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抓住了“一带一路”,就抓住了未来?

编辑:观察者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9-04-26 07:55:46 共1372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为什么说抓住了“一带一路”,就抓住了未来?

► 整理 观察者网 徐杨

“如果说自‘地理大发现’起,海洋文明持续影响了世界四五百年,带来整个西方世界的崛起,那么‘一带一路’正在开启一个海陆文明再平衡的进程。它将会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带来大量发展机遇,以及超长的增长期。”

在4月22日东方卫视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讲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解释这一倡议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观察者网整理节目演讲部分,以飨读者。

节目视频截图

本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借这个机会,我来谈一谈自己关于“一带一路”的一些思考。

今年两会,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了一场记者会,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讲话。他说,美国有一些人想和中国脱钩,但是和中国脱钩就是和机遇脱钩,就是和未来脱钩,就是某种意义上和世界脱钩。这段话,很好地展示了一种中国自信。

反过来也一样,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如果抓住了“一带一路”,就抓住了机遇,抓住了未来,某种意义上就赢得了整个世界。

那么现在我想谈谈“一带一路”与机遇的问题。大家知道,“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主要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主席把“一带一路”比喻成中国这只大鹏所插上的两只翅膀,如果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这是非常形象的描述,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对整个中国的开放空间布局一个非常长远的统筹思考。

中国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它有比较长远的思考,而且一旦确定下来,采取行动的速度比较快。正因此,在六年不到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甚至于我都不想加“之一”。

截至今年3月,已经有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这就表明,世界上多数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示了信任与支持。

西方国家总是以国际社会自居,然而,多数国家并非西方国家。国际社会,也是由世界各国共同组成的。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认同“一带一路”,意味着它给多数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我记得王毅外长在两会上一口气举了八个例子,来说明“一带一路”给参加国所带来的机遇。我们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他举的这八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建在埃塞俄比亚,完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第二个案例,马尔代夫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工程由大型国企中交集团建设。这个项目技术难度非常大,所在海域被称为“恶魔之海”,但是中国人硬是把这个桥建成了,这说明我们的国企技术能力非常强。

中马友谊大桥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第三个案例,白俄罗斯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轿车制造业,是由民营企业家李书福的吉利集团和白俄罗斯合资建设,生产吉利的博越SUV。我记得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非常感谢中国,中国帮我们实现了轿车梦”。回想一下,中国崛起之精彩就在于,一个泥腿子出生的农民企业家李书福,现在已经是德国奔驰公司的最大股东。对他而言,这个白俄罗斯项目可能只是小菜一碟。

第四个案例,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现在,哈萨克斯坦生产的小麦,可以直接通过连云港发往东南亚,打通了“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

第五个案例,东南亚一些国家正在中国帮助下施工建设高铁,包括印尼、泰国,目前都有铁路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第六个案例,是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到内罗毕。这个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GDP增长达到1.5%,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蒙内铁路  图片来源:IC photo

第七个案例,是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公司帮助当地打通了一条施工难度非常高的隧道,使得当地老百姓现在只需要十来分钟,就可以通过过去坐火车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绕道通过的道路。这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隧道项目之一,几十公里的隧道,需要经过七个不同的地质断层。很多其他国家的公司,包括欧美公司,都对此望而生畏。但是我们的中铁集团硬是把它啃了下来,向世界展示了当今中国工程的品质。

第八个案例,是中欧班列,目前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短短几年间,从零开始,到现在已经累计超过一万多列次。三条主要通道,一条是西部通道,主要连接中国中西部,包括重庆、成都等大城市,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境;一条是中部通道,主要连接东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另外一条是东部通道,主要连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从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经满洲里开往欧洲。

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宣传“一带一路”,往往强调我们对别人的帮助。实际上,我们也应该适当讲讲“一带一路”给中国企业,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我们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根本上由市场机制来驱动。只要坚持这一条,实际上不用太担心国家会在其中承担亏损,而是企业家会根据市场经济作出自己的判断。

中国现在已经在 “一带一路”沿线建立了80多个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这是我们国内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许多国内的企业非常熟悉,外国企业也比较熟悉,主要包括园区+物流+企业+住宅区等等配套。这吸引了很多中外企业,到园区去投资、去生产,由园区集中提供法律、物流等各项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  图片来源:IC photo

同时,中国已经有很多项目,展示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建立起比较好的口碑。有了这些,合同就会源源不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耿耿于怀,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妒忌。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主要存在几种说法。一种是说中国给人家提供贷款,造成了所谓的“债务陷阱”。但是,中国的贷款与西方贷款存在很大不同,中国的贷款绝大部分都具有建设性,实实在在地创造了很多的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将来会升值或已经升值了。

还有一种指责,认为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这种说法在非洲多数国家没有人相信。每两年,中国会举办一次中非合作论坛高峰会议。每次参加这个论坛的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相比于参加非盟最高峰会的领导人还要多。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图片来源:IC photo

不久前,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一定程度上他被西方视为对“一带一路”有些怀疑的第三世界领导人。他这么说:“中国作为我们的邻国,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它从来没有征服我们。但是1509年的时候,欧洲人来了,两年时间就征服了马来西亚”。

关于西方所谓的“债务陷阱”,马哈蒂尔说:“中国人天性上是非常棒的商人,而那些国家是否从中国借了钱就要陷入陷阱,这是这些国家自己做的决定,马来西亚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决定”。

记者就问如果你只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一个选择,你会选谁?他说:“目前我认为,美国做事情非常反复无常。这个时候,我们得接受,中国与我们很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想从中国增长的财富中获益”。

今天美国还在拼命阻拦“一带一路”倡议,但是西方确实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意大利不顾美国的反对,不久前与中国签署了双方推动“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率先和中国签署这个协议的国家。

此外,当时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美国说我们的盟友一个都不要加入。结果是,英国带头加入,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加入了。没有加入的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西方国家,但现在其中有些国家也在研究是否需要加入。

2015年3月,英国不惜激怒美国加入亚投行(图为英国时任财政大臣奥斯本)

下面我想花一点时间跟大家谈谈“一带一路”的未来。为什么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比较自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在第六、第七期节目中,我们谈过“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有意思的是,之后不到一个星期,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位主笔,拉赫曼先生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就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他不一定看了这个节目,尽管我们这个节目在海外华人中影响也比较大,但是他读过我的这本书,《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我和他是老朋友,有过多次长时间的交谈。所以我老讲中国人要自信,中国的学者要自信,要用中国概念和中国话语去影响世界,影响西方。

他在这篇文章中将“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泛化了。他说,西方国家过去一直宣传普世价值,但现在中国人说自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印度人也说自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俄罗斯人也说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文明,土耳其人也说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文明,现在甚至连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保守主义学者,也说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应该说,拉赫曼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注意到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事实。这对文明型国家的研究也有所启发。

回到我自己归纳的文明型国家的“四超”,我简单地分析一下这“四超”与“一带一路”未来的关系。

首先是超大型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口规模大约是100个普通欧洲国家规模之和。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随着“一带一路”迅速扩展,每天都有至少上千名中国工程师飞往世界各地,参加各种“一带一路”项目。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使中国得以形成世界最完整和最齐全的生产链、产业链。

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港口城项目  图片来源:IC photo

短短40年,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消费能力高于西方游客,甚至高出很多。中国人热爱储蓄的文化,又使得中国保持了全球最大的人民币储蓄和外汇储备,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向外投资的最大对外投资国之一。2018年,按照美元官方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的消费规模已接近6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这一切为“一带一路”提供了超大型规模的人才储备、商品、资金和市场条件,而且这些条件会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越来越好。

第二点是超广阔的疆域国土,它意味着中国具有超强的地缘文明辐射力。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自从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以来,随着西方力量上升,海洋文明和海权明显地压倒了大陆文明和陆权。坦率讲,以大陆文明为特征的古丝绸之路,就这样逐步逐步地走衰,最终消失。

迄今为止,全球产业链几乎都是沿着海岸线配置,导致内陆国家和内陆地区的普遍衰落或者落后。“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一个新载体,推动互联互通和各项要素流通,使得中国内地和许多内陆国家,将从商贸开放的后方一跃成为前沿。例如,中欧班列使中国新疆、四川、重庆、河南等地,以及中亚地区和中东欧板块,都成为世界商贸开放的前沿。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正在纠正过去四五百年所形成的,海洋文明对大陆文明的主导地位。

如果说自“地理大发现”起,海洋文明持续影响了世界四五百年,带来整个西方世界的崛起,那么“一带一路”正在开启一个海陆文明再平衡的进程。它将会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带来大量发展机遇,以及超长的增长期。广义上讲,“一带一路”可能推动建构一种新的地缘文明,它将超越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和零和博弈,不再以邻为壑,而是以合作共赢为基调。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互动与合作过程。

下面讲讲第三个“超”,超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源,来塑造新型的全球化。西方历史上有上千年的宗教战争、宗教冲突,而中国历史上鲜有宗教战争,儒释道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关系。

中国传统宗教有一个优点,即它是非政治化的,这是伟大的传承。在今天的全球治理中如何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不同宗教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智慧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意味着,中国对其他文明、其他文化具备尊重的基础,因此,中国也有可能为世界提供更加中性的公共产品,从而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

这在中非关系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大家知道,非洲国家过去大部分是欧洲大国的殖民地。欧洲大国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从西非的加纳,到东非的肯尼亚,所搭乘的航班需要到伦敦转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一带一路”目的在于帮助非洲国家内部建立现代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区域航空网。西方媒体散布的所谓“中国正在非洲搞殖民主义”,应该说这种谣言不攻自破。

最后一点是超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意味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许多理念和实践,包括民本主义、合作共赢、协商民主,现在可以成为引领“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

民本主义意味着“一带一路”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我们反复讨论过,政治一定要落实到民生方面的改善,现在我们称之为“获得感”。“一带一路”所提倡的“要致富,先修路”,本身就是中国民本主义理念和实践的产物。

“合作共赢”的背后,是中国文化中“推己及人”、“同舟共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理念的伟大传承。“一带一路”所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我认为是新型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近乎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人信奉的“协商民主”。

今年一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演讲,我当时在现场听到她的讲话。她说:“中国已经崛起了,我们西方要正视这个事实,要在国际治理中,在国际制度安排中,比方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中,让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方面我们走得太慢了,中国人就决定自己干,并且自己开始干起来了。所以他们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大规模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等。”

当然,这应该是她的一家之言。但是我认为,她从一个角度指出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确实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很多方面的改革,否则无法适应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非西方板块的崛起。例如,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有着巨大需求,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迟迟不予回应,所以中国是顺势切中时弊,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一下子获得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这使我想起1987年,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我作为翻译在场。当时,尼雷尔担任南方委员会主席,南方是指发展中国家。邓小平对他说,你们南方委员会要处理的事情,就是南北问题,还有南南问题。人类要发展,不解决南北问题不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问题,现在的趋势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五分之一越来越富,五分之四越来越穷。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人类就没有办法进步;发展中国家不摆脱贫困,发达国家要发展也会遇到障碍。解决办法是南南之间发展合作,并且加强南北对话。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雷尔  图片来源:中联部网站

今天再听这样的讲话,仍然还是发聋振聩。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发展起来,对西方国家也有好处,它可以提供更大的市场。但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玩赢者通吃的游戏已经上瘾了,要改邪归正不容易。随着中国崛起,这一情况在改变,我们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该讲的道理一定要讲。而且中国有实力,不仅这么说,而且带头这么做。最终我相信,形势比人强。

现在有些西方国家还不适应,有点不知所措,随着时间推移,有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共建“一带一路”。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就在博鳌论坛上讲,据他了解,至少还有两个G7国家也想加入“一带一路”。

我想这将是大势所趋。(完)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