正式贸易的形式发生的。第三个关键词则是金三角,曾经毒品泛滥的地方,这几年在中国的主导下,该地区通过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香蕉、橡胶等)代替毒品的种植。

第四个关键词则是昂山素季,曾经的民主女神,现在缅甸的国务资政。这也涉及到了缅甸的民主转型,虽然缅甸在2011年后开启了民主化,但是军方现在仍然掌握较大的权力。军方的权力控制主要通过三个方式完成,首先宪法中规定了军方可以随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第二,议会中25%的固有席位(上下议院)。第三,对政府重要实权部门的实际控制,包括边疆事务部,国防部,内政部等。

第五个关键词是罗兴亚人。就在12月12日,美国的众议院通过了将罗兴亚危机标为“种族灭绝”的提案,在此之前大部分西方媒体谈到罗兴亚危机时使用的是种族清洗,这一提案的通过,这也预示着之后就该问题对缅甸会有更多的动作。

缅甸仰光大金塔 ,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

几个关键词描画出了当下的缅甸。随后,姚颖博士谈到,缅甸是一个受英国殖民时期影响很大的国家,现在很多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结构,都形成与殖民时期,缅甸的很多问题,也可以追溯到缅甸殖民时期,例如现在的民族问题,边境问题等。

1948年,著名的人类学家J.S.Furnivall曾经用“A Plural Society”的概念来形容缅甸社会,他认为缅甸社会是混合但不融合的,很多的族群都守着自己的宗教,文化和语言。虽然Furnivall提这个概念是在1948年,但是现在的缅甸仍然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例如缅甸有着许多的宗教,许多的民族,每个宗教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和文化,这些在现在的缅甸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

但是缅甸的多元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最显著的便是现在的罗兴亚人问题和穆斯林问题。在最近出的一本叫《Liberalism and Democracy in Myanmar》的书中,Roman David 和Ian Holiday指出缅甸现在有着双重挑战,一重是民主化。军方并没有从政治舞台中退出,而是在重要政治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二重则是容忍危机,对穆斯林的不容忍是最严重的一种体现,但绝非唯一的体现。

最后姚颖博士总结到,今天谈到了缅甸的许多问题,其中每个问题仔细研究起来都需要大量的精力。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对于缅甸的大致印象,也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缅甸。

图书推荐

曾经有两个有名的英国作家描绘了殖民时期的缅甸。第一个是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农场》的作者。他在缅甸的经历给了他之后的作品很多的灵感,而他也写了一本书《缅甸岁月》,讲述了他作为一个英国殖民政府的官员在缅甸的经历,后来有个叫做艾玛·拉金的作家就重走奥威尔当年的路,写了一本书叫《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在此与大家分享。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锋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作者: [美] 艾玛·拉金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译者:  王晓渔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