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回忆:面对肆虐的IS,我给伊拉克讲统一战线经验

编辑:凤凰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9-09-20 12:29:23 共1307人阅读
文章导读 特使回忆:面对肆虐的IS,我给伊拉克讲统一战线经验

侯逸超 凤凰网

纵横捭阖自从容,中国外交走过不同寻常的70年。凤凰网《风范》栏目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外交官访谈录”,邀请了亲历重大事件的外交官,记录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70年历程。

“外交官访谈录”第五期,我们专访了中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原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

在专访中,吴思科大使讲述了在IS肆虐伊拉克危及中资企业,他赴伊应对并给伊拉克政府讲统一战线的经历,此外吴大使还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的进展,并分享了与不同国家的交往秘诀。

以下内容主要根据凤凰网访谈实录整理而成。

吴思科:中国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宗教民族挂钩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您从2009年开始担任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这样一个职务,这个职务当时设立的时候初衷是什么?

吴思科:中东问题特使是2002年开始设置的,我是第三任。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东局势、国际局势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2001年的911之后,反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挑战,但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西方人士把恐怖主义跟伊斯兰教甚至阿拉伯人连在了一起。

所以中国当时就提出非常鲜明的一个观点,不赞成把恐怖主义同特定的宗教和民族挂钩,因为宗教总是主张向善,有些人利用这些宗教去搞恐怖活动,不能等同于这种宗教。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我们可以说是很注意照顾阿拉伯国家的压力和感受,也是维护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还有当时的国际局势的情况下,提出我们的主张。

因此,加大了一些我们对中东问题工作的力度,其中一条就是中国特使机制,这在中国的外交上还是第一次。特使不是去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方面,而是可以跟各方面做工作,所以有灵活性。我们经常讲中东问题特使的使命就是劝和、促谈,推动对话。

IS气势汹汹,中国立即派团队到巴格达应对

主持人:您在中东经历了很多动荡,比方说第四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甚至后来的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甚至后来的ISIS的崛起,危险之中您是怎样去平衡自己的心态去应对这些危机?

吴思科: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老一辈的外交人员经常跟我们讲周总理的那句话——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就是要用跟解放军一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工作,其实我们也受到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你刚才讲的几项,比较近的就是2014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的ISIS,就是伊斯兰国甚嚣尘上,拿下了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在6月29号宣布成立伊斯兰国,攻城略地的劲头很足,扬言要向巴格达进军,当时确实是气势汹汹的味道。(据报道,当时的危机造成在伊从事经济合作的相当部分中国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停工、缓工的状态——编者注)

2014年,IS势力甚嚣尘上。图自卫报

那一天是7月1号,我在江西的九江参加一个研讨会,突然就接到我们外交部亚非司的一个电话,就是要到伊拉克巴格达去访问,你这个时间怎么样,就是你在外地能不能赶得回来。到巴格达这个地方去,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否则开玩笑我说几十年外交白做了,因为那时候要是个正常的地方去,我可以说有困难,或者暂时还有任务,当时那个情况下,肯定要去。

结果很快就返回北京,然后7月6号我和我们的小团队就离开北京,经过迪拜转机到巴格达,7号就到了巴格达做工作。

为打击恐怖组织,中国向伊拉克政府介绍统一战线思想

吴思科:那个时候确实是伊斯兰国势力气势汹汹,所以我们那次去见了时任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以及副总理和外长,他们都一致的说一句话:中国政府在这样的一个时候派特使来,这本身就是雪中送炭,对我们极大的支持。我们明确表达中国政府支持伊拉克政府伊拉克人民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我们其他方面我们也愿意听取你们的需求,我可以转达。

因为当时在议会选举以后,政府一直成立不起来,党派斗争比较厉害,还特别讲了一下我们中国统一战线的思想,大敌当前的时候各派力量应该为了这一个目标团结起来,尽快组织一个广泛的团结政府,这样才能够带领全体伊拉克人民投入到斗争中间去,这个是作为朋友介绍我们的经验。

时任伊拉克副总理穆特拉克会见吴思科

当然还有第三个任务,就是我们在伊拉克还有我们一万多中国企业员工在那里,保障中国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也是中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他们一谈到这个问题也非常认真的。说这样的合作,也是伊拉克最需要的,中国跟伊拉克的合作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们可千万不能撤人,你要撤了对我们的打击就太大了,我们一定要加倍的保护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安全,你转达中国领导人放心,我们会加大保护力度。

所以那一次访问之后,我在很多场合也都讲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企业和这些地区在战乱地区的合作,这本身就是对伊拉克政府和人民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支持,我们的企业有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利益,我们要发展,但同时对当地的贡献那确实更大的,所以这也是中国的一种推动中东问题的解决、推动中东发展的一个贡献。特别是当时有人说我们,说你看你们又不去打仗,你们就去关心那里的石油,关心那里的经济,其实这种真是当地需要的,这种合作这种参与对他们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吴思科剖析中东问题:伊朗,沙特,以色列,土耳其

主持人:很多网友或者很多读者会反馈中东的形势太复杂了,您是一位专家,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来为大家介绍中东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吴思科:中东问题确实是复杂,大家都很关心,关键的就是一条,这个地区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东是处在亚非欧大陆板块的中间地带,又是世界的能源库,同时历史悠久,几大宗教的发祥地都在那一块,民族复杂,所以各种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区域内的大国和域外的大国都在这里竞争博弈,就使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首先这个地区,有伊朗,沙特,以色列,土耳其。

沙特作为一个重要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在这个地区上算是人数最多的主要的民族,所以有其影响力和利益考量。

伊朗作为波斯帝国在历史上辉煌过,也曾经是统治过这个地区的大帝国,所以毕竟还是有影响力。特别是在小布什时期,打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西边和东边两个过去跟伊朗关系都不怎么好的对手给打掉了,伊朗的力量就上升了,所以有的人就说从地中海势力到印度洋,基本上成了一个弧形,伊朗和什叶派的力量扩大影响。

中东地区示意图。

这就使得像沙特、埃及是逊尼派,主要还是阿拉伯国家这一派,对伊朗很担心,以色列也是长期跟伊朗处于敌对的状况,也对伊朗影响力的上升非常担心。土耳其曾经是奥斯曼帝国,也是大帝国,也有奥斯曼帝国梦,在地区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想扩大影响力,特别对叙利亚周边的地区,各种(力量)就交织在一起,这是讲境内这几股力量,刚才讲到根深蒂固的,从历史到现实的矛盾交接在一起。

吴思科:大国插手致中东动荡,当下中东正在转型

吴思科:因为中东是欧洲的近邻,工业革命之后比如说英国、法国曾经是强盛的时候,这个地方都是他们的殖民地,这个地区现在的国界也是那个时候(英法)划开的,所以他们的影响力从利益上到思想都是影响很深的。

在那之后特别是冷战时期,美国支持的是保守势力方面,苏联支持的是进步阵线,这样的矛盾其实一直在延续,所以就境内的矛盾、这个地域内各种矛盾和地域外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地域内这些国家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往往需要借助境外的大国的实力,就给境外的大国的干预创造了条件,就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包括从2010年底开始,2011年开始地区的动荡,阿拉伯之春,不管叫什么名字,实际是造成了动荡,造成了局部一些国家的战乱,实际上都有国外大国插手的影子,现在大家都在逐步逐步的在清醒认识这些问题,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遭殃的是这些国家的人民,是这些国家,带来的是动乱、是战乱、是难民潮不断增加。

动荡引发大量难民冒险偷渡

当然,它的邻居欧洲国家也尝到了苦果,因为难民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因为这个地区的战乱就给恐怖思想、恐怖活动提供了温床,刚才讲的伊斯兰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这种氛围下产生并向周边蔓延,所以欧洲也深受其害,现在欧洲也是希望这个地方稳一点,别再乱了,再乱受不了了。

最近在处理伊朗核问题,特朗普就任总统以后,否定奥巴马达成的协议,用极限施压、长臂管辖这个办法,在欧洲就不能接受这一条,这个现在够乱的了,你不能再乱了,再乱他们压力也太大了,所以要想办法来维护伊核协议。

这个地区的问题的复杂,就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这样的动乱对地区内各个国家人民都不是好事,转过来都在思考怎样谋求稳定、怎样谋求发展,这个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这个地区处于一种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怎样谋求稳定求发展,各个国家也在不断的探讨,每个国家适合自己的这样的发展之路,究竟是什么样的,确实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痛定思痛。

这个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间,整个世界也都是一盘棋,每个地区的发展变化情况也都可以成为一面镜子里供参考。过去讲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应该是一面镜子,有好的有积极的,有的应该避免的和应该吸取教训。

埃及、沙特、以色列,吴思科分享与不同国家交往秘诀

主持人:您之前和埃及或者是沙特都是有很多次打交道的经历,同时您也参与了与以色列建交的全程,这些国家其实非常不同,您对不同类型国家打交道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经验?

吴思科:做外交,你就是同不同的国家打交道,你一定要了解对方,对对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状况要有比较深的了解,这样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你首先要了解它。比如刚才讲埃及,埃及首先是文明古国,在这一点我们有共同点,在一起交谈的时候非常能够找到共同语言。同时又是这个地区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和我们建交的国家,正是通过与埃及建交,开辟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同非洲国家外交的新时期,所以跟埃及确实有很多可以交谈的内容。不管是政治上的复兴、经济上的合作、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协调与合作,因为埃及一直是这个地区重要的国家,这个我们跟埃及的合作关系确实是全面的关系。

沙特有其独特性,我记得我去沙特赴任之前,给自己也做了一些功课。沙特首先是个王国,是个王室执政的国家,怎样跟王室打好交道,这是做外交的中心任务。第二点,沙特是一个石油王国,是飘在油海上的,把能源的合作做好这是中心任务。第三个,沙特又是一个伊斯兰王国,是伊斯兰的大本营,麦加、麦地那(都在沙特),所以要懂宗教的文化,有文化方面的相互沟通,相互借鉴,增进相互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3年3月31日,吴思科在利雅得会见时任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现任沙特国王萨勒曼。吴思科可以用阿拉伯语直接与外方交谈,这让他在与沙特王室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一次,在拜会沙特时任王储、前国王阿卜杜拉时,阿卜杜拉屏退了双方的助手,仅留两人单独交谈。吴思科可以用阿拉伯语直接与外方交谈,这让他在与沙特王室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一次,在拜会沙特时任王储、前国王阿卜杜拉时,阿卜杜拉屏退了双方的助手,仅留两人单独交谈。

我跟以色列打交道也比较长的时间。我当了特使以后,有人说你当特使还很合适,一边是兄弟,巴勒斯坦人喜欢叫兄弟,见了面大家拍拍肩膀,像兄弟一样,一方是朋友,就以色列是老朋友,因为建交之前我还在当处长的时候,就是80年代后期,我国就开始调整同以色列的政策,虽然没建交,但是民间的交往接触就开始了,这个过程中间要开始为双边关系发展做一些铺垫,所以那时候我在亚非司工作的时候,就跟他们驻北京的联络处就已经开始做了一些联系。

所以后来地区形势发生大的变化,海湾战争之后中东转向了和谈,特别在西班牙开和平会议之后,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开始谈判建交。他们都知道我从建交之前到建交中间参与了全过程,所以是老朋友。我们谈建交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了一下我们的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就是巴勒斯坦问题还是要解决,我们支持巴勒斯坦人恢复民族权利,这个立场我们还是会继续的,这一点他说我们也表示理解,就你只要建交就行,其他的好说。

思科与阿拉法特关系很好。图为1997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加沙会见吴思科。

做外交基本的任务就是搞好双边关系,把双边关系搞好,为了我们的国家的发展、稳定创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这是基本的使命,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但是这一条是一个基本的,就是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所以搞好双边的关系,这是外交人员的中心的任务。

思科谈“一带一路”:条件成熟就合作,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主持人: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推动中东发展,促进相关问题解决,但是我们中国企业进去之后,可能也会面临一些地区动荡的风险,您怎样看待这一矛盾?

吴思科:用发展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我感觉到在这个地区不同类型的国家反应都很热烈。这有历史的原因,就是丝绸之路把中国和各个地区密切的连在一起,更有现实的需求,这个地区确实处于这样一个阶段——需要集中建设的发展,需要工业化的过程,包括一些国家城镇化的发展。确实他们也看到中国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意愿,特别是双边关系都很友好,给他们带来了机遇。

像埃及,我们刚才讲我们是最传统的友好国家,处于这样的工业化需要的阶段,包括苏伊士运河走廊这样的发展计划,在中间看到发展的对接机遇,沙特这样的产油国提出2030这样的一个愿景,也觉得单靠石油难以为继,需要一种工业化和综合性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来,他也从中间看到了相互的机遇,所以提出要对接。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伊拉克分公司在鲁迈拉早期电站项目的施工现场。

当然也有挑战,挑战也不小,大家经常也都关心这个问题,首先这个地区的安全问题,极端势力极端恐怖活动,确实是很大的干扰,一些地区现在还很难开展这样的活动,包括在利比亚、也门,伊拉克还有一些地区,伊拉克逐步在好转,在叙利亚的一些地区都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这个合作也是逐步的,“一带一路”发展不是说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哪些地方条件比较合适,适合了,双方有需求,有这个可能性了,咱们就做起来,包括最近几年跟阿联酋的双边的合作,应该是多方面的,基础建设,能源从下游到中游到上游,金融上的合作、基础建设这样的合作,已经开始做起来了。

包括刚才讲的伊拉克,确实长期的战乱十几年的时间了,很多地区不安定,但是也有安定的地方,靠近南部就相对来说是安定的,我们这个合作就可以继续,逐步逐步的往外延伸。

有些地方暂时还没有这个条件合作的,可以我们通过跟对方的接触交流,推动问题的解决,包括叙利亚的问题,我们推动问题走向解决,为下一步的合作创造条件,因为过去双方之间就有很好的关系,有基础,在这些国家发生动荡甚至战争的时候,中国的政治主张和推动这些问题走向解决的努力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一旦这个地方走向稳定,重建开始的时候,愿意跟中国合作,一个是政治关系,一个是中国也有这样的能力。有条件就做起来了,这样我觉得就把“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设逐步逐步的就推开。

回忆新中国外交筚路蓝缕:大使发高烧执行任务 全身擦酒精克服困难

主持人:您也提到您70年代去伊拉克先学几年阿拉伯语,当时国家力量并不是特别强,甚至说在中东也没有建交的国家,当时我们是怎么在那边慢慢的去打开局面?收获越来越多的朋友,您能不能讲讲这方面的故事。

吴思科: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这70周年中国的外交也是走过了很艰难的历程,也是很光辉的历程,就是跟国家的整体发展相一致的,经常讲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不同的时期都是为这个国家整体外交服务的。确实一步一步的,现在回头看确实也是很艰辛的,每一步都很艰辛的过程。

讲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就是我在埃及做翻译的时候,当时张彤是驻埃及大使,我给他经常做翻译,就讲到当时的60年代初的故事。当时周总理指示他要到开罗去支持非洲解放运动,要在刚果那边建立联系。当时明确的讲,就比如说几天要多长时间赶到那个地方,结果他到了开罗以后发高烧,大家都知道发高烧坐飞机是有危险性的,特别当时飞机条件很差情况下,所以当时使馆的人就建议稍微拖一拖,把烧退下来再走,他不同意。张彤说总理指示我到那去,我死也死在那个地方,使馆的人就找酒精,用棉花团沾着酒精给他擦,整个身上都擦都是紫的。就在那样的情况下那个小飞机,他一定要在总理指示的时间要赶到,那时候那种精神,真像外交上战场一样。

当时那一代人,刚才讲的文装解放军,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种精神,来完成一件一件的工作,一步步的打开局面。

吴思科谈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没有变,引领作用在加强

主持人:就您40多年的外交生涯里面来看,我们新中国外交有什么变与不变?

吴思科:70年我们的外交,现在回忆起来,肯定有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政策包括外交的具体工作都有大变化,但确实也有坚定的不变的,我觉得不变的就是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的外交路线,新中国一成立,那时候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确定了独立自主这样一个方针,这个是可以说在70年中间坚持的一条,这是在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我们的形象,确实非常重要。

还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我们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的原则始终没有变,变的就是我们具体的政策和外交的策略上肯定有一些变化,另外我们对于国际问题参与的力度发挥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大,我们国际事务中间发挥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我们也在顺应形势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们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地位的提升,在国际事务中间更多更积极主动的发挥一些我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些都是有一些新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建国初期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国际事务中间维护我们自己的核心利益,哪些有利就是,哪些不利就不,基本是这样。现在我们就不光是在是和不是这个方面了,而是要有我们自己的一些主张,哪些问题中国这么主张,中国怎样看,起到引领作用,这肯定是越来越多了。

我们经常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外交要适应它,基本的东西不能变的,就是独立自主的政策。另外就是平等待人,这一条永远不会变的,我们在国际事务中间永远都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吴思科谈新一代外交官:应继承好东西 学习新事物

主持人:最后聊一聊新中国外交的未来,您当时出使中东的时候您也提到,当时是老一辈外交官“传帮带”,让您很快的适应了工作,现在您作为一个资深的外交官,您对于年轻的外交官有什么样的寄语?

刚参加工作时的吴思科在巴格达留影(受访者供图)

吴思科:我记得我在埃及刚刚参加工作,大使跟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在埃及,但是你眼睛要瞅的是世界,你特别要一个眼睛看美国怎么想的,那边苏联怎么想的,个地区不是一个孤立的,是跟那两个大国连在一起的,启发我去思考。

现在年轻人我也跟他们一块工作,确实他们的知识面、他们的视野比我们那时候确实已经要开阔的多了,起点就不一样了。

但是我也经常告诫他们,不能骄傲,因为现在大家起点都高,所以都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谁要勤奋,可以进步的快一点,你不勤奋,起点多高,都会落下来,所以还是要努力要勤奋。

我看到年轻同志成长也很开心,觉得新的时期新的事物特别多,要不断的学习跟上新的事物。好的东西要继承,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一定要有对传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根扎的更深,根深叶才能茂,新的时代要不断的开拓视野,要接受新的思想,但同时要注意对好的传统要学习、要了解、要坚守,这两个不是矛盾的,是一致的。

文/侯逸超 凤凰网《风范》栏目组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