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评|中东爆发新冲突,最大的受害者并不是伊朗…

编辑:戎评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0-01-13 12:41:13 共1553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戎评|中东爆发新冲突,最大的受害者并不是伊朗…

戎评说策  戎评

9日,伊拉克总理迈赫迪喊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快派个代表团来,谈一谈美军怎么撤,伊拉克反对一切侵犯其主权的行为!

随后美国国务院回应称:

任何派往伊拉克的代表团都不会讨论从伊拉克撤军。

在美国和伊朗的这场冲突中,伊拉克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从美军袭击巴格达机场至今,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伊朗身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给了伊朗,而同样身处漩涡中的伊拉克似乎被人为忽略了!

3日凌晨,美军空袭巴格达机场,炸死的不仅仅是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拉克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力量(PMF)”二号人物阿布·马赫迪·穆汗迪斯同样死于空袭。

仅仅一天后,一支伊朗支持的PMF的车队在巴格达北部遭美军空袭,至少6名民兵死亡。

为保障国家主权,5日,伊拉克议会周日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政府终止外国军队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并禁止外军军队“以任何理由使用伊拉克的领土、领空和领水”。

但是这份决议不仅对美国毫无约束力,反而让美国大动肝火。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

如果伊拉克不把在当地建造空军基地的几十亿美元花费还给美国,就“绝不走人”。如果事情“不友好”地发展,会让伊拉克受到“前所未有的大制裁”,大到对伊朗制裁都相形见绌。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

伊拉克民众想要美军留下来,我们对此很有信心。

曾经的中东大国,已经彻底沦为了美伊之间博弈的竞技场,呜呼悲哉!

弱国无主权!

曾经的伊拉克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过城邦国家,在这里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此后,伊拉克不断诞生新政权,亦或者被其他强权所控。

直到1932年,伊拉克才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此后伊拉克政权在不断更替,1979年7月,伊拉克复兴党人萨达姆·侯赛因接任总统,开始了掌权伊拉克24年的政治生涯!

伊拉克地理位置优越,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地缘中心,也是传统商路的必经之地。核心区两河流域规整广阔,地势平坦、水流相对丰沛,石油储量极为丰富,也有南部出海口。

从地缘政治来看,伊拉克有可能成为中东最强的区域大国!

萨达姆上台后,迅速把石油收归国有,大力发展石油经济,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在他的领导下,伊拉克人民走上了一条富裕的道路。

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有多富裕呢?局座张召忠曾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原话略有删节):

我是1979年去伊拉克,那时候萨达姆刚上台,我是一个副连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52块钱,一第纳尔(伊拉克货币)换将近六七块人民币,在中国一个月的工资到那换不到8个第纳尔。

在伊拉克,年轻人一天的工资就十几个第纳尔,伊拉克人一个天的工资,就超过在中国一个月的工资。

当时伊拉克年轻人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两层楼,一个院子。这样的房子不是买的,而是国家分的,两辆奔驰轿车。

他们的公务员每年一个月的假期,想去哪个国家旅游就去哪个国家旅游,休假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国家报销!

他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所有的学费免费,包括教科书、校服等等。

那时候去伊拉克的医院看病,所有的医疗全部免费,包括外国人!

那时,伊拉克人的富足生活让局座羡慕不已。相信不仅仅是局座,这么优秀的福利待遇,几乎所有人都羡慕吧!

人民的生活水平高,老百姓享受的福利待遇也多,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免费住房,伊拉克人的福利待遇与欧美不相上下。

1980年之前,伊拉克人均年收入达到5500美元,而当时我国人均年收入在255美元(1980年),是同时期我国人均年收入的21倍多。

海湾战争前,1第纳尔可以兑换3.5美元,如今,需要1187第纳尔才可以兑换1美元。

从当中种种,可以看出当时的伊拉克有多富裕。

在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不仅仅是人民富裕,伊拉克的国家实力也不容小觑。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与伊朗已经打了8年,不分上下。海湾战争爆发时,伊拉克军队共有四十六万正规军,加上预备役部队,军队共有“百万大军”,被称为“巴比伦雄师”。

伊军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架。

依靠着天然的石油资源优势,伊拉克创造了一个军事经济奇迹,一度富甲一方,曾号称中东第一强国,世界第四军事强国。

自身实力强大,领导人有血性、有魄力,没人会像现在这样侵犯伊拉克的主权!

如今的伊拉克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

由于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什叶派穆斯林占据伊拉克总人口的55%,所以伊拉克成为了伊朗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

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积极谋取海湾地区的霸权,萨达姆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压,以取消面临的威胁并彻底解决边界争端。

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两伊战争爆发。

两伊战争前后历经7年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战争死伤的人数不计其数,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人左右。

战争还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两国经济大发展。

战争前,伊拉克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外债是700多亿美元,其中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仅仅科威特的债务就高达140亿美元。

为了偿还债务,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欧佩克(OPEC)降低石油产量,提高油价,以便获利偿还债务。

但是由于科威特与伊拉克之间有边境争执,伊拉克的提议遭到了科威特的拒绝,科威特反而提高了油价产量,造成了油价下降!

油价的下降,使得伊拉克每年的石油收入下降到只有100亿美元左右。

萨达姆需要钱,需要钱来养活军队、偿还外债,还要用钱来修复在战争期间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是没钱,一方面是认为科威特在挑战伊拉克的底线,萨达姆不能忍,悍然对科威特发起了入侵。

战斗的过程毫无悬念可言,伊军在12个小时内就粉碎了科威特的抵抗,科威特王室逃亡至沙特。

萨达姆的行为,让美国感到震惊。

彼时,海湾地区是最主要石油出口区域,美国、西欧、日本等国进口的石油,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海湾地区。

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如果让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甚至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那么伊拉克就可以控制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

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伊拉克的入侵,对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威胁。

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合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战争的打法,在对伊拉克的空袭中,美军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发电站、交通枢纽、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军事目标,让伊拉克损失惨重

这场战争仅仅历时42天就结束了,美国在战争中大获全胜,伊拉克再也不复此前的荣光。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美元,战前,伊拉克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战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战争对伊拉克境内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战争数年后,伊拉克的发电量还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同时,由于战争中美军袭击了污水处理厂,使污水流入了幼发拉底河,而平民从河中吸取饮用水,导致了许多疾病。

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伊拉克采取经济制裁,导致伊拉克石油出口额从1990年的每日360万桶,骤降到3.9万桶,伊拉克人民甚至快吃不饱饭了!

此时,西方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联合国下达了986号决议(石油换粮食计划),允许伊拉克每半年出口20亿美元的石油,用来购买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让伊拉克饿不死,有能力为世界提供石油。

战争的失利、经济的制裁使得萨达姆对美国恨之入骨,甚至派人在科威特暗杀过老布什,充当着中东反美急先锋的角色。

伊拉克为了报复美国,欲抛弃美元结算石油贸易,采用欧元结算石油贸易,对石油美元体系造成重大的威胁。

不管是萨达姆的反美政权,还是伊拉克动摇石油美元根基,都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必须将萨达姆除之后快!

2003年3月20日,美国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行动。

据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曾称,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为:

1.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

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

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在劝说百姓与敌人同归于尽后,其本人与少数亲信为了生存藏匿起来。

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军抓获。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

萨达姆被推翻了,美国在中东的心腹大患被除去了,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拉克建立了民主政权,“独裁政府”正式终结!

萨达姆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他是一个独裁者,他本身是踏着尸体上位的,在成为伊拉克总统之前,所有阻碍他的人几乎都已经死在了枪杆子下面。

在当上总统之后,他依然还是以强权专制来治理国家,镇压任何反对他的声音。

所以,在美国“民主自由”的糖衣炮弹之下,伊拉克人信以为真,认为只有推翻萨达姆才有出路。

美军一进入巴格达,市民就走上了街头,推到了萨达姆的雕像!天真的伊拉克人希望美国人能带给他们安全、自由和繁荣。

而美国人给出的承诺也很美好,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电视讲话中说:

伊拉克人民将再也不用生活在对萨达姆·侯赛因的恐惧之中。”他还保证,驻扎在伊拉克的联军将会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和平、繁荣和更好的生活。

尽管伊拉克人对美军的到来抱着巨大的希望,但是事实上,这种希望很快就变成了失望。

到了2003年12月,伊拉克很多地方仍然没有电力供应,汽油的价格上涨了八倍而且供不应求。

伊拉克人不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无法为他们解决这样的小问题,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美国人并不是真的想要帮助他们。

基本生活物资的短缺,再加上糟糕的治安使得反美情绪四处滋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反美武装合作。

在加上萨达姆时期,通过强权,是宗教矛盾被世俗所压制,萨达姆失败后,数十万军人被解散,宗教矛盾、恐怖袭击、库尔德武装兴起导致伊拉克战火不断。

据统计,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伊拉克内战共导致3.7万名平民死亡,制造的难民数量高达330万人,接近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美国为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民主与自由,却没有带来和平与繁荣!

战争使伊拉克的民生基建、石油设施摧毁殆尽,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

伊拉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017年,伊拉克的失业率高达28%,全国将近1/3的人都找不到工作,很多专家说这可能还只是伊拉克官方为粉饰自己的保守数字,真正的失业率可能高达50%以上,也就是全国一半人找不到工作。

同年,伊拉克有超过1000万的贫困人口,全国1/3的人口都处于贫困线以下。

联合国2017年的数据也说明了问题,全国53%的有家居民吃不饱,66%的流浪人员食不果腹,75%的儿童为了帮家人找吃的而不得不辍学…

这一连串的数字,已经很能说明伊拉克的现状。

还有安全问题,教派冲突此起彼伏、恐怖活跃猖獗,各种暴力犯罪频发,还有可能面临美军士兵的射杀。

伊拉克人如今的生活水平,还不如1980年。

2018年6月16日,联合国难民署(UNHCR)特使、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到访伊拉克西摩苏尔,在这里,她说了一句“经典名言”:

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自由了!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2006年,萨达姆在临终时说

——没有我的伊拉克将一文不值!

当时没有人会相信这句话,伊拉克人都在为他的死欢呼,世界上一些人也弹冠相庆,只有利比亚下半旗致哀。

但是没有人想到,萨达姆临终前的一句话会一语成谶,如今的伊拉克真的一文不值!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为了获得中东地区的石油和经济利益,在伊拉克鸠占鹊巢,长期驻军,国家主权被美国所控!

美国想在你的机场里炸死他国领导人就炸,不要说向伊拉克道歉了,就是连通知都没有,直接就炸。

伊拉克人民、政府要求美国撤军,结果却是美国厚颜无耻的拒绝。

美国没有尊重伊拉克的主权,伊朗也同样没有尊重伊拉克的国家主权。在恐怖袭击后,伊朗为报复美国,直接将导弹发向伊拉克驻美军基地,伊拉克的主权被践踏的一文不值!

伊拉克,成为了美伊双方斗争的棋盘!

有这么一句话,一流国家当旗手,二流国家当棋子,三流国家当棋盘。

如今的伊拉克,不就是那当棋盘的三流国家吗?

所以,在萨达姆死后十多年,很多伊拉克人开始怀念他了。

萨达姆执政时期的伊拉克,人民享受着高福利,国家主权完整,人民获得有尊严。

但是他们反对萨达姆,要萨达姆下台。可当某一天萨达姆不在了,现在穷的要吃土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还是萨达姆好,但历史回不去!

这是伊拉克人自己的选择,别人帮不了他们!

只要美国还在一天,他们留给伊拉克人民的灾难与屈辱,就不会停止!

伊拉克人民要摆脱常年耻辱和悲惨生活,要重回他们的荣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弱肉强食才是这个世界的规则!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