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凯: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四大挑战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0-06-16 13:36:38 共2412人阅读
文章导读 亨凯: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四大挑战

作者:亨凯 缅华网

6月8日,中缅两国迎来了建交70周年的纪念日。而在今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访问缅甸,两国达成了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意向。中缅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经历了“胞波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现今的“中缅命运共同体”等不同阶段。但同时在每个阶段都遭遇了一些重大挑战。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和挑战已是国际的新常态。中国学者金灿荣总结出“大变局”的一个具体变化就是,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成为新的国际政治共同问题。中缅关系是国际关系体系的一部分,全球性的民粹主义问题也在中缅关系中有所体现。中缅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全球问题的缩影。具体反映在中缅关系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华人的身份政治问题、西方话语的影响问题及边境的冲突与安全问题等四个根本性的挑战。

贸易不平衡的焦虑

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缅甸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缅甸经济贸易严重依赖中国。缅甸以农业为本,且工业化尚不全面,在中缅贸易中,缅甸以农业出口为主,且长期存在着贸易逆差。中缅边境贸易是中缅贸易的特色,木姐边贸站是缅甸边境贸易中最主要的边贸站,而缅甸对中国的出口,特别是农业出口基本是通过边贸完成的。而从中国角度而言,中国与缅甸的贸易仅仅占中国总贸易额的0.3%。

中缅互为邻居,又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实力差距,导致缅甸民众在中缅境贸上的焦虑。当然,在中缅边贸上,中方实际上也有一些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以协助边民的发展和替代种植事业。然而,一些指标和配额政策与缅甸农民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边贸上一直有严重的走私现象。随着2018年底,中方加强了中缅边境走私的打击后,对缅方的农民和商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疫情到来则又使边贸雪上加霜。

中缅边贸还存在着双边政策缺乏互通的情况。如,2019年,双方达成了活牛出口的协议,但在实际过程中,缅方又制定了一些附加条件,使缅甸活牛出口贸易遇到各种阻难。

另一方面,缅甸道路设施问题以及零星发生的地方武装冲突,也对贸易的顺利行进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道路问题,缅甸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类的质量,常常无法保证原有的质量,常导致中方不愿以市价或双方原已协定好的价格购买的情况发生。而无法预知的武装冲突则会使频繁的边贸突然中断,而受损最大的依然是缅甸百姓和商人。

因此,缅甸经济贸易既严重依赖中国,但又对中缅贸易的不确定感到焦虑。

身份政治的有色眼镜

所谓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是强调民族、宗教等身份区别的政治形态,可说是民族主义的另一名词,而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则形同双胞。当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结合后,就形成了“只分颜色,不分对错”的身份政治社会。

自独立以来,民族问题就困扰缅甸直至今日。虽历经社会主义政府、军政府、民主政府等的努力,至今无法实现民族和解。这也使缅甸的身份政治倾向更加强烈。

在缅甸社会中,华人被认为是两大“外来群体”之一。虽然华人与缅甸社会的整合融入程度相对较高,但华人依然是缅甸身份政治中受到较高关注的群体。而且华人社群的形态更加多元化,可粗分为果敢人、勐稳人、华人与新侨。每个社群在缅甸身份政治环境中都拥有着不同的“待遇”。

果敢人,是受缅甸认可的135个原住民之一,隶属于掸族的大类之下。是四个华人社群中民族身份最具体的社群。然而,据缅甸2015人口统计,果敢特区有45%的人口不具有任何形式的身份证件,拥有粉色公民证的仅为11.7%。缅甸社会对果敢既接受又排斥的政策,或许是导致果敢与缅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勐稳人主要居住在掸邦大勐宜地区,并辐射到木姐、贵概、腊戌等市镇。缅北华人社会对勐稳人并不陌生,但勐稳人之名进入到缅甸主流社会和中国学术界,则是在2016年初。当时,吴登盛总统在任满下台前,向国民登记部门下发了书面指令,明确规定在身份证上要将勐稳人标识为“勐稳巴马”(即勐稳缅族)人。然而,直至今日,勐稳人的身份依然充满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缅甸2015人口统计中,贵概镇与大勐宜分镇,有46.7%的人口不具有任何身份证件,略高于果敢地区,但该地区41.7%的人口拥有粉色的公民证,远远高于果敢地区的11.7%。而勐稳人一直以来都奉行着立足缅甸的坚定立场。

而那些未被归类在果敢或勐稳的第三个华人群体其内部本身也是高度多元化。其祖籍分属云南、福建和广东等地,且散居在缅甸各地。这些华人群体在不同环境下,所获得的身份证也是不同的。在居住地、缅语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相貌肤色、身份证种类等不同条件下,他们在缅甸的身份认可程度也是不同。

最后,那些因工作、学习等原因移居缅甸的中国人则是本文所说的第四类群体“新侨”。新侨,对缅甸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由于在身份政治观和西方舆论的误导下,缅甸舆论对新侨常带着“有色眼镜”。新侨严格来说,不属于“华人”的范畴,但所谓“华人”、“华侨”均为中国概念,在缅甸文化中并没有这样的区别,而均被统称为“德佑”。

由于缅甸身份证件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准确得知缅甸华人的数量。但可以确定缅甸华人具有一定的规模。对缅甸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缅甸在“老、大、难”的民族和解进程中,以身份政治观来区别对待华人群体,只会使民族和解进程更加复杂和困难,同时也会对中缅关系的友好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西方话语的影响

缅甸不论是殖民时期还是独立以来至今,西方话语系统对缅甸不论是精英层面还是普通民众层面的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军政府时期言论和思想的控制,缅甸精英没有能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对于国际问题甚至许多国内问题都以西方观点为主要参考。2016年民盟政府上台后,社会上对新任国家领导人的赞美重点集中在领导人的英语水平。由此可见西方话语在缅甸社会的影响力。

西方势力与中国在包括缅甸在内的亚洲进行影响力竞争是缅甸社会的共识。而由于深受西方的影响,缅甸精英大多无法独立客观地看待中缅关系。例如,一些受西方资助的缅甸智库,甚至将英日对缅甸的殖民归咎于中国,认为如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英日两国也不会侵略缅甸。

而社会舆论则是充分表现出“只站队,不站对”的民粹主义特征。当社会讨论国内事务或中缅关系时,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或者说攻击对方的手段,主要是将对方归为“某一派系”,如红色系、绿色系、中国派、美国派等。并以此为据,否定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就事论事,理性讨论。

在西方话语和民粹主义舆论特征下,中国形象在缅甸社会不断受到污名化。而这些舆论在中缅关系问题上都对缅甸决策圈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边境主权与安全

缅甸自从与克钦独立军与果敢同盟军等重启战事以来,中缅边境的主权与安全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两国政府和人民。与上述三个挑战主要发生在缅甸国内,且表现为单方面影响不同,边境问题对两国都有着重大影响。

由于,克钦、果敢、德昂、佤等均为中缅边境的跨境民族,因此缅甸政府及军方都对边境民族武装与邻国的关系抱有怀疑。而另一方面,随着缅甸边境内武装冲突升级,战火常常殃及中国国内,也对中国的边境和人民生命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变政策,在缅甸民族和解问题上,采取了“创造性介入”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但也正因此,当民族和解进程遭遇困难而难以突破时,一些利益集团则会将“责任转嫁”到中国身上。如甚至有人将去年国防军和民族武装战事从边境发展到内陆一事归咎于中国。

因此,缅甸民族和解问题一日不得到解决,中国将继续面临“左右为难”的窘境,且对“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都会造成困扰。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